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妍妍,洪艳艳,张 鑫
(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山东临邑 251500)
据数据显示,大豆价格近些年处于平稳的状态,大豆产量不多,影响了农民的收益,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而大豆—玉米的套种和栽培,不但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还可以推进农业的循环发展,下文针对此种套作模式做出具体分析。
大豆—玉米的合理套作,可以推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间套作可以让农作物生长更为稳定,也可以提升资源的应用效率。植物发育需要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在大豆—玉米套作期间,单作大豆吸氮量要多于中间作大豆吸氮量,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发育;在套作模式下,大豆生物量下降幅度小,玉米生物量增加幅度大,所以整个套组模式下的农作物产量持续增加,具备间作优势。众多学者经研究证实了,间作具备降低大豆籽粒分配率、提升玉米籽粒分配率、提升干物资积累效率的作用[1]。
大豆—玉米的合理套作,可以提升农作物的品质,部分学者经研究证实,在间作套作下,选择适合的套作模式,可以提升夏秋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衡量农作物品质的主要指标即蛋白质含量,大豆—玉米的合理套作,不但可以增加其中的粗蛋白含量,对提升农作物籽粒营养价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大豆—玉米套作,大多采用167 cm以及200 cm的对开带,冬小麦属于大豆前茬作物,其中一小部分属于宽窄行种植,但是这种种植模式不够规范,本质上属于等距种植。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随意化现象,特别集中在选用良种和套作模式期间,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套作的经济效益,也让套作模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近些年在大豆—玉米套作种植期间,引进了很多完善的技术,各部门也作出了市场调研,收集了资料和数据,开始大力实践扩行距以及缩株距等技术。针对夏大豆—春玉米的套作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距离为主,在播种上按照宽窄行的方式来实施。播种春玉米上,行距按照0.4 m,株距按照17~18 cm,宽行按照1.3~1.6 m,要种植1~3行的大豆,保持在16~18 cm的株距,30~40 cm的行距。玉米和大豆之间要保持50~60 cm的间距。
播期和大豆的产量有着紧密的关系,要注意播种的时间要适宜,不能过早或过晚,过早会受到高温的影响,过晚会影响收获,对后续农作物的种植效率有不利影响。建议要参照选择的大豆品种、温度、环境等因素来明确具体的播种时间。可在4月下旬播种玉米,可在6月上旬播种大豆。大豆—玉米在套作模式下,如果要使得两者处于共生期不宜过长,在播种之前要尽量选择优质的种子,为后续种子的健康生长奠定根基。选择大豆和玉米的播种数量要按照以下标准:大豆45~75 kg/hm2,玉米16~22 kg/hm2。
针对夏大豆—夏玉米间作可以采取宽窄行的播种模式,比如要保持行距0.4 m,株距12~15 cm,宽行1.8 m,大豆种植3行,保持16~18 cm的株距,30 cm的行距,大豆和玉米之间保持60 cm的间距[2]。在播种玉米和大豆时要在6月上旬进行,注意不要播种较晚,防止降雨量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在播种之前为了保障出苗的质量和效率,要选择质量优良的种子。选择大豆和玉米的播种数量要按照以下标准:大豆55~75 kg/hm2,玉米18~22 kg/hm2。
在大豆—玉米套作模式下,要选择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种植区域,比如接受光能效率最高的是南北走向种植,此种植模式让农作物长势最强,且具有较高的产量。
在选择栽培技术上,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地块,建议要选择土质相对疏松,污染较少且土壤具有一定肥力,具备良好排灌条件的地块,究其原因是为了杜绝农作物的迎茬。等待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后,第一时间对土地进行旋耕,让土壤足够“碎、净、平”。
在选择大豆品种上建议要遵循以下标准:耐阴、可以抗倒伏且生育期保持110天的大豆品种,例如齐黄34号,中黄39号等。选择的玉米品种要遵循以下标准:种植范围较广、耐密高产且属于紧凑型的品种,可以选择登海618号或者登海1996号等。
第一,晒种。在播种之前都要提前晒种,主要目的是将消毒杀菌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大豆之前要进行2~3天的晒种,摊开种子加速其散热和降温,将种子装入袋子里备用。在播种玉米之前,要在天晴时对其进行9~16 h的晒种,要在干燥的苇席上摊开玉米种子,要注意让这些种子薄薄的均匀的铺开,并持续2~3天的晒种,为了避免烫伤种子,切勿在水泥地上晾晒。
第二,拌种。在拌种期间,要选择1 kg的大豆混合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5 mg,通过拌种可以有效地提升大豆的耐阴性,还能提升抗旱能力。在玉米拌种上,选择1 kg的玉米拌种2 ml 29% 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兑水50 g,在播种上要选择通风的环境。为了节省时间,提升播种效率,也可以直接购买药物包衣的玉米种子。
第一,进行查苗补种。在大豆和玉米出现缺苗时,要第一时间补栽补种,解决断垄缺苗的问题。
第二,中耕除草。在大豆5~6叶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在大豆行间定向喷施25% 氟磺胺草醚水剂1 200~1 500 g/hm2。要注意大豆在2~3片复叶期容易敏感,极容易发生药害,切勿对其喷施。在玉米5~6叶期间要首次进行中耕除草,在13~15叶期间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第三,进行水肥的管理。玉米和大豆在成长前期有养分需求,建议在播种之前要尽可能满足此需求,适当的追肥,做好水肥的管理,让农作物出苗顺利且苗齐苗壮。要统筹地使用两种农作物的肥料。在施肥过程中,要按照净作玉米的施肥标准,做到追肥和基肥相结合。在玉米苗期要按照75 kg/hm2追施尿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间要施加225 kg/hm2中耕培土追施孕穗肥。播种大豆之后无需单独施肥,在灌水过程中要结合土壤和降雨的情况酌情考虑。
在害虫防治上,要严格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第一,对大豆害虫的防治。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都属于大豆的病虫害。建议在预防初期,喷洒甲维盐和呋虫胺农药,周期为10天喷洒1次,共计喷洒3次。在防治根腐病上要第一时间去掉病叶和病枝,同时要将病株带到室外田地烧毁。在防治霜霉病上要第一时间除掉病株,或者在防治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上可以在大豆花期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据资料显示,近些年我国大豆虫害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了播种效果,对农作物的效益和产量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清理病株和病枝,杂草和落叶非常重要,在清理完成后要将枝叶集中起来焚烧。
第二,对春玉米的虫害防治。大斑病、粘虫以及地下害虫属于春玉米的病虫害。在防治大斑病期间,可以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要尽快防治草地贪夜蛾,比如可以在虫卵孵化前期就对其喷洒生物农药。防治玉米粘虫上可以喷洒50%辛硫磷乳油75~100 g/hm2。总的来说,要合理轮作,在害虫频发的区域喷洒适合的生物农药,尽可能杀死虫害,让大豆和玉米生长更加顺利。
第三,对夏玉米的虫害防治。粘虫、小斑病都属于夏玉米的病虫害。建议在防治小斑病上可以喷洒50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在防治粘虫上,可以喷洒甲维盐和菊酯类农药。通过选择适合的生物农药,来防治夏玉米的病虫害。
总的来说,在大豆—玉米套作和栽培期间,要提升外部的种植和播种环境,喷洒农药避免害虫的影响。农作物在套作模式之下,彼此互相竞争和互助,有助于农作物群体的养分吸收,也能在一定时间内加速物质累积的速度,对提升农作物产量有现实意义。玉米—大豆的套作和栽培,不但可对农田的生态系统加以优化,对完善农田环境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套作和栽培期间,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现实种植的情况去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品种;要关注大豆—玉米的农机性能,对套作和农业机械化彼此不协调的问题予以解决;关注农作物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可以提前预判市场的走向,并结合市场的需求选择与其适应的作物间作模式。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农作物套作模式做出了深入的探究,在防治病虫和完善栽培技术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课题探究了玉米—大豆之间的套作模式,并分析了提升播种率的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各部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