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筑佳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产品质量关乎国家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发展。制造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物流和制造企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成本作为制造业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物流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物流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物流成本管控意识、缺乏完善的物流管理制度、缺乏信息化建设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制造业物流是指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外购件等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回收等物流活动。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必须进行运输。因为产品由客户购买,客户有权决定是否在制造企业采购,所以,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对产品进行配送,这是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产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制造业产品属于生产型产品,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加工、运输等环节才能产生价值,这也是制造企业成本的来源之一。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并将成本控制在企业的“有效控制范围”内。制造业物流成本可以划分为人工费、物料费、仓储费等。在进行企业物流管理时,其成本核算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物流成本的核算和预测。这包括制定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物流功能、发展目标、经营战略、物流规模、信息系统等。其次是物流成本分配。确定了物流功能、物流规模后,就可以明确企业物流成本分配的方向和途径。最后是物流费用的核算和控制。这个环节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中包括对产品、相关信息的采集和统计等。
按流程可以把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废弃物物流成本等五种[1]。第一,供应物流成本是企业为了确保供应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发生的。在商品采购或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诸如仓储费用、配送费用等,这些费用都是企业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必须承担的成本费用,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物流活动的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的大小。第二是生产物流成本。制造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形成大量隐性物流成本,直接导致生产物流成本增加。第三是销售物流成本。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输费用、销售费用和仓储费用都属于销售物流成本。第四是回收废弃物物流成本。是指回收废弃物时在运输、加工、处理、利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总和。第五是其他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物流费用总和,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物流成本在制造企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制造企业没有高度重视,那么物流成本会出现严重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产品都已由原来的手工生产改进为半机械化、半自动化生产。但是目前仍有许多制造企业通常只注重产品的成本,认为企业应该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却不明白生产物流成本降低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功、是否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是否能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实际上降低成本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大部分制造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这就导致了这些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也不能很好地完善自身的物流体系、相关物流技术和设备,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制造企业必须提高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程度。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不足,对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视度不够是企业在物流成本管控方面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很多制造企业认识到物流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也意识到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即便很多企业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因为工作人员观念的不同或者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相关措施没有很好落实。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比国际企业高出很多,物流成本是制造企业生产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进程、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理应引起制造企业的高度重视。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而将企业中发生的其他费用看作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没有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是系统性工程。首先,成本管理并不是单方面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供应商、物流部门以及客户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也需要部门间进行沟通、协调,从而达到预期目标。通常情况下,物流管理模式分别是自营管理、联盟管理、第三方管理[2]。部分制造企业在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整体性规划,从而致使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缺乏合理性,并且缺乏合理的物流管理模式,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与配合机制。其次,在不同物流管理模式下,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环节和步骤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性会给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某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为第三方物流管理,并且在该企业中存在较大比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该企业会定期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评估,对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但是该企业仍然会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在实施第三方物流管理时,该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并未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而其他部门因为资金充足且有相应能力实施第三方物流管理时却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制造企业在实施物流成本管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行业规定相结合,而不能盲目地选择某一种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制造企业在实施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将各环节相互融合,从而使各部门在实施物流成本管理时能够更好地配合,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效果,还成为了制造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障碍。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制造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物流成本管理方式,仍然凭借人工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汇总和分析,信息化程度较低就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会出现错误决策。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库存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对信息的重视和利用,导致很多运输不合理、库存过量等情况发生。如果制造企业仅仅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购,但是不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物流管理,那最终则无法实现信息及时共享,物流成本控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谈。此外,大多数制造企业并没有信息化的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导致物流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较差。
首先,制造企业应重视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可根据不同发展情况与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需求,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明确核算对象的含义与范围,包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提供相关信息主体。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核算对象进行分类,并且制定相关标准。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综合考虑市场竞争状况、对员工自身素质的要求等,根据这些因素建立相关标准来对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不要随意更改,并设置监督制度对员工进行监督。
其次,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需根据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方法进行核算。企业用一般方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给物流成本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制造企业可以利用物流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同一单位产品在生产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分配,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产品产出后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费用。
最后,制造企业在设置物流成本账户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物流成本进行细度划分并归集,增设与之相对应的明细科目[3]。在设置明细科目时,主要涉及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几大科目,如仓储费、包装费等,要结合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对这些费用进行细化和归集,便于为企业提供相关物流信息。对于物流成本核算来说,制造企业还应在内部设置一套合理、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对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并能够从多角度反映整个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情况。制造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物流活动中所涉及的各方面成本。
制造企业首先应该制定好物流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然后根据该目标制订切合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最后把此方案落实到制度中。在制定物流成本管理目标时,制造企业还应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规划物流成本控制工作。根据不同企业所处阶段、产品自身的特性,明确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责任,并根据物流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关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以此提高员工参与物流成本管控的积极性。对于考核制度的设置,制造企业可以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成本管理KPI指标体系,其中要充分考虑成本控制下各环节中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以及激励等相关内容,并明确物流成本控制工作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此保证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在上述物流成本管理KPI指标体系的设置中,企业可以将客户满意度、生产效率以及准时交货率等作为KPI指标的评价标准,同时还要明确物流成本管理KPI指标体系中各环节所产生的成本,比如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在将物流成本管理KPI指标体系设置好之后,为了能够快速地检查出所制定的KPI指标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也为了能够及时地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还需要对所制定的KPI指标进行定期评价。评价时要对其进行分解,从而明确各环节的KPI指标以及这些KPI指标下所产生的效益。例如:可以将物流成本或者物流时效作为分解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从而明确各个部门所产生的效益。在新制度下,制造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物流管理技术的培训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员工对物流管理技术的学习,以此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由于所处市场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制造企业不能完全准确地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以信息管理平台为载体,将先进物流技术与企业经营策略有机结合,使企业在物流运作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物流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例如,根据我国制造业规模大、生产设备多、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企业可建立相应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平台,采用新的仓储管理方式替代传统仓储管理方式,进行现代化转型。智能仓储系统不仅可以快速地向客户提供相关的产品信息,还可以对货物进行自动跟踪和记录。比如在货物入库、出库的时候,扫描入库信息和出库信息,可实现货物信息的自动更新,并对产品进行自动归类和分类;然后通过信息化平台与仓库进行自动对接,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物流人员,对于不同产品,系统可自动进行分类和归类;最后根据客户订单,对货物进行智能分拣和上架。这不仅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制造企业也应加强对物流信息平台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物流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便于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并且在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时要结合市场需求、制造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善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利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制造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制造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比较大的物流成本的管理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仍存在制度不完善、体系不规范、信息化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制造企业改善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