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浩
中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积淀,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它有丰富的内容,包括诗歌、陶器、宗族、礼仪、书法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于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它是世代相传的一切活力与物质文化现象的有机结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就的根本创造力,国家历史上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思想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约五千年的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又被称为华夏文化,华夏文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然而,时间的流逝是漫长而广泛的,文化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延伸。文化有其本质,文化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社会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一、全面理解传统文化
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很多传统思想沿用至今,中华文明中的汉字、四大发明等都是世界上了不起的成就,因此小学教育在选取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全面。其中应该有古典诗词、古代艺术,也应该有儒家的思想和古代技艺。不同的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应该全面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然后选取其中的精髓部分来教导学生。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完善相应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传统文化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于报考人员群体也可以适当扩大,在职教师也可以报考。其次是对一些相关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来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在小学教育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熏陶。
三、丰富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去,首先应该对小学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为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其次一些地方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设置课程,应该对这一类课程进行量化评价,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去,这样才能逐渐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去。
四、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是我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去。
五、爱国主义教育是推动传统文化教学前进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为人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人们几乎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都听说过甚至会讲有关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增进他们从小对国家的爱护情怀,并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的激发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和精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能够促进对小学生的教育,提高其对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让其继承传统美德,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很多青少年热衷于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也证明了在小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我国青少年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