西汉南阳太守相关问题考论

2023-09-05 00:40
南都学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郡守太守南阳

薛 瑞 泽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自秦朝确立郡县制之后,郡县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央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天下后,设置的40余个郡中,南阳郡位居第三,下辖14县。汉代所设的郡级行政建置中,南阳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郡之一,郡守(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管理郡的全面事务。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将郡守“更名太守”[1]742。虽然学术界对汉代南阳太守人员做过考证[2]62[3],但关于南阳太守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弄清。兹对西汉南阳太守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一、西汉以前的南阳郡守

为了对汉代南阳太守的设置有深刻的认识,有必要对此前南阳郡守的设置做一考述。春秋时期,南阳处于秦、楚势力交错之地。秦穆公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虞国大夫百里奚被俘,晋国以其为秦穆公夫人媵人到秦国,“百里傒(奚)亡秦走宛”,被“楚鄙人执之”[4]186,可知宛为楚国所控制的边境县。战国时期,南阳成为楚、秦、韩等诸侯国必争之地。公元前303年,韩国占领宛。秦昭王十五年(前292),秦国“取宛”。南阳此后又成为楚、秦争夺地区,秦昭王二十七年,司马错进攻楚国,“赦罪人迁之南阳”[4]213。秦昭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4]213,南阳郡纳入秦国统治之下。秦始皇十六年(前231)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次年,韩国投降的南阳郡代理郡守腾,被秦始皇任命为内史[4]232。腾在担任内史三年之后,又被秦始皇任命为南郡郡守,负责“南郡备警”,处于对楚国作战的前沿阵地[5]。这里提到了韩国南阳郡代理郡守腾,应当是见诸记载南阳郡最早的郡守。

正因为南阳郡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南阳郡郡守肩负着重任,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经济上对南阳郡的建设尤为重视。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灭魏,将以“铁冶为业”的孔氏家族从大梁迁往南阳,迁到南阳以后孔氏家族依赖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在从事冶铁的同时,利用与诸侯交往的便利,“因通商贾之利”,延续家族从事工商业的传统,并影响了南阳商人的商业活动。《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云: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4]3278

孔氏家族在南阳郡的冶铁业,应当是在战国时期冶铁业基础之上的继续发展。早在楚国占领时期,宛地因冶铁业发达所制造的武器就成为楚国兵器的代表。《荀子·议兵》云:“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宛钜铁釶,惨如蜂虿,轻利僄遬,卒如飘风。”[6]这里提到了宛地产铁的事实。《商君书·弱民》商鞅也描述“宛钜铁鉇,利若蜂虿”[7]。司马迁描述楚地的状况时也引用说“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轻利剽遬,卒如熛风”。《集解》徐广曰:“大刚曰钜。”《正义》云:“宛城,今邓州南阳县城是也。”[4]1164从战国以来诸多记述可见宛地所产的武器质地之精良。秦昭王曾经分析楚国说:“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4]2418也是说宛地有发达的冶铁业。由此可见秦灭魏后,“迁孔氏南阳”,使孔氏家族得以利用战国时期延续下来的冶铁传统“大鼓铸”,使南阳又成为著名的冶铁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阳地区发现了一些冶铁遗址,进一步证明了南阳是战国以来冶铁业的中心。

战国时期,南阳作为楚国的商业中心之一,其规模和水平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为汉代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盐铁论·通有》记述,“楚之宛、陈”为“天下名都”,也如同其他商业都会一样,具备了“居五诸之衢,跨街冲之路也”的交通便利,形成了“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8]的商业特点。司马迁也指出“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再次强调了南阳作为豫东南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俗杂好事,业多贾”社会风俗。宛作为重要商业都会,除了“好农而重民”现象外,“商贾”也非常有特色[4]3269-3270。秦统一之后,对南阳郡的商业经济继续给予重视,以实现对南阳郡的有效管理。

正因为南阳郡的政治、经济地位,秦始皇对南阳郡非常重视。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后,“上自南郡由武关归”,《集解》应劭曰:“武关,秦南关,通南阳。”[4]249秦始皇南巡至南郡后,经由南阳郡返回,表明对南阳郡的重视。南阳郡郡守拥有较多的权力,掌控地方的财政与军事大权。孔氏家族经营工商而获利,其中应当有部分收益上缴地方。南阳郡郡守因为掌握着地方的兵权,在发生动荡之时,有稳定地方的职责。陈胜起义后进军至陈,令铚人宋留率军队平定了南阳,准备进攻武关,由此进入关中。当陈胜的死讯传到南阳后,秦朝在南阳的地方武装又重新聚拢,赶走宋留,宋留到新蔡投降秦军,被押送咸阳车裂而死[4]1959。能够在短期内召集地方军队的人显然是南阳郡郡守或者郡尉,说明秦朝南阳郡的军事力量并未因为农民起义军进入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公元前207年六月,刘邦在洛阳东与秦军作战失利后,退守阳城,“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吕)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犨为南阳郡下辖县。七月,刘邦本欲绕过南阳直接攻入武关,在张良建议下连夜回师包围了宛城,南阳郡郡守吕看到城将破,准备自杀,其舍人陈恢出城与刘邦谈判。在陈恢的描述中,“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建议刘邦不要屠城,陈恢随即与刘邦达成协议。刘邦“乃以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正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屠城的策略,使其西进途中一路势如破竹,“引兵西,无不下者”。可见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先占据南阳,然后才通过武关进入关中[4]360。南阳郡守吕是秦王朝在南阳设郡后的地方官,如果郡守变化不大的话,抵抗宋留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应当是南阳郡守吕的地方军队。

二、南阳太守名考

秦代实行郡县制,郡守是地方最高长官。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七月,“更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1]146。《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云:“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元年更名太守。”严耕望对西汉南阳太守有较为详细的考述,有杜札、义纵、沈弘、□贤、郑弘、王昌、陈咸、翟义、薛明、孙宠、原□、窦邕[2]62。但亦有次序颠倒与遗漏之处,兹以时间为序再进一步考证。

杜札——严耕望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得出杜札在汉初为南阳太守。王力平综合研究《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及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文献指出:“杜赫少子杜秉,为上党太守,生南阳太守杜札,杜札生杜周,杜周生杜延年。”[9]从义纵为南阳太守时,“以(杜周)为爪牙”来看,杜札任南阳太守应当在义纵任南阳太守之前。

义纵——约略汉武帝元狩三、四年间,义纵始为河内都尉,“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实行严酷政治,“南阳吏民重足一迹”,后来“迁为廷史”[4]3145-3146。

沈弘——沈约曾说自己的祖上沈弘为“南阳太守”[10],严耕望推测时间在昭宣时期。

□贤——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二月,“南阳太守贤为执金吾”[1]807。这说明□贤为执金吾在神爵二年二月之后,此前任南阳太守。

窦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汉宣帝时,窦赏“以吏二千石徙扶风平陵”。有二子:窦寿、窦邕,“寿,护羌校尉,燉(敦)煌南窦祖也。邕,南阳太守,生猛,定安太守”[11]。

郑弘——《汉书·地理志下》云:“宣帝时,郑弘、召信臣为南阳太守。”[1]1654

召信臣——召信臣先为南阳太守,后为河南太守,竟宁年间入为少府。据此推算,召信臣为南阳太守在宣帝末年,召信臣为汉宣帝时善于“治民”的五个太守之一。

王昌——汉成帝建始三年(前30),“南阳太守王昌为右扶风,三年免”[1]824。

陈咸——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南阳太守陈咸为少府,二年免”[1]834。陈咸“从南阳太守入为少府”[1]3417。

翟义——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之子翟义“年二十出为南阳都尉”,并以南阳都尉的身份“行太守事”[1]3424-3425。翟方进为相在永始二年(前15)十一月,绥和二年(前7)二月自杀身亡。翟义代理南阳太守应在此之间。

薛明——汉成帝、汉哀帝时,薛宣的弟弟薛明“至南阳太守”[1]3394。

原□——原涉的“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当时流行着太守死后地方赠送财物的惯例,“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原□死后,南阳郡也赠送大量财物,“让还南阳赙送”,原涉为父亲守丧3年,“繇是显名京师”[1]3714。

孙宠——汉哀帝建平三年(前4)十一月,“擢(孙)宠为南阳太守”,次年八月,以“宠为方阳侯”。元寿二年(前1),“南阳太守方阳侯宠,素亡廉声,有酷恶之资,毒流百姓”,被免官[1]2179-2186。

甄阜——地皇三年(22)十一月,刘秀率军攻占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交战,结果战败。李贤注云:“王莽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南阳为前队。”更始元年(23)正月初一日,汉军打败甄阜的军队,甄阜被杀[12]3-4。

王常——更始二年(24)二月,更始帝定都长安,以王常“行南阳太守事,令专命诛赏,封为邓王,食八县,赐姓刘氏”。王常亦对光武帝说:“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李贤注云:“谓以廷尉行南阳太守。”[12]580这是王常以廷尉的身份代行南阳太守之职。

三、南阳郡内的侯国管理

西汉时期,南阳郡为荆州刺史部所辖,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云:“南阳郡,秦置。莽曰前队。属荆州。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县三十六。”[1]1563南阳太守职掌除了“掌治其郡”,对属县进行管理之外,南阳郡有一些侯国存在,侯国的管理权虽然属于南阳太守,但因设立与裁撤的主导权在朝廷而非太守,呈现出兴废无常的特点。关于南阳太守的职掌学术界已有论述[3],但对于侯国的管理则很少涉及,这里予以重点研究。南阳郡的侯国之设始于汉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之际,此后多有废立。

垓下之役后,刘邦论功行赏,参与围杀项羽的五人都被封侯,其中南阳郡分封了3人。其一为“封王翳为杜衍侯”,王翳“以郎中骑汉王三年从起下邳,属淮阴,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七百户”,下传四代,“元狩四年,侯定国有罪,国除”[4]936。杜衍侯封地在南阳郡的杜衍县,《正义》引《括地志》云:“杜衍侯故县在邓州南阳县西八里。”[4]336-337其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其二为“封杨喜为赤泉侯”,杨喜“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籍,侯,千九百户”[1]582-583。赤泉侯分封的赤泉县,《索隐》云:“南阳有丹水县,疑赤泉后改。”其地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其三为“封吕胜为涅阳侯”,吕胜“以骑士汉王二年从出关,以郎将击斩项羽,侯,千五百户,比杜衍侯”,下传一代,“庄侯子成实非子,不当为侯,国除”[4]932。涅阳侯分封的涅阳县,《正义》引《括地志》云:“涅阳故城在邓州穰县东北六十里,本汉旧县也。应劭云在涅水之阳。”[4]337-338其地在今河南省遂平县南。这三个侯国始封者都是因为追随刘邦且追杀项羽立功被分封的。除了这3人外,汉高祖时期还有一些与之类似的人员分封在南阳郡。其一,复阳侯。陈胥被分封为复阳侯,陈胥“以卒从起薛,以将军入汉,以右司马击项籍,侯,千户”。陈胥下传恭侯嘉、康侯拾、侯强,“元狩二年,坐父拾非嘉子,国除”[4]929-930。陈胥被分封的复阳县,《索隐》云:“县名,属南阳……应劭云:‘在桐柏山下,复水之阳也。’”[4]929《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云:“复阳,侯国。故湖阳乐乡。”其地在今河南省桐柏县西北。其二,朝阳侯。朝阳侯华寄“以舍人从起薛,以连敖入汉,以都尉击项羽,后攻韩王信,侯,千户”,华寄与项羽作战以及进攻韩王信中立下功劳,得以被分封在朝阳县,“元朔二年,侯当坐教人上书枉法罪,国除”。关于朝阳县,《索隐》云:“县名,属南阳。”[4]931-932其地在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南。其三,棘阳侯。棘阳县有杜得臣被分封为棘阳侯,“以卒从起胡陵,入汉,以郎将迎左丞相军以击项籍,侯,千户”,下传两代,元朔五年,怀侯武死后,无后,国除[4]932。其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汉高祖时期被分封到南阳郡。最应值得注意的是萧何的酂侯国,“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集解》引《茂陵书》云:“萧何国在南阳。”[4]2015-2016其地在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酂侯国中间虽然几经废立,但延续到了西汉末年。汉高祖在南阳郡内所设置的大多数侯国,在汉武帝削除诸侯王势力时,因各种原因被废。

吕后与汉景帝时期,开始在南阳郡内分封亲属。吕后在位期间大肆分封吕氏家族的人,其中吕忿被封为吕城侯。《正义》引《括地志》云:“故吕城在邓州南阳县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4]402这是分封亲属以保证政权的延续的典型例证。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两个儿子路陵侯刘童、攸舆侯刘则同时被分封在南阳郡。元朔四年三月乙丑,刘童被封,在位四年,“元狩二年,坐杀人,自杀”。刘则也是在元朔四年三月乙丑封,在位22年,“太初元年,坐篡死罪囚,弃市”[1]458。刘童、刘则均是在汉武帝削除王国势力时被废。

汉武帝在位期间,虽然削除王国势力裁撤了一些侯国,但同时在南阳郡分封了一些侯国,不过这些侯国均是将降服的匈奴与南越国将领分封于南阳郡。其一为匈奴族降服的特辕(《史记》作“持装”)侯。元光六年(前129)九月,匈奴都尉乐投降汉朝,“元朔元年后九月丙寅”被分封为特辕侯,食邑“六百五十户”,地在南阳郡内,元鼎元年(前116)因为无后国除,这一侯国仅仅存在了13年时间[1]642。汉武帝在削除诸侯国的同时,分封匈奴都尉于南阳郡,应当是特殊情况下的临时处置方式。其二为南越国降服者。南越国降服者被分封在南阳郡共有四个侯。一是膫侯毕取,毕取“以南越将军降侯,五百一十户”,元鼎六年三月乙酉封。毕取死后,“侯奉义嗣,后二年,坐祝诅上,要斩”[1]655。二是安道侯定,“以南越揭阳令闻汉兵至自定降,侯,六百户”,与膫侯同时被封。他的儿子当时继位后,延和四年,“坐杀人,弃市”[1]655。三是下鄜侯左将黄同,“以故瓯骆左将斩西于王功侯,七百户”,元封元年四月丁酉封。黄同之子奉汉继位,“后二年,坐祝诅上,要斩”[1]657。四是涉都侯喜,“以父弃故南海太守,汉兵至,以越邑降,子侯,二千四十户”。元封元年被封,在位八年,“太初二年薨,亡后”[1]658-659。汉武帝在削除王国的同时,分封降服者的侯国多是权宜之举。上述五个侯国多是因为无后国除或者犯罪被杀,也是在汉武帝削除王国势力时被废。

汉宣帝在南阳郡分封了三个侯国。其一为朝阳侯。汉宣帝即位之初,“以本始元年中,裂汉地,尽以封广陵王胥四子:一子为朝阳侯”。《正义》引《括地志》云:“朝阳故城在邓州穰县南八十里。应劭云在朝水之阳也。”[4]2117《汉书》卷十五下《王子侯表下》云:“朝阳荒侯圣,广陵厉王子。本始元年七月壬子封。思侯广德嗣。侯安国嗣,免。”其封地班固认为在济南[1]486。其二为柳泉侯。地节四年(前66)二月,胶东戴王子柳泉侯刘强被分封在南阳,在位17年,“黄龙元年,孝侯建嗣”。其下又经炀侯刘万年,侯刘永昌,后被免。其三为复阳侯。元康元年(前65)正月,长沙王之子刘延年,其后“炀侯汉嗣,侯道嗣,免”[1]491-492。汉宣帝还分封亲近大臣于南阳。霍去病的两个孙子乐成侯霍山、冠军侯霍云在地节三年被分封在南阳,地节四年,因参与霍光之子霍禹的谋反,“后坐谋反,族灭,国除”[4]1064。元康三年正月,汉宣帝下诏封许皇后弟许舜为博望侯,南阳郡下有博望县,“侯国,莽曰宜乐”[1]1564。许舜被封是“以皇太子外祖父同产弟长乐卫尉有旧恩侯,千五百户”。元康二年“三月乙未封,四年薨。神爵三年,康侯敞嗣,八年薨。甘露三年,戾侯党嗣,二十六年薨。河平四年,釐侯并嗣,薨,亡后”[1]700。可见博望侯国延续到汉成帝时期。

汉成帝时期在南阳郡封王立为红阳侯,绥和元年(前8),皇后王政君的弟弟王立因与淳于长谋立左皇后,汉成帝穷治其事,“红阳侯立就国南阳,与诸刘结恩,立少子丹为中山太守”[1]4035。红阳侯王立被立在河平二年(前27)六月乙亥,“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二千一百户,三十年薨。元始四年,侯柱嗣,王莽败,绝”[1]704。王立的儿子王丹在刘秀起兵后,归附刘秀为将军战死,“上闵之,封丹子泓为武桓侯,至今”[1]4035。

汉哀帝在南阳郡分封有博山侯国、氾乡侯国。《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云:“博山,侯国。哀帝置。故顺阳。”绥和二年(前7)三月,汉成帝死后,孔光“即其夜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1]3356。汉哀帝即位后,因为傅太后的打压,建平二年正月,孔光被免,不得不“上丞相博山侯印绶,罢归”[1]3358。元寿元年,傅太后死后,七月,以孔光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1]3362。元始五年(5)孔光去世后,王莽向太后进言,“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侯印绶”[1]3364,可知南阳郡的博山侯国是孔光的侯国。《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云:“博山简烈侯孔光,以丞相侯,千户,元始元年益万户。二年三月丙戌封,二年,建平二年,坐众职废,免,元寿元年五月乙卯复以丞相侯,六年薨。元始五年,侯放嗣,王莽败,绝。”可见孔光的博山侯国延续到了西汉末年。氾乡侯国是从琅邪迁来,是何武的封国。《汉书》卷八十六《何武传》云:“绥和元年,御史大夫孔光左迁廷尉,武为御史大夫。成帝欲修辟雍,建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武更为大司空,封氾乡侯,食邑千户。氾乡在琅邪不其,哀帝初即位,褒赏大臣,更以南阳犨之博望乡为氾乡侯国,增邑千户。”[1]3484-3485

汉平帝在南阳郡设有广阳侯国、褒鲁节侯国。元始元年(1)二月,广阳侯甄丰“以左将军光禄勋定策安宗庙侯,五千三百六十五户。二月癸巳封,王莽篡位,为广新公,后为王莽所杀”。甄丰的封地在南阳郡。褒鲁节侯公子宽,“以周公世鲁顷公玄孙之玄孙奉周祀侯,二千户”。元始元年“六月丙午封,薨。十一月,侯相如嗣,更姓公孙氏,后更为姬氏”,其封地在“南阳平”[1]715。这里的“平”县应该是“平氏”县,《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记载,南阳郡有平氏县而无平县。

西汉南阳郡有的侯国延续到东汉时期。在“故宛西乡”的安众侯国,始封为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侯刘丹,其子刘崇“居摄元年举兵,为王莽所灭”。东汉建立后,“侯宠,建武二年以崇从父弟绍封”;在刘丹孙辈有“建武十三年,侯松嗣”[1]459-460。在南阳“故蔡阳白水乡”有舂陵侯国,也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买的封国。元朔五年六月刘买被封,到了元康元年(前65)孝侯刘仁迁到舂陵。师古曰:“《汉记》云元朔五年以零陵泠道之舂陵乡封长沙王子买为舂陵侯。至戴侯仁,以舂陵地形下湿,上书徙南阳。元帝许之,以蔡阳白水乡徙仁为舂陵侯。”刘仁之后,刘敞继立。东汉建立后,“建武二年,立敞子祉为城阳王”。这两个侯国都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1]469。

此外,被分封在南阳郡的还有新都侯王莽,“永始元年五月乙未,以帝舅曼子侯,千五百户,后篡位,诛”。王莽的三子王安、四子王临也分封在南阳郡,王安“元始四年四月甲子以莽功侯,二千户,莽篡位,为信迁公,病死”。同日王临也被分封在南阳,“莽篡位为天子,侯为统义阳王,自杀”[1]705-706。

上面所列是西汉时期在南阳郡内所设的侯国,南阳郡内除了下辖郡县外,还有夹杂在其间的侯国,这些侯国的设置具有下述特点。其一,时间的不确定性。随着侯的被废,其所辖的封地和人口随时归于南阳太守管理。其二,地点的不确定性,从有的侯国前后不同的人来分析,应当说这些地方多次归属于侯国,只是其主人不同而已。其三,侯国被分封时的原因也不同,有的是因战功,有的是因近亲。其四,侯国被废的原因也不同,有的是政治原因,如谋反,有的是无后。

因为南阳郡内的侯国成分复杂,南阳太守对这些侯国的管理就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政治背景深厚的侯国自然不能采用严格的管理措施,而对于政治实力相对较弱的侯国,自然与前者不太一样。即使如此,南阳太守仍然有管理辖境内侯国的部分权力,虽然侯国相大多是朝廷委派,但特殊情况下南阳太守有选择设置侯国相的权力。王莽被封新都侯就国,“南阳太守以莽贵重,选门下掾宛孔休守新都相”[1]4043。对于这一现象,王鸣盛云:“此侯国相,故太守得选掾为之。”由于王莽特殊的身份,孔休代理的侯国相“然亦必权摄,非真也”[13]165。为了对辖境内侯国进行管理,南阳太守可以巡视侯国,“太守行县”虽然未见具体事例,但维护境内县与侯国的秩序则是以太守为代表地方官员的职责。此外,从西汉南阳境内侯国兴废无常的特点来看,随着侯国的被废,原侯国所在的县重新收归郡管理,南阳太守必然要对原有的侯国体制进行改革,使其改为县级行政体制。

四、南阳太守的权责

南阳太守“掌治其郡”,除了负责南阳郡的所有事务外,执行朝廷政策,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是其首要职责。最为典型的是在汉武帝打击豪强势力时,南阳太守对境内以豪强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进行了严厉镇压。《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云:

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属皆奔亡,南阳吏民重足一迹。而平氏朱强、杜衍、杜周为纵牙爪之吏,任用,迁为廷史。[4]3145

义纵采取雷厉风行的行动铲除了以宁成为代表的豪强势力,也因此得以升迁,他在职期间还重用本地平氏县人朱强、杜衍、杜周,“以为爪牙,举为廷尉史”[4]3152。从汉武帝用王温舒为代表的酷吏之后,地方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效仿王温舒的做法,结果引起各地民众的反抗,在南阳出现了梅免、白政等反抗的队伍,这应当是滥用酷吏的结果。汉成帝时,南阳太守陈咸也实行严酷的政治统治,“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他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辄加罪笞。督作剧,不胜痛,自绞死,岁数百千人,久者虫出腐烂,家不得收”。正因为实行严酷的政令,故有“其治放严延年”之说[1]2901。

除了管理侯国之外,南阳太守有支援邻近郡物资的义务。汉武帝元鼎六年,因为连续三年对边疆地区战争,“诛羌,灭南越”,随着疆土的扩大,于是新设十七个郡。因为是新归附的郡,少数民族较多,所以不缴纳赋税,而对于“南阳、汉中以往郡”;因为毗邻新设郡,“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何谓“比给初郡”,《索隐》云:“谓南阳、汉中已往之郡,各以其地比近给初郡。初郡,即西南夷初所置之郡。”[4]1440汉武帝让南阳至汉中之间旧有的郡县各自承担与其毗邻的新设郡中吏卒的薪俸、食品、钱物以及驿传所用的车马被服等具的一切费用,说明南阳郡、汉中郡有支援毗邻郡的义务。

南阳太守有督促百姓发展经济的责任。南阳经济从先秦以来就以商业而著名。《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云: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4]3269

从司马迁的描述可以看出,南阳郡便利的交通位置使其成为各地商人的汇聚之地,商业经济非常非常发达,这当中既有客观环境的优势,也有太守的督促作用。西汉南阳郡商业发展还有赖于经商的雄厚基础。《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下》云:

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故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藏匿难制御也。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宣帝时,郑弘、召信臣为南阳太守,治皆见纪。信臣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郡以殷富……南阳好商贾,召父富以本业。[1]1654

可见社会经商风俗的形成是受历史原因影响的,郑弘、召信臣担任南阳太守时,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改变了当地社会风俗,故而有“弘为南阳太守,皆著治迹,条教法度,为后所述”的记载[1]2902。刘勰也云:“教者,效也,出言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称教。昔郑弘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14]召信臣在担任上蔡县令时,“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迁任南阳太守后,“其治如上蔡”。召信臣在南阳的政绩,主要是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召信臣“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为了解决居民因灌溉用水所产生的纷争,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1]3642。召信臣兴修水利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经注》卷二十九《湍水》云:“汉孝元之世,南阳太守邵(召)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也。溉穰、新野、昆阳三县五千余顷。”[15]荆州刺史上奏朝廷赞扬召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1]3642。召信臣的事迹实际上是汉代社会地方官为政的具体体现。

南阳郡是西汉重要的地方行政建置,其行政长官南阳太守的设置是沿袭韩国、秦国设立的南阳郡守而来。西汉南阳太守流传下来的名字虽然并不齐全,但其在南阳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低估。南阳太守除了对属县进行管理外,还负有管理境内侯国的责任,有时还需为侯国配备相关官员。这些侯国的分封有的是功臣,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是少数民族降将,都具有一定政治背景。正因为如此,侯国废立频繁,无疑为南阳太守的履职带来许多问题。南阳太守作为朝廷的封疆大吏,使南阳郡的农业与工商业的发展都居于西汉王朝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郡守太守南阳
打油诗也能保命
打油诗也能保命
让子弹飞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郡守·太守·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