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培养精准性提升策略探究

2023-09-05 13:42:53胡湘梅
广东蚕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训农业农村

胡湘梅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而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无论是高校的涉农职业教育还是社会的人才培养机制,其在输入乡村振兴人才方面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我国相关教育体系及传统农业、乡村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人才振兴乡村”普遍缺乏认同感与使命感,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切实需要。因此,文章着重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人才培养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精准性的策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助力。

1 提升乡村人才培养精准性的意义

1.1 提高乡村人才培养精准性,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相比,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须提升乡村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只有加快提升乡村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才能在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和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1.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促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村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农村教育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城乡差距较大、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乡村学校办学机制。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促进城乡教育交流与合作,推进城乡教师双向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2 乡村人才培养现状

2.1 数量不足,人才培养难以落实

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乡村人才流失日益严重。相较于城市生活而言,乡村生活具有更好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资源,且乡村的生活压力更小,但由于乡村格局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加之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农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在未成年人教育投资、老人医疗养护、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所限制,从而造成许多乡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放弃建设、振兴乡村的主要原因。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乡村劳动力数量锐减,乡村振兴缺乏基本人才保障[1]。

2.2 基础建设不足,涉农职业建设滞后

从数量上看,我国乡村劳动人口的基数十分可观,但乡村人口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不利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基于实际数据对我国乡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进行研究,可知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有3.48 亿人,但其中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比不足10%。除此之外,根据国家统计,2020 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66 900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6.47%。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05 倍,远低于世界农业强国的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表明,2018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全球农业总产值的22.5%,排世界第一。但应该清晰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与世界主要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业生产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在农业生产率、农业产业链发展、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对国际农业的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

2.3 培育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能力有限

我国高校中部分涉农职业教育专业更注重理论教学,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课堂教学与实际农业生产严重脱节。同时,在农业生产大范围引进机械化设备、信息系统的背景下,部分高校所授知识陈旧、专业教学内容滞后,培养出的乡村人才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受高校教师培养与考评机制的影响,鲜有教师到乡村参加农业生产实践,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此外,部分学校还存在经费不足、薪资待遇不佳的问题,导致难以聘请更专业、实力更强的涉农专家学者,学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脱离现代农业生产实际,教学质量堪忧。

3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人才培养精准性的提升策略

3.1 确定涉农人员教育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有关乡村振兴人才的精准性提升策略,需要以不同乡村的实际发展需求、基础资源、发展优势等个性化需求为根本,结合不同区域的区位特征、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标准与帮扶方案。面向涉农职业人员开展特定方向的培育工作,保障乡村储备人才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涉农技术、涉农管理、涉农文化三个维度的提升。

(1)在涉农技术方面,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根据农业发展需求,积极为相关人才培养机构、职业务农人员、留守劳动力等拓展培养渠道,联合高校涉农专业学者与农业部门专业人员,基于目标区域特点,制定详尽的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加强对乡村人才农业生产能力、种植技能、养殖技能的栽培。例如,根据地方土质、土壤肥力、地势等条件,选取能够实现优质丰产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及配套的远程农作物长势观测技术、自动化灌溉技术、土地肥力监测技术、绿色环保病虫害防治技术等[2]。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的农业教育基础投入体系,结合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成效等出台更具实效性的帮扶政策。

(2)在涉农管理方面,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根本目标,以农业科技知识、器械管理、人力管理、财务管理等方向为主,积极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的“创业者”与“农业职业经理人”。同时,还可依托当下热门的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农业+电商”发展潮流,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管理人才,如农产品直播运营、短视频制作等。需要明确的是,这部分人才不仅要具备新媒体素养,还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农业、新媒体、营销、电子商务等综合学科的知识。

(3)在涉农文化方面,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全方位提升相关人才的业务能力与政策认知水平,引导务农人员及涉农职业教育人员养成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先进意识。

3.2 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提升乡村人才培养精准性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高等农业院校,其人才培养必须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三农”特色,还应将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3]。一方面,要设置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包括涉农专业类、农学专业类、农林经济管理类、园艺园林类、生物技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比如,可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农村经济管理与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将涉农产业知识作为重点内容,包括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将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作为拓展课程;将乡村振兴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选修课程。与此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比如,可以将“互联网+”理念融入教学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融入教学中,通过开设生态农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此外,还应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比如可以把社会调查研究、技术推广、生产实训等实践教学平台作为必修课程,并在课程体系中占较大比重。同时,要加强与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合作办学机构和龙头企业的交流。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云平台开展远程教育、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总之,应努力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

3.3 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差异化培养机制。应根据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结合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民培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不同需求,将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建立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本地发展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

(2)构建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和意愿开展培训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针对农业生产类人员,可采取“送教下乡”“科技特派员”“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培训;针对农民技术人员,可采取“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针对基层干部,可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4]。

(3)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不同类型人才需求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针对农业技术人员,可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针对农民技术人员,可构建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针对基层干部,可构建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模式,以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外,还应建立分层分类的考核制度。

3.4 构建“四个平台”的师资队伍

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针对目前乡村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教师实践技能不足、专业技能不精等问题,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为其提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掌握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培养需求。其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再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培养需求。

4 结语

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因此,要贴合经济市场运转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与市场、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育乡村实用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培训农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