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文性理论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2023-09-03 08:25:20徐泽林王克宇王梓傲
大众文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互文互文性文化背景

徐泽林 王克宇 王梓傲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一、引言

Kristeva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互文性理论的概念,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由吸收和转化其他文本而形成的[1]。Hatim和Mason(1990)[2]结合互文性理论和翻译文字研究,认为互文性是连接词语和文本的符号,互文性理论被应用于特定的翻译领域,如文学翻译、公共标识翻译、商业广告翻译、字幕翻译等,作为交际性语篇的重要标准之一,互文策略同样在国家形象的外宣翻译中被广泛采用。

2006年,罗伊斯首次提出“多模态互文性”的概念,建立了互文性和多模态之间的关系,但在学术界未引起足够关注[3]。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多模态互文性”的研究主要与话语分析相关,而较少与翻译研究结合。因此,本文拟聚焦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翻译词,通过分析其中采取的互文性策略,探讨多模态资源在翻译中的应用方式,并就如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路径提出见解。

二、国家宣传片翻译中涉及的互文策略

国家形象宣传片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对其解说词进行翻译时展现了明显的互文策略,这种策略主要通过预设、戏仿、超文本链接和引用等方式呈现。然而,由于互文性通常只停留在源文本表面,翻译人员需认真分析不同的互文表现形式,并选择相应的翻译方式,使受众群体能够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涵[4]。因此,在翻译国家形象宣传片时,译者需要注意源文本中的互文性,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这可能涉及将源文本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传达给受众群体[5]。此外,译者还要注意语言风格、用词和语法的差异,并确保目标文本与源文本在结构和逻辑上保持一致,同时要保持语句的连贯通顺并易于理解。

1.预设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存在,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应该根据源文本中的预设和文化背景进行转换,以适应目标文本的交际目的和文化背景。具体而言,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文化中的常识、历史、习俗、价值观等预设信息,识别并转换源文本中可能会引起误解或困惑的词语、句子或文化隐喻,以确保目标受众能够正确解读文本。同时,译者还需要结合目标语言文化和社会现实,进行合适的转换和调整,以确保目标文本可以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和文化传递效果。这涉及对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读者需求等方面的了解和分析,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灵活的转换和调整能力。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渠道,具有强烈的外宣使命和文化传播意义。因此在对其进行翻译时,译者同样需要根据源文本中的预设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调整转换,以确保目标文本达成交际目的和文化传播效果。

例如,在中国国家宣传片中经常有一些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和隐喻,如“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中华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这些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是十分常见且自然的,但对于其他国家的观众而言可能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中对此类表达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转换,不断适应目标文本的文化背景和读者需求。例如,对于“千年古都”,译者可以使用“ancient capital city of a thousand years”,对于“中华文明”,译者可以使用“Chinese civilization”等等[6]。这样可以使此类表达方式更容易为国外读者所理解并接受,同时又不失中国特色。

除此之外,国家宣传片中还会涉及一些复杂的政治术语或专业术语,诸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等。尽管此类术语已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但对于国外受众群体而言可能需要更详细的阐释和说明,以确保目标文本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2.超文本链接

超文本链接是一种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互文关系的方式,通过跳转链接在不同文本之间进行快速访问和跳转。在翻译实践中,超文本链接的建立不仅关注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还需要关注目标文本与源文本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际目的实现。

在中国国家宣传片的解说翻译中,超文本链接可用于实现中国的全球传播和文化输出,让目标受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方面面的发展。例如,译者通过在译文中添加超链接,将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和社会现实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便目标语言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同时,在相关翻译中,超文本链接也可用于弥补源文本的不足和缺陷,为目标文本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例如,在原文本中可能存在一些文化隐喻或政治术语,可能会对目标语言观众造成困惑或误解,译者可以通过在译文中添加超链接,将这些隐喻或术语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便目标语言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

在翻译国家宣传片时,超文本链接可以帮助译者实现信息的补充、衔接和传达,从而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和文化传播效果。例如,在宣传中国的旅游景点时,译者可以在译文中添加超链接,将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景介绍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便目标语言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景点。

3.戏仿

戏仿是另一种常见的互文策略,它可以用来创建新的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源文本的特征,从而建立互文关系。在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戏仿模仿特定的形式,以实现传递交际信息、增加读者印象等目的。例如,在翻译幽默文本时,译者可以使用戏仿来传达原文的幽默感,从而使翻译文本更贴合原文。需要注意的是,戏仿必须基于源文本,否则连贯性将大打折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注重源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运用戏仿策略。

在翻译国家形象宣传片时,常常使用戏仿来传递国家形象、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等内容。例如在著名中国国家宣传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通过对源文本的戏仿,译者创造了一系列有趣、生动、富有民族特色的全新内容,同时又保留了原文的特点,建立了互文关系。比如原文中指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一词,而在翻译时就使用了“秀美的山水、洁净的河流”来替代;原文中指矿产资源“金山银山”一词,在翻译时就使用了“茂盛的森林、多彩的文化遗产”进行替代。这些替代的内容不仅准确传达了原文旨意,还充满了中国气派与民族特色,将恢宏大气的中国形象跃然纸上。

4.引用

引用同样是互文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引用其他文本或作品的相关内容,建立一个文化和文本的框架,为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互文关系注入更多的文化及社会价值。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引用典故、诗歌、数据及格言警句等。例如在翻译经典文学作品时,译者可以引用原文中的典故或诗句,来传递原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在翻译舆论宣传文本时,译者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公共数据,来强调文本所传递的价值思想或观点看法。再如在翻译商业广告时,译者可以引用时髦的格言或成语,不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读者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引用时,译者必须充分理解原文和引用的内容,以免失真或产生歧义。同时,译者也应考虑目标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与认知水平,以确保引用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基于互文策略构建国家宣传片翻译分析框架

在为中国形象的全球传播进行翻译时,互文策略可以成为传递文化细微差别并与目标受众建立更深层联系的有力工具。以下是在翻译中使用互文策略时应考虑的原则:

1.尊重源文本是翻译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在使用互文策略时,译者应该尊重源文本,避免扭曲原意,维护源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互文元素应该被用来补充和增强原文本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在使用互文策略时,译者应该注重对源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以确保互文元素与原文本相互补充,传达更准确、更贴近原意的翻译效果。同时应平衡使用不同类型的互文元素,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可读性。在翻译中国国家宣传片时,尊重源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例如在翻译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宣传片时,译者应该注重源文本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的准确传达。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互文策略来增强文化内涵并传达更丰富的信息。例如,针对原文本提到的“四大发明”,译者可以使用互文元素,引用这些发明在西方的影响和意义,以便更好地传达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

2.互文性分析是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翻译效果也最接近原意。在翻译中国国家宣传片时,进行互文性分析可以帮助译者识别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具体互文策略,以及它们对翻译品质和可读性的影响。例如,在翻译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宣传片时,译者可以通过互文性分析,识别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典故、成语、诗歌等互文元素,并评估它们的效果和适用性。如果某个互文元素在目标文化中不太熟悉或难以理解,译者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或替换来提高翻译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此外,译者还可以评估使用不同互文策略的效果,以选择最合适的策略来传达原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3.文化背景分析是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中国国家宣传片时,需要对目标文化的背景和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有深入的了解,在翻译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宣传片时,译者需要了解目标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认知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以便选择合适的互文策略,并确保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和可接受性。在此过程中,译者可以运用文化背景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和了解目标文化中相关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贴近原意。此外,译者还需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认知和背景,以确保翻译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因此,在进行翻译前,译者应该对目标文化的背景和受众的文化认知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并确保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和可接受性。

4.目标受众分析是确保翻译结果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和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语言背景、文化认知和交际目的,以便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互文策略,并实现最佳的传达效果。通过目标受众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望,更准确地把握翻译的方向和风格,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在翻译中国国家宣传片时,需要对目标受众的语言背景、文化认知和交际目的有深入的了解。在翻译针对国外观众的宣传片时,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审美偏好,以便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互文策略,并实现最佳的传达效果。在此过程中,译者可以运用目标受众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和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认知,来确定最适合目标受众的翻译风格和用语。此外,译者还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交际目的和期望,以确保翻译的目的和效果与目标受众的期望相符。因此,在进行翻译前,译者应该对目标受众的语言背景、文化认知和交际目的进行深入分析,以便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互文策略,并实现最佳的传达效果。

总之,通过基于Fairclough的互文性理论,可以建立一个综合的翻译分析框架,该框架能够帮助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分析文本、选择互文策略、考虑文化背景和目标受众,以及评估翻译品质。这个框架的应用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准确传达信息并实现交际目的,更好地理解源文本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风格,从而提高翻译品质和传达效果,为中国的软实力提升和国家形象的全球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互文互文性文化背景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2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