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在军
(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政府,山东日照 276800)
玉米营养丰富、价格适宜,是餐桌上的常见食物。随着农业的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不断提升。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普及,帮助农户提高玉米种植水平,增加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对于高产玉米种植,应从源头抓起。玉米种植地,对玉米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种植前的选地整地工作,可为玉米产量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广泛,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高产玉米种植,需选择气候适宜,降水丰富的区域。选取地势高且平整的种植地,并且要对种植地土壤进行测试。选择营养物质丰富、含水量高的土壤。观察该种植地的土壤结构,保障土壤疏松并且透气,避免选取肥力不足、土质过硬、含水量过低的种植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充足,可为玉米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在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的情况下,玉米根系可自由延展,并有充足的氧气供给,有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种植地土壤含水量充足,可为后续的灌溉工作减轻负担,高产玉米种植地土壤含水量较低,则后续的灌溉工作增加。灌溉过多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1]。
在高产玉米种植地选定后,开展整地活动。应用机械化整地机器,进行种植地深耕。应在不破坏原有土层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土壤疏松。改善种植地的犁底层,增加土壤透气性。深耕还可提升土壤的存水能力,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增加1 cm的翻耕深度,种植地蓄水能力增加2 t/667m2。土地翻耕可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起到抗干旱防内涝的作用。并且深耕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一般在8%~10%。高产玉米种植地的耕地深度,应保持在30~35 cm。耕地期间需综合考虑土地情况,及时优化耕地策略。
高产玉米选种,应选取产量高、韧性强、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子。综合考虑种植地气候,尽量选取当地品种。选择符合国家要求的正规种子进行播种,保障种子的出苗率。在高产玉米播种前,应做好种子的消毒包衣处理。做好当地玉米易患病的调查,有针对选择玉米种子和包衣药剂。当前我国玉米品种很多,经过农业科研人员的辛勤研究,产出了大量的优秀高产玉米品种。如辽单 575、东单6531、郑丹958等。此类品种高产易成活、韧性强并且可以抵抗常见的玉米病害,如大斑病、黑穗病、基腐病等,其种植收益极高。
在玉米种子消毒包衣工作完成后,可进行播种工作。在播种时,应根据种植地的情况,合理规划种植密度。根据行垄间的空隙、深度进行玉米种植密度规划。测评种植地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在20%、温度在8℃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注意播种天气,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播种,不能出现播种后气温骤升骤降的情况,防止因天气问题影响种子出苗率。高产玉米种植的行垄形式很多,以大垄双行的种植模式为例。改变以往的小垄种植方式,将其合并为一条大垄。小垄宽度为60 cm,合并后成为宽度120 cm的大垄。每垄种2行玉米,保障玉米种植地土壤保水性。播种时可在垄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为玉米种子保温保水。播种后应及时观察种子的出苗情况,在发现种子缺苗后,立即进行补苗作业。统计玉米出苗率,若玉米出苗率低,应综合播种情况,找出原因。玉米出苗率低可能是因为种子处理不当、播种时机不对、种植地行垄设置不合理等。在发现玉米出苗率低时,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复盘,并且及时进行补救处理。
高产玉米种植期间,需对其进行定期的灌溉与施肥。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种植地区的天气状况进行肥水施加。对于高产玉米灌溉工作,应以玉米生长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决定灌溉时间、次数、灌溉量。若玉米生长状态良好,土壤含水量充足,可减少灌溉频率。若玉米成长迟缓,叶片萎靡,则应调整灌溉计划,加大灌溉力度。在灌溉前,根据当地天气预报,确定灌溉时长,避免灌溉与降雨间隔时间过短,造成土地含水量过多影响玉米产量。玉米灌溉还需综合玉米的生长时期,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所需水分不同。在玉米出苗期,其所需水分不多,这一时期应减少灌溉频率。这一时期降低灌溉量,可为玉米蹲苗打下良好基础。高产玉米的拔节育穗期,是其生长最迅速的时候。这一时期的玉米受高温天气的催化,叶片蒸腾活动增加,需要大量的水分供给。这个时间段的玉米即将成熟,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也很高,对此,应加大灌溉力度,防止因高温致使玉米干旱,影响玉米结穗。高温不仅会带走叶片的水分,种植地土壤也会受其影响,出现大量水分蒸发的现象,此时要加强玉米灌溉,保障玉米顺利生长。高产玉米施肥,需根据灌溉决定,肥水结合可发挥出两者的最大功效。在玉米的幼苗、拔节、结穗时期加强肥料施加,这3个时期,是玉米的关键成长时期,加强肥料施加,可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2]。
高产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毒危害,如玉米大斑病、纹枯病、粗缩病等。这些病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需做好前期的预防,若在预防后仍出现此类病症,则应立即进行农药喷洒。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病害的重点病症,其传播速度快,危害性极高。患病前期,玉米叶片会出现大量的灰色斑块,随病情加重逐渐扩散。叶片与叶脉都会出现灰斑,并且大量增殖。在其增殖后,玉米叶片的中心会变为黄褐色。玉米大斑病还会因空气湿度而变化,空气湿度越高,病毒扩散越快。在降水期间出现玉米大斑病,会增加救治难度,加速病情发展。在病情严重扩散后,玉米灰斑会感染花穗和果穗。对此,可选择农业病虫害防治方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高产玉米种子。在种植前将种植地深翻透彻,消灭潜伏的玉米大斑病菌。在发现玉米感染玉米大斑病后,及时清理患病叶片。将患病的玉米植株进行清理,根据感染情况选择清理叶片还是整棵清除。还可用70%浓度的甲基硫菌灵喷雾,进行农药喷洒消灭病菌。或者使用拿敌稳15 g/667m2,兑水喷洒,防治效果良好[3]。
玉米纹枯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患病玉米的叶片位置会出现黑色纹路,如同云朵蔓延。黑色云朵形状的纹路,会随着病情的加重无规则蔓延。患病的玉米植株会出现萎靡,结穗困难等问题。防治措施可分为两种,一是消毒,二是翻土。根据患病的高产玉米田实际情况,选择适量浓度的升汞溶液进行防治,在情况允许时进行翻土工作,利用高温天气进行土壤杀菌。上述两种方法,都可有效防治玉米纹枯病。另外,也可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根据蔓延情况决定喷洒频率。
玉米粗条矮缩病,简称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的蔓延,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导致的。根据有关调查,玉米粗缩病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一半,在病情严重时会造成绝收。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可通过在播种时提前进行药物包衣解决。选取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子,用吡虫啉悬浮剂为种子包衣,搅拌均匀后进行播种。在玉米出现粗缩病后,用48%浓度的毒死蜱稀释1 000倍后进行喷洒。
玉米虫害,主要可分为2种。一是玉米蚜虫虫害,蚜虫繁殖能力强,对玉米的嫩叶、嫩茎危害较大。在高产玉米田感染蚜虫后,其叶片会出现卷缩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蚜虫繁殖过多,叶片会逐渐枯萎脱落。感染蚜虫的玉米会降低产量,并且结出的玉米质量极差。可选用浓度为2.5%的高效氟氯菊酯乳油,将其稀释1 500倍,添加浓度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2 000倍,再加入浓度为5%的啶虫脒,稀释2 000倍,混合使用,效果显著。二是玉米穗虫,其中包含着2种害虫,玉米螟虫和棉铃虫。这2种害虫会影响玉米结穗,导致玉米穗不充实,玉米颗粒少。玉米在结穗期间受影响,成熟后会大量减产。对此,可在玉米授粉结束后,及时清理花丝,将其剪除。防止害虫吐丝繁殖,在剪除花丝时,并且要将雌穗上方1~2 cm处的玉米苞叶一起清理。还可对高产玉米田喷洒浓度为6%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1 000倍稀释液,其可高效防治此类虫害。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强力推动了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的进步,对提升玉米产量提供了有力支持。玉米种植技术繁杂,从种植地选取、玉米种子处理、肥水灌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提升,减轻了大量的人力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