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洁 (广西物资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在21世纪的大数据时代,物流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阶段。智慧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智慧物流不仅能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然而,要实现智慧物流的目标,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需要培养一批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这种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导致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
近年来,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对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倪金升(2023)将河南省“智慧物流”的发展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河南省在智慧物流大环境下物流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特点展开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南省“智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方向和策略[1]。周培(2023)借鉴了国际上的成功案例,针对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研究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训体系[2]。宗媛媛等(2022)认为我国在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育研究中,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很少,科研单位之间的协作也比较分散[3]。魏学将等(2022)对智慧物流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和能力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套适合在智慧物流背景下应用的培训策略[4]。赵林度(2021)基于高质量物流人才培育的视角,提出了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产教融合的教育生态和“四位一体”及“知行合一”的物流专业人才培育模型[5]。然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能在智慧物流行业中实施,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本文将从产学研视角出发,探讨和实践智慧物流群人才的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智慧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智慧物流,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对物流系统进行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的即时获取、准确传递和高效处理,进一步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智慧物流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的特性,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物流效率:智慧物流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物流需求,优化物流路线,节省物流时间,提升物流效率。例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时调配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的最优配置。
降低物流成本:智慧物流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和物流流程的标准化,减少信息传递和物流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服务质量:智慧物流可以实现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物流服务的需求。例如,通过智能跟踪系统,消费者可以实时查询物流信息,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促进环保和节能:智慧物流能够通过优化物流路径,减少物流运输的距离和次数,从而节省能源,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目前,智慧物流行业发展环境一片向好,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3 37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 47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7%。随着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预计2023年我国智慧物流规模将增至7 903亿元。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及预测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智慧物流行业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它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首先,技术方面的挑战是非常突出的。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物流行业带来了许多改变,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运营成本,仍然是一个难题。而且,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因此如何与最新技术保持同步,也是智慧物流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其次,从人才角度看,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智慧物流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一定信息技术背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这样的人才储备并不充足,这无疑给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最后,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政策和法规的挑战。因为智慧物流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因此,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是智慧物流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各国对于智慧物流制定的政策法规也不尽相同,这也对智慧物流的跨国运营提出了挑战。
智慧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发展方向,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产业的变革和提升。一方面要提升物流效率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物流需求量日益增加,如何提升物流效率,缩短物流时间,成为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物流能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显著提升物流效率。另一方面要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智慧物流的应用可以实现物流过程的优化,如路线规划、仓储管理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此外,绿色环保的需求也是重中之重。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物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智慧物流可以通过优化物流过程,减少物流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绿色物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物流业的深度变革,智慧物流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研究内容更趋于深化和专业化。随着智慧物流系统日益复杂,对物流供应链的优化管理、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也越来越侧重于特定行业或特定环境下的智慧物流应用,如冷链物流、医疗物流、城市配送等。其二,研究方法更趋于科学化和定量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可以借助高级的分析工具和算法,深度挖掘与分析大量复杂的物流数据,以支持决策和优化。其三,学术研究的跨学科性越来越强。智慧物流不仅涉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传统学科,还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有密切的交叉,这就要求研究者应当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其四,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术研究的目的不仅是积累知识,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行业发展。因此,如何将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升物流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是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
在智慧物流的教育与培养方面,当前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相当复杂。首先,智慧物流作为一个涉及物流、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复杂,需要兼顾各个领域的知识要求。而如何有效整合这些课程资源,建立起既全面又深入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其次,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促使相关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培养体系的更新速度难以跟得上实际需求。这就需要教育机构寻求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最后,智慧物流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的教育培养模式只注重于教授理论知识,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此外,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产学研的紧密合作,然而目前产学研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效率不高等,这也是目前智慧物流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挑战。如图2所示。
图2 “一主线两阶段三融合”教学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和教育机构已经尝试并成功实施了智慧物流群人才培养模式。下面以某知名物流公司与高校合作的产学研模式为例进行介绍。
该公司与高校联合设立了专门的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开设了涵盖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领域的课程,并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实践训练。同时,公司还定期邀请业界专家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在人才培养方面,该模式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模式的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智慧物流群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建智慧物流群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产业角度出发,企业是人才应用的主要场所,其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因此,企业应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包括制定教学大纲、参与教学、开展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等活动。这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产业信息和实践经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需求更加贴合。从学术角度来看,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机构不仅提供了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教育机构也需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育机构还应开展国际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从研究角度来看,研究机构在智慧物流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主要通过研究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为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同时,研究机构也需要参与到教育和产业实践中,了解实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以推动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看,产学研视角下的智慧物流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企业提供实践场所,教育机构提供教学保障,研究机构提供科技支持,三者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智慧物流群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提升人才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也能通过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方面要强化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企业可以与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设立相关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同时也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此外,企业还可以赞助高校的相关专业或课程,提供最新的行业案例,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设立企业内部的持续培训机制。随着智慧物流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企业应设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技术岗位培训、管理岗位培训等,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跟上行业的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入手,经济激励包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设立技术或管理岗位的晋升通道;精神激励包括公开表彰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智慧物流群人才的有效培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术研究在智慧物流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需要在研究层面上制定具体的措施。其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交叉学科研究的开展,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在研究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理论知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为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在此过程中,要强调研究目标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实际应用。此外,智慧物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物流学、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因此,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更宽广的知识视野,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强调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可以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总而言之,应当从各个层面出发,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智慧物流群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培养在智慧物流人才的塑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践中,教育培养应紧随智慧物流的发展步伐,更新教育内容,对学生予以前沿的、实际的教学,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覆盖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等相关领域,强化对物流软硬件知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等核心课程的讲授。在此基础上,需要引入产学研合作模式,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同时,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此外,教育培养应注重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非技术性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非常关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在构建和完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教育培养作为基础和核心环节,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输送充足的高质量人才,推动智慧物流的持续发展。
产业的实际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深入了解和研究智慧物流的业务流程、技术应用与行业特性,以确保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也需要随着产业的发展而进行创新和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术研究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要鼓励和推动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智慧物流研究,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总的来说,构建和完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全面考虑产业需求、教育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多个因素,采取综合、系统、创新的思路,持续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增强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可以打造一个高效、实用、先进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从而推动我国智慧物流事业的健康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