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我们的人生

2023-09-04 09:22刘益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读书人生

读书与人生是个大课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善读书读好书,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纵观这个世界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是读书人,是善于读书读好书的人,读书奠定了他的正确三观,读书给了他知识,读书给了他力量,读书使他最终获得成功。

而一些不读书的人,或者读书但不善读或者读书不正确的人,失败的人很多。上海复旦大学发生过一起投毒案,该校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硕士)黄洋中毒身亡,投毒者是室友林森浩。林森浩为什么投毒呢?他说他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是出于愚人节整人的想法。林森浩被判死刑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段时间我在读文学经典,过去由于理工科的书读得太多,思维太直,不懂得拐弯,做事不计后果,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犯下了死罪。要是过去多读些人文社科类书,我也许不会这样干。”林森浩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考入复旦大学读医学研究生,他的反省是没有读人文社科书,所以三观有问题。

云南大学化学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被同学看不起,产生自卑心理,竟锤杀4名同学。对于杀人动机,马加爵的心灵表述是:“我真的迷失方向了,觉得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了。”他也是因为没有读好书,三观不正,所以造成人生悲剧。

如果林森浩、马加爵不是学的理工科而是学的文科,或者是学了理工科,但平时读了一些的社科文学类经典作品,思想开阔,善于思考,能辩证地看问题,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追求,有完整的人格修养,我想是他们是不会有这样的悲剧的。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多利丝·莱辛曾对中国作家赵丽宏说:“现在英国高学历的野蛮人越来越多了,这些人有硕士、博士头衔,他们懂得现代最精密的技术,但是他们没有感情,他们冷漠,为什么?因为他们从来不读文学作品。”多利丝·莱辛的话,应该可以解释林森浩、马加爵的现象。俄罗斯作家契科夫说过:“大学培养各种人才,包括各种蠢才在内。”契科夫说的蠢才就是指林森浩、马加爵这样的人。

1995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過一项决议,把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我看到一个统计资料,世界各国人平读书数排名是:以色列60本,俄罗斯55本,美国55本,德国47本,奥地利45本,日本40本,印度30本,中国4.76本。中国人一年读的纸质书不到5本。

一.读书,人生有了目标

世界有几十亿人,真正具有人生目标与理想的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我没看到过这方面的记载。但我说,具有人生明确目标的人只占少数。芸芸众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就觉得够了,也幸福。大多数人就这个目标与理想,这些人也不错,也算有目标,虽然不是精英,但我们也要尊重他们,他们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主要部分。

人生有明确而远大的目标,区别于生存食宿无忧的平常目标。拥有远大目标远大理想的人生,是成功的人,是社会精英。社会需要精英,社会精英多,这个社会才会进步前进。

读书,能使人生有大而明确的目标,能使人成为社会精英与优秀者。我看到过湖北省仙桃市税务局的一个员工的读书体会,觉得他说得很好。他说:“读书不能改变人生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终点;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

美国民间公益事业的创始人卡耐基,他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钢铁大王,是美国的富翁。他家里穷,十三岁时失学,当一个小邮差,给人送信。当地有个退伍的上校,按我国军衔推算,是个团长吧,退伍后办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把自己收藏的400多册文学名著拿出来,向穷孩子们开放。小邮差(我们如今送快递的,邮递员)每个周末去借书,从此爱上了读书,读的书品味很高,一开始就读世界名著。卡耐基在自传里说:“我永远感激上校的充满智慧的慷慨,是他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和品位,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即使用人类所有的钱财来交换,我也不愿意。”卡耐基通过读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后来成为钢铁大王,就把钱捐出来做慈善事业。现在美国的富翁,包括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他们做慈善事业都是向卡耐基学习的。

我国现代文学的大师沈从文,写过《边城》《湘西笔记》等许多优秀作品,像鲁迅先生一样,是因为去世了,才未评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学们可能对他的作品不是很熟悉,也可能看过《边城》的电影,但大家都知道湘西有个凤凰县,凤凰县有个沈从文。

现在凤凰的旅游很火,是因为有个沈从文。当然凤凰还有个画家叫黄永玉,黄永玉叫沈从文表叔。沈从文的作品,解放后被屏蔽了,说他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东西。但在海外,有许多汉学家研究沈从文成了大学问家。沈从文出生在湘西凤凰,读了几年私塾(相当于小学毕业),就在军阀队伍里混。看到军阀滥杀无辜,他不愿意一生就这么混过去,决心跳出湘西那个小圈子,独闯北京去求学。他报考北大,以他小学毕业水平,当然不会被录取。后来考燕京大学被录取了,却没钱交学费。他住在小公寓里,欠房钱,欠小饭铺的伙食钱,他不断到老乡那里去蹭饭吃。冬天,他穿着南方的夹袍子在没有火炉的公寓里读书,学习写作,向报刊投稿,希望得几块钱的稿费过生活。沈从文读了许多书,他的目标很明确,当作家。饿着,冻着,经常被房东赶走,但他矢志不移,最后得到现代文学的另一个大家郁达夫的帮助与支持,终于成就了一代大师。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改行做文物研究,终于写成了巨著《中国服饰史》。

我曾经采访过武汉的两个院士,一个是刘经南,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中国GPS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革期间毕业分配到湖南煤炭地质队到深山野林里找矿,从山上摔下来差点没命了。在艰苦的环境里刘经南一直不放弃,坚持读书,读《红楼梦》,读英语,读专业书,后来考取研究生,成了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还曾担任武汉大学的校长。

我采访的另一个是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邓子新出生在湖北房县农村,少时在山里放牛、挑窑,干各种农活。少年邓子新,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读书,绝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追求,1978年考上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出国进修,在微生物研究方面创造世界性成果,是DNA第六种元素的发现者,现为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国家实验室主任。

读书使人立志,读书树立人生的理想,创造出优秀成果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许多。

二.读书,人生拥有力量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从读书中来,当然也从实践中来,但读书,使人拥有力量,这是必然的,肯定的。

在这里,我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与故事。我从我自己说起,这并不是说我是个多优秀多成功的人,只是想来个现身说法。我出身在农村,自小喜欢读书。乡村的书很少,小时候最痛苦最饥渴的事是没有书可读。我到处找书读,在路上捡到一张有字的纸,都要从头到尾读完。我从我们村子以及周围的村庄里找书读,我给他们无偿劳动,我和他们套近乎,我给他们装孙子,目的就是从他们手中借到书读。乡下有说鼓书的人,夜晚在队屋里说长篇大书,有《说唐演义》《薛仁贵征东》《刘子英打虎》《小五义》等等,我夜夜都去听,我是无数个乡村夜晚书场里最小的听众。我少年时在乡村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书,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亚瑟《牛虻》这两本书中的主要人物,那种奋斗精神影响了我一辈子,还有《红岩》《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书籍,培养了我的人生观。

我小学中学的语文成绩好,作文写得好。上中学时中午从来不休息,到阅览室读各种杂志。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到武汉,看到小书摊,不愿意走,大人给一毛钱,我坐在书摊边读一天娃娃书。文革开始,回乡当知青,不愿沉沦,学习写诗写节目,当民办教师,在县里的杂志上发作品。在乡村,我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当一个作家或编辑。

1970年底,大学工农兵学员招生开始了,我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分配到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读生物。但是,我的理想是当作家或编辑,我希望上中文系。我向招生的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得不到同意,他们要我服从分配。

那时我不敢再说什么了,准备到华师读好生物,将来当个中学生物老师。就在我失望之际,一个机遇到来了。武昌县新屋公社有个妇女叫程光桃,她家是1952年江青在新屋乡搞土改时住过的地方。1970年代,江青很红,当地就把程光桃看得很重要。招生的老师说,江青培养的土改根子一定支持工农兵上大学,要在我们这些学员中挑一个人,去采访程光桃,写一篇文章。招生的老师向大家问了三遍,没有人应声,最后我就地站起来说:我去写。

我采访了程光桃,其实程光桃与江青没有什么瓜葛,她是一个有故事的农妇。程光桃的经历和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一样,非常悲惨。我的文章没有写江青,我写了程光桃这个人。我的文章招生的老师看了后,说这孩子不上中文系可惜了。于是就在入校前的一夜,招生老师把我由华师生物系改到华师中文系。

我在华师中文系学习非常努力,在学校时就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发表文章。中文系毕业后,我分配到《长江文艺》做编辑,一直做到社长主编,而且做了一辈子。我编余写作,诗歌小说散文非虚构作品都写,我出版了书,我获了奖,我也是一个作家,我的理想和目标达到了。我常想,假如我不读书,我没有写作能力,我就没有办法写好农妇程光桃,我不写文章,或者文章写得不好,招生的老师就不会让我上中文系,我上不了中文系,就没有我做编辑与作家的人生,我的人生,是读书改变的。

我再说我们湖北的一位科学家,中国测绘遥感界和湖北省唯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李德仁。1963年李德仁本科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当年报考研究生,但档案里有一份莫须有的材料,他失去了资格,被取消了研究生。他考试科目三门,两门满分,一门99分。之后他被下派到航测队、干校、水泥厂、研究所当工人、炊事员、技术员,干过搅拌泥工,送建筑材料,种水稻、扛包等活路干了15年。在这人生的低潮期,他从没放弃学业与读书。虽然每天工作十分劳累,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仍然利用晚上和休息時间读书,学了许多新知识,尤其是英语。因为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不能公开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李德仁就自学背诵英文版《毛泽东选集》。1978年,39岁的李德仁终于等来了国家恢复研究生的招生,他考入了武汉测绘学院,回到了母校,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后又赴德进修。李德仁用自己的才智与努力,取得了瞩目的成绩。1982年,他首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为“李德仁方法”。1983年,他转入斯图加特大学,用两年半时间完成了博士学位的课程和论文,他的博士论文,被权威专家称为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未解的难题。

是什么使李德仁院士能在测量与遥感学方面做出了这么大的成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读书来的。

经济学家梁小民,原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出版译著、文集50余种,现任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的EMBA项目的特聘教授,国务院特邀观察员。梁小民有句话说,“多读书绝不会吃亏。”他1962年上的大学,毕业时文革开始,他去了黑龙江林区。那时读书无用盛行,学校停课,但梁小民坚信文化知识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少。他劳动之余,坚持读原著,自学英语,批法批儒时,他就读那些作为批判用的法家儒家著作。后来他从林区到北京考研究生,考到最后一门,教室里只剩他一个人。“别人都不读书,就你读,你绝不会吃亏。”他拥有了知识的力量,那就能只他一个人考上研究生。他说,1978年那批考研究生的人,到今天成为卓越大家的,都是爱读书的一帮人。北大有个教授钱理群,文革时被关在牛棚里,不能读别的书,他就读鲁迅,今天他成了鲁迅研究的专家。

三.读书,人生阳光快乐

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有句话说“性格即命运”,是真理。人生要有阳光和快乐,一个阳光的人,对他的待人接物,对他的事业成就,对他的个人生活,都能起到巨大作用的。你心里有阳光,你给予别人的也是阳光温暖。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城管工作论坛,碰到一个接待我的女城管,她是湖北经济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参加事业编制考试当上城管员。她的笑容,她的文质彬彬,她在管理那些小商小贩时,是耐心细致讲道理宣传政策,她的管理效果比那些一呼二吼三掀摊子四动手打人的城管效果是决不一样的。我在论坛发言中提出了一个阳光城管的理论,得到会议主持者的认同。

我儿子是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他很喜欢读书,而且喜欢读社科类书,他把金庸、古龙的书读了个遍。他是个阳光的孩子,在北京单位踢足球时把右腿踢断了,调回武汉后在单位打篮球,把左腿脚后跟腱弄断了。他住在武汉陆军总医院里,许多亲戚朋友去看他,有个搞电视摄像的叔叔去看他,出来后对我讲,你儿子很阳光。为什么,因为他躺在医院里,很乐观,配合医生治疗,拄双拐下地锻炼,伤筋动骨一百天,他在两次伤腿养伤的日子里,从不悲观。第一次,他一个人在北京,后期回宿舍养伤,拄拐上厕所,摔倒了,周围没人,他硬是爬回了宿舍。拆取钢筋时,医生一拉,他大叫一声,那钢筋就抽出来了。他不怕痛不怕寂寞,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在支撑着他。如果一个人,总是悲叹命运的不公,挑剔别人对他不好,处境不好,这样的内心世界,就是没有阳光,这样的人,书肯定读少了。

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人,内心就会充满了阳光,腹有读书气自华,心里有阳光,世界就灿烂,就热爱生活。经典作品,优秀的书籍,我们越读就越觉得生命辽阔。伟人们的榜样,他们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受其熏染,得到启发,精神境界提高了,正确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自己也阳光起来,心态得到极大的改变,我们就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世界。心有阳光,悲观、失望、自卑、畏惧等等一切阴暗的情绪被阳光照过,就会有一片光明。

想想看,那些有成就的人,他们在人生低谷时是怎么生活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成功者,是他们心有阳光。徐迟百年诞辰时,我写文章纪念。这位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开山者,毛泽东曾为他题过“诗言志”三字。他在干校时,成天放牛。在放牛时,他读《资本论》,他研究《红楼梦》。当他从干校解放出来,先让他退休,后来又莫名其妙地让他到创作室工作,他就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刑天舞干戚》等一批中国科学家的报告文学。耀眼于中国文坛。

梁小民在劳动时读英语版《毛泽东选集》,李德仁在下放15年中不放弃专业,他们心中有阳光。

读书,要悦读,就是愉悦地读书。关于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中外许多大师都有很精彩的说法。

古罗马的西塞罗说:“读书可以抚育青年,慰藉老年。读书可以增进幸福,消灾解愁。在家时,给你带来快乐;外出时,让你心旷神怡。”

英国的吉本说:“对书籍的爱,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耀。即使将所有的印度宝石跟我的藏书交换,我也不乐意。我的藏书室,是我著作的依据和最大的生活乐趣。”

我觉得我这么多年,遇到快乐的事情不少,但我遇到快乐最多的还是读书。小时候,少年时,当我费尽力气终于借到一本我喜欢的书时,那种快乐现在想起来还有余味。当我通过帮知青劳动烧火挑水,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一批书读时,那种喜悦是无穷的。我曾有多次淘书之乐,我写过两篇文章。一次在湘西凤凰茶峒沈从文写《边城》的小镇,淘到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三大本《宋人轶事汇编》,只3元多钱。一次是在鹤峰新华书店,碰到处理旧书,我淘到(清)闲斋氏《夜谭随录》,岳麓书社;徐一士编著《一士类稿 一士诌荟》,文献书目出版社;(明)洪楩编《清平山堂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宋)方勺《泊宅編》,中华书局;张潮辑《虞初新志》,河北人民出版社;(英)迈位·沙克利《世界野人之谜》,广西人民出版社;(美)雷特蒙·A·穆迪《濒死体验》,上海三联书店;(苏)斯·阿列克塞叶维奇《战争中没有女性》,昆仑出版社;(美)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人民文学出版社;(台湾)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三环出版社;秦牧《翡翠路》,上海文艺出版社;周梅森《庄严的毁灭》,江苏文艺出版社。数了数,一共12本书,才要16元多钱。望着这堆书,我什么也没说,我知道这些书的价值。回忆鹤峰一次淘到十几本书,这是我一生许多快乐中的一次。种种的淘书乐趣使得我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现在我退休了,呆在书房里,一杯清茶,读一本喜爱的书,心静,思远,写作,是一种精神享受,我是多么的快乐啊!

人们啊,书是多么好的东西,读书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丰富我们的人生,成功我们的人生,阳光我们的人生。

人们啊,爱读书吧!(本文根据作者在武汉东湖学院讲座稿整理)

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6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窑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一个村民小组长的奋斗史》获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长诗《向警予之歌》获中国第六届长诗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猜你喜欢
读书人生
我爱读书
人生中的某一天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