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科技服务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023-09-05 10:08:51罗德旭王林闯张朝阳许文钊孙玉东汪国莲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成果科技人员

罗德旭,王林闯,张朝阳,许文钊,刘 欣,孙玉东,汪国莲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既是农业从业人员,也是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重要构成因素。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应该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将自己的工作出发点落实到保证粮食安全及大食物观中去,既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也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提高优秀成果的转化应用面积,使其高效地服务于种植主体,让广大消费者及时从农业科技成果中受益,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服务的本质要求。传统农业科技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机制不健全、导向不明确、科技服务队伍后继无人等问题[2-3],导致科技服务工作多而不精、成效有限,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需求。创新团队是科研和服务的最基本单元之一,也是服务导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工作单元,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蔬菜创新团队是江苏省农科院系统的“四星团队”创培对象,除了培育出系列科研成果外,还具有多年的科技服务实践经验。笔者以该团队的科技服务实践为基础,结合蔬菜产业发展趋势及科技服务需求对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在新时期如何开展科技服务进行分析和论述,为其他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 创新团队科技服务人员规模和结构

1.1 科技服务人员规模

农业科研创新团队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设置团队规模,团队中设定一定比例的科技服务人员,该比例应该由成果的数量及推广服务的任务决定,但一般不建议超过团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农业创新团队除了开展科研创新工作以外,更需要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科研和科技服务“两条腿”同时走路,因此科技服务人员的规模要合适,太小会影响团队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太大则会削弱成果研发队伍的力量。

1.2 自我价值追求及年龄结构

团队在确定科技服务人员时应该首先尊重团队成员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充分认识科技服务对社会、团队及本人的重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搞好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年龄方面,根据整个团队的年龄结构而定,一般不小于35周岁,具备中级职称且从事相关工作7年以上者,可以直接牵头承担部分科技服务工作。40周岁以上,具备高级职称,且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者,可以牵头承担综合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1.3 应该具备的素质

除了常说的“一懂两爱”以外,创新团队科技服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素质:一是善于交流,善于与农民、青果商、种子经销商等相关从业人员沟通交流,从而发现产业中的问题和需求,为开展精准科技服务找到发力点。二是善于协调,在科技服务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作为科技服务人员要善于在各方中间协调和解决问题,达到好心办好事的目的。三是要熟悉整个团队的品种、技术成果特点,通过科技服务,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让成果发挥最大的效益。四是要具有一定宣传能力,宣传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的亮点,从而提升成果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五是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新发展的产业往往更需要科技服务人帮助打通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民既种得好也卖得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样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工作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2 科技服务方式

2.1 全天候服务

全天候服务即科技服务人员全职驻点服务,以某个村、园区为主,针对当地产业的需求和现状,开展技术服务,帮助某村、某镇发展某个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农民、村集体增收致富,同时推广了创新团队的品种或技术成果。例如,笔者所在团队指派一个人到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开展科技科技服务工作,2017年他带着创新团队育成小果型西瓜品种“苏梦6号”到该镇沙吉村,通过个人努力,借助团队的科技力量,帮助村集体种植4hm2西瓜,带动村民就业,并帮助村里打开销路,当年西瓜收益达到22.5万元/hm2,村集体创收30万元。这种模式被其他村陆续引进,产生较好的带动效应,全镇西瓜规模几年内突破667hm2,西瓜产业已经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设施蔬菜创新团队指派另一位团队成员,驻扎在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依托团队的品种,贯彻团队的意图,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帮助当地打造西瓜品牌,短短3年时间,全镇的西瓜面积从15 hm2扩展至434 hm2,年均种植效益达到22.5万元/hm2以上,成效明显。

2.2 关键节点服务

创新团队人员数量有限,科技服务人员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能对区域内多点同时开展全天候科技服务的情况下,可采用关键节点服务的方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在产业规划、种植规划、种植各个环节(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整枝打杈、授粉、采收、病虫害防治等),采取现场和线上指导相结合,提醒、解答农民遇到的问题,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定期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承担好预报员、诊断员、销售员的角色,切实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实际难题。

3 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服务的特色

3.1 党建和团建融合增强宗旨意识和文化认同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蔬菜创新团队党员全部隶属于本所第六党支部,党支部、创新团队联合开展党建、团建活动,通过参观赵亚夫事迹馆、向“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研究员学习、再造总理纪念馆仿西花厅小菜园、到涟水四安庄西瓜示范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指导等系列活动,让党员和团队成员更加明确自己的初心使命,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务实苦干、团结创新的团队意识。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作为农业科研创新团队,既要创制新品种(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让成果转化应用,让农民受益,即人们常说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蔬菜创新团队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科技服务队伍,凸显了党建对科技服务链的引领,发挥“党员+”,即党员+科技、服务、示范、推广等创新模式的带动作用[4]。

3.2 以科研力量和成果为支撑

依靠创新团队的力量,经过长时间的科研实践,拥有第一手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开展科技服务核心竞争力会更加明显。为了使团队科技成果能够落地生根,科技服务人员必须更加务实和高效地开展工作。设施蔬菜创新团队多年来在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盱眙县马坝镇、涟水县、宿迁洋河新区及其他相关示范点,都是带着自己成果去服务,通过技术指导、示范带动、帮助经营主体销售等具体的措施,一个点一个点的去打造,提升了成果和服务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团队在省内乃至国内的美誉度。团队技术力量和成果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科技服务的重要靠山和支撑,成为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科技服务工作的鲜明特色。

3.3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各方收入为目标,为科技服务工作注入动力源

产业需求是创新团队科技服务的基础,是科技服务工作的落脚点和切入点,也是地方政府支持的重点,决定着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是否能够相向而行,避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这是科技服务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土壤。产业需求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尤为重要,科技服务人员要对此开展全面而精准的分析,利于促进经营主体的发展和乡村振兴[5]。团队人员开展服务,重要的任务是协助实现团队目标,为提高团队成果的应用面积和成果转化收入而努力。成果转化应用取决于经营主体或种植户效益是否增加,农民增效可以促进创新团队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进而增加科技服务人员的成果转化奖励收入,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团队收入、科技服务人员收入是科技服务工作行稳致远的动力源。

3.4 利用多个平台条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创新团队的科技服务除了重点示范推广自己成果外,还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多个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办事,共同打造区域产业,以点带面,协同发展。设施蔬菜创新团队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利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淮安综合试验站、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省产业技术体系西甜瓜示范基地等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西甜瓜专家到马坝镇考察指导,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服务。同时为当地西瓜产业争取到了近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为马坝镇西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惠及广大的西甜瓜种植户。

4 科技服务成效检验及科技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

创新团队成员科技服务成效检验应该是多层次的综合检验,一方面要考察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成果应用规模(面积),其次是考察通过科技服务创新团队实现的成果转化收入情况,第三是要考察服务人员在服务对象中的口碑,这三方面比重建议设置为6:2:2,结合团队考核机制进行综合检验。成果应用规模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农民增收与否,通过科技服务让农民增收是科技服务的终极目标,也是科技服务工作者始终要坚守的初心,应该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尺。农民增收可以推动科技成果提高转化效率,从而可以提高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农民增收,百姓致富,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才能得到肯定,这构成服务对象的口碑基本条件,考核时需综合考虑。创新团队应根据科技服务成效检验结果,在成果转化奖励、成果署名等进行全面统筹,让科技服务人员充分享受团队成果收益,让具有工作热情和实绩的科技服务人员安心工作,共同把团队成果的蛋糕做大做优。总之,对于科技服务人员的激励应当让其看到自己影响力的提升,又要切实提高其收入,促使其为乡村振兴贡献全部力量和精力。

5 创新团队科技服务流程

5.1 创新团队选拔科技服务人员、组建科技服务分队

创新团队人员和成果达到一定规模,需要将成果转化应用的情况下,应尽早选拔科技服务人员,并组建科技服务分队。根据团队成员的兴趣爱好、人生价值需求、个人素质并结合年龄和工作经验,选拔一部分人员作为科技服务人员。人员选好后,组建创新团队中的科技服务小分队,任命分队长,分队长可以由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也可以由小分队成员中综合能力较强者担任,小分队成员向分队长汇报工作,小分队对创新团队负责。

5.2 开展产业调研,了解科技及市场需求

科技服务小分队成立后,应该对目标区域开展产业调研工作,了解产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市场需求、农民及种植主体科技需求以及地方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分析产业的优势、劣势、挑战以及机遇,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向创新团队负责人汇报,交由会议讨论。

5.3 召开创新团队会议,确定服务方向及服务模式

根据科技服务分队的调研报告,创新团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确定科技服务工作的抓手,即以什么成果去服务,投入多少力量开展服务工作。根据地方政府和农民的需求,确定服务方向和模式。对于产业零基础的区域,要带着成果去“开荒”,需要全天候保姆式的科技服务,帮助地方政府打造一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对于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可以带着团队的优秀成果开展关键节点服务,帮助产业提质增效。

5.4 制定服务方案,开展方案论证

在前期调研工作和团队会议的基础上,科技服务分队制定科技服务方案,设立目标,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先由科技服务分队进行充分讨论和修改完善,向创新团队负责人汇报,争取团队的支持,形成共识和合力,为实现科技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5.5 精准实施科技服务工作,写好服务日志,定时总结汇报

以科技服务方案为行动纲领,科技服务人员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精准地实施科技服务工作,开展产业规划、种植规划、种植环节田间指导等工作,适时召开农民培训会、观摩会,帮助农民需找销路,拓宽销售渠道,及时进行宣传和报道。在服务的过程中,写好服务记录或日志,及时总结科技服务工作的经验,并向团队负责人汇报工作。

5.6 考核和检验科技服务成效

创新团队根据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每年对科技服务分队和服务人员进行1次考核,检验科技服务工作的成效,对工作实绩良好的科技服务人员进行嘉奖,推荐其申报更高级别的荣誉,如宣传部门科教文卫“三下乡”先进个人、人社部门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荣誉。

6 结语

新时期,新征程,赋予农业科技新的使命,科技服务机制的探索和创新应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新的科技服务机制,要解决传统科技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区域性不足的问题,凸显效率优先、惠及各方的特点。一是科技服务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加强,解决以什么本领去服务的问题。二是要以创新团队为基本单元,解决用什么成果去服务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为了服务而服务,而是带着好成果去服务。三是汇聚资源、围点引援,借助团队的力量及各方的资源,共同打造好一个点,以此带动一大片,拒绝普撒胡椒面式的服务。四是充分激发科技服务人员承担好预报员、诊断员、服务员、销售员多重角色,让农民实实在在提高效益,使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成果科技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工会博览(2024年8期)2024-03-31 03:53:14
工大成果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人民调解(2019年2期)2019-03-15 09:30:54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