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鹏 龙福 李登群
文章编号:1006-3188(2023)04-039-03
摘要:北盘江光照水库于2007年12月下闸蓄水,水库正常蓄水位745m,相应库容31.35亿m3。库区发展网箱养殖至2018年。2018年贵州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取缔网箱养殖后,在光照库区推进探索贵州大水面生态渔业模式,可为其它库区发展渔业提供示范借鉴作用。
关键词:光照水库;渔业资源;大水面;生态渔业
中图分类号:S964.1文献标识码:A
光照水库是北盘江的一个水利工程,是北盘江上最大的一个梯级水电站[1],以发电为主,结合航运、灌溉、供水,兼顾渔业及旅游。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3548km2,总库容32.45亿m3,正常蓄水相应库容31.35亿m3,水库面积51.54km2[2]。库区所在地属中亚热带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8.5℃,日照时数大于2kh,年活动积温6700℃,雨量1476.4mm,全年无霜冻,气候温和,雨热同季,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具有潜在的热量、土地、劳力及生物资源优势,渔业资源较为丰富。
1 库区渔业资源概况
1.1鱼类资源演变
目前有关光照湖鱼类资源的文献资料较少,特别是水电站建成以后的。1994年《北盘江光照水电站水库水生生物调查评价及库区渔业规划报告》中,在光照库区江段发现鱼类21种,其中有17种为喜流水或急流生境鱼类;据2005年《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工程水库分层取水措施研究-鱼类调查及评价专题报告》,光照坝下至南、北盘江汇合口河段有鱼类52种,其中喜流水或急流生境鱼类39种。电站建成后河流水文情势、水体理化性质、水生生物饵料、生境等发生改变,鱼类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亦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据2011年周路等对光照电站建设前后渔业资源变化的调查结果显示,光照库区采集和访问到的鱼类共计17种,其中13种为喜静水或缓流生境鱼类,而光照库区上游至善泥坡、下游至董箐水电站库尾河段以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为主。寇方露等于2013-2014年调查到光照库区鱼类36种,其中24种是喜静水或缓流生境鱼类。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光照湖库区共记录鱼类有43种[3]。由此可见,在光照库区形成以前,相关区域为河流生境,所分布的鱼类以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为主。随着库区的形成,所分布的鱼类逐步转为喜静水或缓流生境的鱼类为主。
1.2 现有鱼类种类
1.2.1 采集鱼类情况
在2020年3月至8月光照湖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中,渔获物收集主要依靠渔民捕捞。共获12船次渔获物,采集鱼类12种、451尾,渔获物总重486.3kg。其中罗非鱼260尾、9.2kg,鳙鱼119尾、338.6kg,为此次尾数和重量最大的种类(表1)。
调查采集的12种鱼类分别属于3目5科11属,其中鲤科7种,鲿科2种,长臀鮠科、鮰科和丽鱼科各1种。种类组成上,鲤形目鱼类占绝对多数,其次是鲇形目和鲈形目。本次调查渔获物中不仅鱼类种类少,其中还包含3种外来物种(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和长吻鮠),多为原网箱养殖期间逃逸,其中罗非鱼尾数较多而个体较小。
1.2.2 鱼类现存量分析
结合光照湖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2020年度报告情况,结合库区鱼类现存量、历史投放鱼苗、捕捞等数据分析,综合计算按投放鱼种数量、存活率(80%计)、捕捞量及鱼获物每尾均重,估算光照湖滤食性鱼类现存量约为793.53万斤[3]。
2 库区渔业转型过程
光照库区形成初期,辖区各县区为解决移民生计在库区发展网箱养殖,由于较高的收益引得众人纷纷投入。随着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逐渐进入无序发展状态:大量的饵料投入、残饵及鱼粪长年累积于库底使库区水质逐渐恶化;有的养殖户因养殖肉食性鱼类(大口鲶、加州鲈等),为降低成本大量从库内捞取小型鱼虾直接投喂,加上部分外来物种的养殖鱼类(罗非鱼、加州鲈、斑点叉尾鮰等)逃逸,对库区甚至整个流域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2018年贵州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实施江、湖环境污染治理。同时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渔业生产,出台了《全省生态渔业发展方案》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既有利于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能充分利用库区水域资源。
取缔网箱养殖后,渔民全部转产上岸。为尽快提升各县区生态渔业的整体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农(渔)民的收入,解决移民生活困难问题,涉湖各县区共同商议一致同意采取“企业主导生产,政府监督管理”的模式发展生态渔业。
3 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光照湖库区生态渔业项目由企业负责实施,项目合作期限为15年,2019年8月至2034年8月,涉及湖库五个县区。
3.1 各县区产业面积
贵州省光照湖库区水库面积7.5万亩,其中:晴隆县3.18万亩,占比42.78%;关岭县0.11万亩,占比1.55%;普安县0.29万亩,占比3.97%;六枝特区2.91万亩,占比39.08%;水城縣面积0.91万亩,占比12.34%。
3.2 生产经营模式
主要投放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不投饵施肥,充分利用库区自然资源获得鱼产量;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及市场价格。
3.3 综合管理
各县(区)人民政府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光照湖库区渔业行政管理工作,对企业沿湖乡镇、村组承担本辖区渔业生产日常管护和湖面垃圾打捞工作,并配合执法部门做好光照湖库区辖区内执法、管理等工作。成立巡湖队伍,与区、县执法部门联动执法,严厉打击电、炸、偷捕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光照库区渔业生产有序进行。
3.4 经营发展
主体企业进入后立即与涉湖各区、县签订合作协议,办理完善养殖手续,积极投入生产。
3.4.1 苗种投放
通过对库区多次进行渔业资源调查,科学测算出光照库区鲢、鳙鱼的原初生产力和库区鲢、鳙鱼的增殖容量、库存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规划苗种投放规格和数量,按照“人放天养”模式养殖,最大效益合理利用水域生态环境。2019年-2022年先后投入资金3千万元,投放鲢、鳙等鱼苗500余万尾(见表2)。
3.4.2 生产管理
组织成立巡湖队伍,对库区不间断的巡视,防止非法捕捞;同时对水面及沿岸的垃圾进行打捞清理并外运至垃圾处理站,保障库区清洁。
3.4.3 捕捞生产
组织当地渔民成立捕捞队,采购捕捞船只、网具,聘请有大水面捕捞经验的老师对捕捞队进行培训。于2020年7月正式开捕,最初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捕捞,捕捞效果不理想,至2020年底总共捕捞30余万斤。2021年公司引进定置张网、围网,两种捕捞方式结合,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针对库区不同断面采用不同的捕捞方式,取得较好效果。即在宽水面,水深超过60m水域,采用围网的方式捕捞;在水面较窄,宽度小于300m的区域设置定置张网,2021年单月最高捕获量达到30万斤;随着投入的鱼苗逐渐增长,库区鲢、鳙鱼的存量增加,2022全年捕获量达到150万斤(见表3)。
3.4.4商品鱼销售
该库区所在海拔750m,表层水温16~24℃,中下层水温16~20℃,鱼类生长快,个大肥美。水体清澈,水质良好,养殖出的商品鱼,很快得到市场认可。于2020年5月注册了光照湖生态鱼品牌,并于2020年12月通过有机鱼论证,鳙鱼的销售价格从最初14元/kg,到2022年底湖边的售价突破24元/kg,生态鱼的价值将日益突显。
4 大水面生态养殖结果与分析
光照庫区通过由引进企业带领涉水行政村共同发展的模式,通过企业高效的经营管理,在各地方政府共同协助下,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初步实现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移民的发展目标。
5.1 经济效益分析
光照库区主要商品鱼为鳙鱼,随着适应库区捕捞技术的逐年成熟,商品鱼捕获数量与销售量稳步增长,逐渐达到库区标准产量。2020年至2022年总销售额已达2645.74万元,有力推动了当地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5.2 社会效益分析
引进企业按照要求主要吸纳、培训沿湖移民和老百姓进企业劳动,现在企业拥有员工95人,员工中85%为沿湖居民,平均工资在4300元/月,帮助农(移)民脱贫致富,在助力扶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改变了光照库区渔业开发之前生产秩序混乱、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大家统一思想,共同致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5.3 生态效益分析
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对水质改善发挥巨大作用,部分水质指标达一类水标准(见表4)。光照库区渔业管理机制的转变,减少了渔业违法案件的发生,杜绝破坏性的捕捞作业,加上每年定期投放相当数量的鱼种,定期清理水面白色垃圾与其他污染物,使水域渔业资源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参考文献
[1]官民,申剑.北盘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J].贵州水力水电,2010,10(5):5-7.
[2]张竹青,周路,杨兴,等.北盘江光照水库建库后浮游动物的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0):136-138.
[3]刘伟,曾圣.《光照湖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2020年度报告》.内部资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