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清源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效益分析

2023-09-04 19:59:26蔺鹏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清源凉州区节水

蔺鹏山

(武威市凉州区清源水利管理所,甘肃武威 733000)

1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1.1 进一步健全水利工程设施,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凉州区清源灌区是区内重要的农产品产销基地,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经多年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形成了渠、路、林、田、井相互配套的地下水农业水利灌溉系统,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受资金缺乏等因素影响,工程设施设备老化、维修成本高、传统的灌溉方式、地下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依然严重。因此,为了能使基础设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对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使灌溉用水条件得到显著改观,进一步降低水资源渗漏损失,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助力灌区乡村振兴战略。

1.2 进一步深化灌区水利机制改革,保障灌区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地方产业良性运行

近年来,凉州区政府以维护生态安全为主线,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并一以贯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逐级分配”的原则,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探索,凉州区形成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在政府管理方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等管控措施,形成了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的水资源管理局面。在市场调节方面,凉州区在全区推行水权制度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权交易模式,不仅确权到位,而且交易活跃,管理精细,效果显著。

清源灌区通过配套和改造,开展计量设施等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行动。同步建设水权控制中心,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因地制宜地用好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农业用水政策,进一步深化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既可保障灌区健康有序发展,也很好地促进了地方产业良性运行局面的形成。

1.3 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助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发展

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影响清源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灌区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实时监控。信息化管理既是水资源向精细化管理迈进过程中的指南针,也是巩固扩大石羊河流域治理成果的着力点。近年来,清源积极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项目配套,在辖区范围内机井出水口安装了计量设备,但由于之前计量设备的功能较少,并且缺少信息化管理平台,远远达不到远程无线操控、水量数据传输、实时监控等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清源灌区地下水稀缺,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使现代水利信息化管理与地下水资源管理相适应,科学、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水工程安全运行,结合开展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水资源信息化管理中心建设,建立水利综合信息工作平台,推进灌区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全面实现办公、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以水利信息化来推动水利事业向现代化发展。

1.4 进一步节水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源灌区作为粮食与农产品基地,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有限的水资源既要支撑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又要保障必要的生态用水,供需状况十分紧张。长期以来,灌区乃至全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均存在用水方式粗放、节水意识不强、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推广较慢等现象,传统经济发展也对水生态环节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适应水资源紧缺的实际状况,未来,要进一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转变用水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模式,打造“用水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环保、循环的经济发展体系,构建节能型农业产业链等,从源头上减少废污水排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随着经济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现行地下水资源粗放式的传统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已是势在必行。只有配套和改造后形成的区域典型,通过引领和辐射带动,才能更好地促使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清源灌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势态良好,优质蔬菜、瓜果生产正在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标准要求稳步发展,大力推广管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措施,可有效提高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出率。同时,同步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吸引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农业。因此,通过配套和改造,优化了作物种植结构,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将全面提高灌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效果分析

2.1 实施效果

首先,凉州区清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灌区用水管理与运行管理的需求以及灌区日常性工作,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聚焦灌区地下水管理、工程运行、防汛抢险、河湖管理、饮水安全等业务需求,构建与灌区实际情况相适应、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推动灌区向管理信息化、运行自动化、水利现代化升级。其次,可通过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政策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强化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实现灌区范围机电井远程控制和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建设,为灌区各阶段调水目标提供保障,也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供必要的手段,避免了因人员不足、信息不通、管理不善、步调不一致出现的差错、延误等问题。

通过配套和改造,使项目区农业用水秩序大幅改善,广大农民节水意识和节水自觉性不断增强。还可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使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振兴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明显。

2.2 效益分析

2.2.1 社会效益

首先,通过配套和改造,可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灌区农业种植结构比例调整,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为农业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创出一条新路。其次,可提高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农业节水提供基础条件,使灌区广大用水户在灌水时间、灌水总量上得到量化,形成对比,实现了水权配置到户、精准计量到地的精细化管理。再次,还可提高群众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用水矛盾及纠纷,形成良好的用水秩序,为灌区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信息化服务道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2.2.2 经济效益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实施,实现了地下水计量设施的改造升级,促进了节约用水,壮大了水权交易市场,预计项目区年可节约水量714.56万m3。通过水价和奖补政策撬动,可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节水高效作物的发展,预计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可提高5%以上,项目区农业生产收入增加30.24万元/年,省工效益95.4万元。

2.2.3 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对灌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可形成从自动控制-远程监管-精准计量-信息化管理-智慧水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灌区群众无序用水的习惯,减缓地下水水位加速下降的态势,也使地下水平衡状态得到了有效维护。自然环境恶化速度将逐步减缓,有利于灌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和改善,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3 结语

凉州区清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全面促进传统灌溉向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的根本转变。项目的实施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及产业化农业的同时,积极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整体转变,助力土地流转,改善区域环境,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清源凉州区节水
简算有妙招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怡清源”黑茶包装设计
湖南包装(2020年4期)2020-09-11 07:06:46
张文作品
THE ALPHA AND OMERA OF GO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筋』的古清源
学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10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