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妮,方 媛
(北京市密云区潮白河道管理所,北京市 101500)
河道底泥一般是水体中颗粒、黏土、有机物以及各种矿物质经过理化反应沉积的物质,底泥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用于耕地等。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大量污染物和废弃物排入河流,沉积于底泥中,不仅会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而且还会危及地下水和土壤。大量底泥淤积也会造成水位升高,引发洪灾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底泥处理工作。底泥原位处理方式可以控制污染,但是没有实现资源化利用,也没有解决河床升高问题。河道底泥常用的传统处理技术有:自然干化法、离心法、电渗析法、土工管袋法和板框压滤法等,最理想的方法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1 自然干化。在闲置空地上进行堆积,蒸发下渗水分,实现固化。尽管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耗时长,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受到天气影响,而且污染物会和外界环境交换,侵入土壤和地下水。所以该方法一般不采用。
1.1.2 离心法。使用离心机实现固液分离,脱水率高,但是运行成本较高,而且重金属和污染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污染,对污水处理也需要投入费用。
1.1.3 电渗析法。通过电化学过程,让水分子向阴极移动,加快分离,但是受到电场强度、脱水剂和pH值影响,成本和能耗也较高。
1.1.4 土工管袋法。通过对土工管袋的外部压力挤出水分,该方法效率较高,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最终处理方式往往是填埋,没有实现资源化利用。
1.1.5 板框压滤法。该方法是常规压滤结合化学脱水剂,一般13天左右即可将泥饼中水分压出,但是当超过临界值之后效果不会提升。
1.2.1 泥沙筛分。将运输处理厂的底泥进行垃圾分选,泥浆流入沉砂池。然后对砂石进行提取,通过分离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去除大粒径颗粒物。然后对泥浆进行深度清洗,去除杂质,获得的就是可以用于生产的建筑砂。
1.2.2 沉淀浓缩。将泥浆注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沉淀,清澈水质进入余水超磁净化处理系统。
1.2.3 均化调理。在调理池和配料间对底泥进行均化调理,经过真空搅拌、反吹、放气等程序实现均匀混合。
1.2.4 脱水固结。将泥浆输送进板框压滤机,控制浓度在8.5%~23%,压榨后进行反吹。在处理中,要加入调理剂以提升处理效果,本文选择复配Ca(OH)2、PAM和粉煤灰,比例为3 g/L、0.03 g/L和8 g/L。
对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如果重金属含量达标,那么疏浚后的底泥就可以作为肥料利用,比如,用于城市绿化、林地草地、农业生产和蔬菜大棚等。未经污染的底泥有着良好的肥力,传统农村水稻育苗一般都使用鱼塘底泥。疏浚底泥自身含有腐殖质胶体,不仅养分充足,而且还能够让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更好地保墒保肥。疏浚底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能够代替传统化学肥料。在应用于林草地时,还可以将污染物和重金属固定在植物中,有利于控制污染。大量的实验显示,在农田利用底泥能够提高产量。
底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其肥力高于马粪等有机肥料,实验表明,投入园林使用可促使一串红提早开花,延长花期,而且能够提高长势,促进其旺盛生长。在成本方面,底泥肥料也低于有机肥,经济效益较好。在农业生产中,加入疏浚底泥有利于粮食和蔬菜作物的生长,如果施用量适当,Cu、Zn含量不会超过国家标准,但是使用量过大,比如在1350 t/hm2,那么就会影响蔬菜的生长。相比于粮食蔬菜等农作物,草和花卉更适应底泥,施用量在450 t/hm2时,不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可见,底泥投放于农地比堆放污染要小,这是一个理想的利用方向。
这在国内外都有成功案例,比如亚拉巴马州的盖亚尔渠,使用底泥种植了湿地植物,大量动物来此栖息,大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华盛顿特区将底泥建成岛屿,根据海边环境的特点,种植适于生长的生态植物,能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在荷兰,也有用大量疏浚底泥建设人工湿地,实现资源再利用。在我国,近年来人工湿地建设步伐加快,很多地方也通过人造湿地的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而底泥就是重要的原料。比如,在人工湖建设中,将底泥沉积到湿地人工湖中,既实现了净化水体的目的,又实现了资源利用。
底泥也可以用于修复受扰动的土地,比如肥力严重退化、地表严重破坏、废弃土坑、工业区等,这些土地已经丧失土壤的营养,加入底泥之后能够大大提高其养分,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此外,在垃圾填埋时也可以利用底泥,满足垃圾场的防渗要求,降低污染。在底泥中,混入灰分和石灰石,能够用于矿场回填,防污效果明显。
疏浚底泥通过干燥、脱水、固化处理和热处理等方式,能够作为填方材料使用,其成本低,方法灵活,适应不同填方的需求。处理后的底泥具有透水性小、强度高、不易固结沉降的优势,不需要碾压即可以实现填方,如填海工程、市政工程、码头和基地建设等。还可用于道路路基工程,不仅强度满足需求,而且能防止雨水侵蚀、边坡失稳和沉降不均匀等现象。也可用于水利工程,比如作为筑堤材料,具有防冲刷、防渗透和边坡稳定的优势。
底泥与黏土组成类似,可以替代其作为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废弃物污染,减少能耗。比如,底泥可以用来制作瓷砖,和煤灰粉结合烧制的瓷砖能够达到质量标准。经过脱水并添加助熔剂后制作的瓷砖不仅耐用,也容易实现重金属固化。加入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经过高温处理底泥也可以用于烧砖,且比普通砖更轻,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焙烧过程中有机物消失在砖内形成了微孔,可以制成有特殊用途的轻质砖。底泥也可用于制作水肥熟料,产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性能优越。
底泥含有大量的腐殖质,能够吸附重金属,对于废水中的铬吸附能力较强,去除率极高。研究显示,利用疏浚底泥制备陶粒填料,其吸附能力和活性炭相当,而且结构更加稳定。由于烧制消耗能源较高,建议底泥可以作为陶粒滤料的原料,充分利用表面积较大,内部多孔,理化性质稳定和吸附能力强的优势,进行污染处理。在制作过程中,可杀灭病原体,固化重金属。将处理底泥筛分到标准筛中,使用成球法进行烧制,经过干燥、预热和焙烧环节之后,进行冷却,即可得到性能优越的污染物吸附产品。具体做法,将料球在110℃干燥3 h,在500℃下预热30 min,在1100℃下焙烧,之后冷却。
河道疏浚底泥产生量大,每年都需要疏浚处理,如何实现变废为宝就是一个重要议题。在处置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工厂化流程进行优化,改良添加剂,提升脱水固化效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根据处理底泥的方法和底泥所含物质成分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