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静
组文阅读是指在学生学完一篇文章或一个单元并进行梳理总结后,根据所掌握的方法以及学生能力,选取与精读课文内容相近、主题相关的一组文本,遵照课程目标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型,能够取得到反三归一、质从量出的效果。整体把握,找出组文阅读的整合点,把从课内习得的方法运用到丛书的篇目阅读中,在交流中展示、分享、体验阅读的乐趣,实现“海量”和“高效”阅读。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5分钟左右)
借助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后出示要求(读什么)。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采用动画、实物、故事、新旧知识链接、歌曲、游戏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适时用语言文字描述使学生进入情境。
二、圈定篇目,自主通读,整体感知(15分钟左右)
(一)回顾方法,用法自读,巩固学法(怎么读)。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读指定篇目,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整体感知该组文章的主题。学生自己读书,在读中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将自己的感悟指向某个词或句子。(高年级可以训练学生自觉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句对文章进行概括。)
(二)自主品读,勾画批注。可让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组文中的几篇课文的重点语段以圈点勾画和旁批等形式进行品读。(低段学生要养成圈画的习惯,高段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三、明确目标,选点引导,定向品读
出示要求,组织交流,分享感受(为何读)。课堂上的这一环节,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而且可以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浅显,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都应予以充分尊重。教师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着与引导者,应为学生的主题阅读拓展空间。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谈谈读书的感受和收获。
四、阅读分享,交流感受,增补批注,引领提升
在學生交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组文横向上的比较阅读,出示词句朗读,训练语感,积累词句(为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