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 东营市东营区交通运输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预算执行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预算执行是事业单位管理运行的核心环节,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至关重要。如果预算执行出现问题,将会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声誉和信任度等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基础数据不准确和编制方法不完善是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预算执行产生不良影响。
基础数据不准确会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匹配度。因为预算编制需要依赖于各种基础数据,如收入、支出、人员、设备等信息。如果这些基础数据不准确,将导致预算编制的错误和不准确,可能出现预算支出超过实际收入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预算执行的难度。
编制方法不完善会影响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工具进行支持。如果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就会导致预算编制的过程不规范,进而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例:
工程项目数据不准确:一些承担政府工程项目的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些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工程项目预算超支。
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可能没有制定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导致预算编制的过程不科学、不精准。例如,某个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只是简单地将上一年的预算数加上一个固定的增长率,而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和需求,导致预算数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财务数据不准确:一些事业单位可能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财务数据不准确,从而影响预算执行的精准性。例如,某个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发现某笔支出已经超支,但是由于财务数据不准确,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预算执行超支。
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不匹配是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不足所导致的。以下举例说明:
假设某个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估计该单位需要支出100 万元,但由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变化,例如通货膨胀、采购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支出达到了110 万元。这种情况就是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不匹配的典型案例。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预算编制时,事业单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或者计算错误,从而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不匹配。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某单位对某些费用进行过于粗略的估计,或者存在误差计算,导致实际支出超过了预算支出。
预算执行不规范通常是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不足所导致的。以下举例说明:
超支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某些事业单位可能会存在一些超支支出的情况,例如过度购买不必要的设备或者办公用品等,导致预算执行超支。还有些单位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的更新淘汰或其他大额培训费、宣传费等费用的支出,都会导致预算超支。
预算调整不当:预算调整是一个重要的预算执行环节,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导致预算执行不规范。例如,某个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为收入不如预期,需要调整支出预算。但是,在调整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项支出的优先级和必要性,导致有些必要的支出被削减,对单位的运营产生了不良影响。
支出流程不规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的支出流程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某个单位的采购流程不规范,导致采购流程中存在较大的漏洞和风险,可能会导致一些非必要支出的出现,从而影响预算执行效果。
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缺乏透明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信息公开不足以及财务制度不健全是导致缺乏透明度的主要原因。
第一,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一些事业单位可能没有建立清晰的预算执行流程,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不规范,预算执行情况难以及时公布。如果预算执行流程不清晰,就很难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保证透明度。
第二,信息公开不足。一些事业单位可能没有及时公布预算执行情况,或者公布的信息不够详尽,这使得社会公众无法及时了解预算使用情况。如果信息公开不足,就很难在预算执行中确保透明度。
第三,财务制度不健全。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这使得预算执行的透明度难以得到保证。如果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就很难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会对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产生不利影响。
缺乏监督意味着管理层的预算执行过程无人监督,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此外,缺乏监督也可能会破坏公信力,影响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增加事业单位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以下是预算执行缺乏监督的一些具体例子:
某个地方的公立医院,在2018 年的预算中列出了购买一批高档医疗设备的支出,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层却决定将这笔资金用于翻修医院的办公区域和住宿区域。由于缺乏监督,这个决定被执行了,但这导致了医疗设备的缺乏,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某个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在2019 年预算中列出了对员工培训的支出,但是这个部门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了一些不必要的商务旅游活动中,导致预算执行不仅与实际情况不匹配,也浪费了公共资源。
某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与工程项目承包人沆瀣一气,为了降低成本,施工方在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这样的行为既破坏力政府公信力,又违反了公共利益,但由于缺乏监督,这样的行为一直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事业单位内部存在多个部门时,例如某些承担政府职能的部门在配置、采购、财务等部门。缺乏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部门间资源浪费:缺乏联动机制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和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购买、重复支出等问题,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部门间目标冲突:不同部门往往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如果没有联动机制,则可能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从而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部门间责任不明:在没有联动机制的情况下,部门之间可能会出现责任不明的情况,即如果出现问题,不同部门可能会相互推诿,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前提,预算编制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能够为预算执行提供明确的制度依据。应当建立明确的预算编制流程,规范编制标准和方法,确保预算编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对于重大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进行公众听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完善预算执行流程。预算执行流程是保障预算执行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流程,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预算执行流程应当包括预算执行计划制定、预算执行监控、预算执行评估等环节,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能够实现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的匹配。
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是事业单位提高预算执行质量的必经之路。事业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内部审计,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事业单位应该建立预算执行的详细流程和责任人制度,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同时,预算执行的流程应该包括各个环节的管理程序和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和监督人的职责,以便于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加强信息公开。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公布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预算使用情况、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情况评价等信息。公布的信息应该详尽、准确、可靠,以便于社会公众了解预算使用情况。同时,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和疑虑,主动公开预算执行的信息,提高透明度。
再次,健全财务制度。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保证预算执行的透明度。财务制度应该明确预算执行的管理程序、监督机制和责任人,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加强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是确保预算执行规范、透明、有序的关键。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制定监督工作计划和预算执行评估标准。监督机制应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评估和监督等工作,以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监督。内部监督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包括预算执行的管理程序、监督机制和责任人,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加强外部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媒体等监督机构的作用,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外部监督应该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审计、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维护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和失误,必须采取严肃处理措施,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同时,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曝光,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形成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进行协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形成预算执行的联动机制,以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部门间联动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是加强部门间协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联席会议,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共同制定预算执行方案,解决重大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时,需要明确会议的召开频次、参与人员和议程安排等。会议的召开频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以定期召开,也可以根据需要召开。参与人员应该包括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确保各部门的声音都能得到充分听取和表达。议程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关注重点和需求,确保会议的讨论和决策都能满足实际需要。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会议的主题和议程应该明确,避免会议的讨论和决策范围过于宽泛或模糊不清。二是会议的决策应该得到各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不配合的情况。三是会议的纪要和决策应该及时公布和执行,避免出现决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2.加强信息共享
加强信息共享是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可能会涉及到很多信息,如财务信息、采购信息、人员管理信息等,这些信息都对预算执行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可以让各部门及时获取和共享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具体做法包括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规范信息共享流程,制定信息共享标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3.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
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是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的重要一环,它能够明确每个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有效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具体做法包括:
明确职责范围:各部门应该明确自己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责范围,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制定工作流程:各部门应该根据自身职责,制定预算执行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程序、工作环节和工作要求。
分配工作任务:各部门应该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分配好工作任务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联络机制:各部门应该建立联络机制,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进展和问题,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4.建立联合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
建立联合考核制度:通过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鼓励各部门之间竞争和协作,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联合考核的结果,对预算执行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和表彰,对预算执行不佳的部门进行批评和督促改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估和绩效奖惩机制等,强化预算执行的绩效管理,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互动。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同时也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的支持。只有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制度,加强信息共享、监督和内部审计,才能确保预算的合理执行和预算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还需要加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向社会公众公开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