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素华
(鹿寨县拉沟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鹿寨 545605)
农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我国农业农村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下,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农业总产值超过7.8万亿元;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1万元,同比增长率超过4%;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超过1 390万t,近三年呈稳步增长态势。要想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充分发挥农业带动作用,需要高度重视农业架构调整。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各种新型农机的诞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有着较高的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农机化发展水平,则势必要加强农机的推广应用,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探究。
对于农机推广应用来说,安全生产始终处在基础地位。为了我国农业整体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势必要开展新农机的推广工作,而安全生产则直接关系到农机推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当新型农机具推出之后,如果带来的经济效益高、安全性高并且故障率更低,便会对其进行大范围推广,但如果其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同时还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便会对农机的大范围推广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层农机管理人员不仅要负责开展农机推广工作,还肩负着农机安全管理的责任,不仅要强化开展对于新型农机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还要从安全角度对农机推广应用进行检查和指导,以降低事故隐患,为农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以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多方吸取经验,及时向有关人员和部门反馈,为后续农机推广应用措施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强化农机安全管控,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助力农机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机械化、自动化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主流趋势。经过多年努力,农机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各类大型农机设备、中型农机设备、小型农机设备在相关工作人员推广下深入乡村,乡镇农机拥有量显著增多。目前,农机成为各地区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在农机推广应用下,农业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粮食损失率、农业作业时效性、跨区域作业能力、农产品品质等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为例,在农机推广与农机标准化作业下,实现了水稻、玉米、罗汉果、鸡血藤、草珊瑚等粮食与经济作物示范园区成功建立,目前鸡血藤种植面积已经达146.67 hm2,罗汉果鸡血藤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 hm2。与此同时,在农机标准化作业下水稻田节约率达到3%~5%,水资源节约率达到15%~20%,损失率与破碎率降低幅度达到1.8%~3.4%。此外,基于新型农机设备使用,玉米作业次数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壤容重与含水量增加,实现土壤结构有效改善。
目前,推广应用的农机种类多样,现实意义显著,但随着农机普及率、拥有率、使用率等不断提高以及新型农机的持续引进与制造等,农机推广应用与安全管理问题日渐凸显,农机推广应用与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尚不完善,多数地区仍存在一些问题。
地方管理人员思维与认知对农机推广应用与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其对农机推广应用与安全管理缺乏正确认知或重视程度不够时,将制约相关工作开展,不利于农机推广。同时,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农业人员,在未接受相关教育培训情况下,对农机生产重要性缺乏了解,对农机尤其是新型农机持有怀疑态度,也不利于农机推广。有些农机驾驶人员没有获得资格证书,机械操作,大多凭借经验,机械保养能力有限,不利于保障农机化生产安全。
当前农机推广与安全管理队伍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相关工作人员年龄不是偏大,就是偏小。年龄较大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多通过自学掌握农机及其生产相关知识,在进行农机推广与管理时,理论知识欠缺,影响工作进度。年龄较小工作人员,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农机操作经验不足,导致在农机推广与安全管控过程中,不能将专业技术很好地传递给广大农户。
农机推广与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机推广过程中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影响农业人员机械使用积极性。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规则、制度等缺乏,不利于安全管控工作开展,影响农机综合效益发挥。
宣传手册发放与农户集中授课是农机推广与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了解农机,掌握一定农机操作、保养技巧,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创新推广与安全管理形式,能够运用多样化手段传递相关知识,提高农户农机化作业能力。
3.1.1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机推广应用应当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结合,切实体现出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农机推广应用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情况,对当地农民思想观念、农机水平、文化素养以及发展理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对农机推广方案和策略展开针对性的调整工作。工作人员在推广中,应当确保所选的产品符合当地农业种植生产特征,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农民的农机操作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始终立足于重难点,切实提高推广效果,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推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需要基于农机推广应用导向,大力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培训内容能够实现对安全注意事项、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全方位覆盖。此举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培育效果,并实现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农机推广人员应当正确把握农民培育和农机推广之间的关系,进行引领和创新,借此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实施规模经营,更新升级传统农机装备,支撑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深层次发展。
3.1.2 加强农机技术研发。若想真正深化农机的推广应用,则势必要加大技术研发的工作力度。首先,技术人员需要强化开展新型农业技术引进和开发,通过对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断朝着更多的领域扩展。对于农机推广来说,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使用信息化技术,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搭建起完善全面的农机推广示范网站,在平台上展现出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成果,为农业农村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其次,加强对农机推广人才的培训力度,加深对农业技术的了解,使其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农机应用服务。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搭建起网络交流平台,为农民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为农机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农机管理措施,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3.1.3 创新农机推广形式。农机推广机构需要充分考虑农户本身的生产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农机推广创新力度,探索更加多元的农机推广方式,提高农户自身认知,并主动使用新型农机,保障农业生产整体的机械化水平。首先,农机推广人员应当强化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机推广应用服务,可以突破传统农机推广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提高农机推广效率,扩大推广范围。其次,农机推广人员应当真正了解农业生产实际,对农户日常生产活动的各种现实需求有全方位的了解,通过深化沟通交流获取农户的信任,方便后续更加顺利地推广新型农机。在此过程中,推广人员还应当提供充分的技术援助,从农机操作、保养和维修等各个环节着手给予农户指导帮助。最后,应当在农机合作社同农机专业户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合作社、专业户以及农民之间的有机联动。
3.2.1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在农机推广应用中,应当坚决执行农机安全管理体系,根据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针对性地制定管理细则,并将责任分配到对应的工作人员身上。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机展开巡查,按照相关要求,检验农机操作者的相关证件,若是发现存在缺少牌照以及违规等现象,要予以严肃查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始终围绕着农机维护工作,需要根据农艺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农机维护措施。农机操作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展开维护工作,为农机设备的安全应用提供充分的保障,确保其能够高效投入生产活动当中,最大限度降低农机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以免影响正常生产,损害经济效益。
3.2.2 规范农机操作。在农机推广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操作者的技术教育,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展开操作。推广人员需要向农户详细解释有关农艺知识,以进一步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强化实施对生产过程的合理把控,以保障生产过程能够满足标准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农机在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效率方面的作用,并尽可能减少操作中的失误,切实保障生产安全,为后续进一步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 强化落实农机保养。针对农机安全管理,需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保养工作的重视,在农机运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实时动态地观察其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故障,便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免损失进一步扩大,而对暂时闲置的机器,则应当对其进行保养与清洁工作,以免影响后续正常应用。在农机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加油和更换机油,如果存在较多的油污,则应当展开重点检查,全方位分析其成因,同时,要根据不同零部件功能,开展差异化的维护和润滑工作,确保农机设备能够始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机器表面,进行全方位的防锈处理,降低由于长时间存放所造成的损失。此外,在存放时应当将农机的通风口、排气口以及进气口封闭起来,以免装置内部进入湿气和污物,进而导致零件受损。
综上所述,强化实施农机推广和安全管控,能够切实提高新型农机的应用效果,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充分展现出新型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