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近日,教育部举办“教育大讲堂”第3场报告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应邀作题为“教育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主持报告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承文出席报告会。主题教育中央第23指导组成员参加报告会。
郑永年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全面论述了中国文明在塑造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教育强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党员干部表示,报告主题鲜明、视野开阔、内容丰富、系统深入,对进一步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不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推动各项战略任务落实落地,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部直属机关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有关司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在主会场参加。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共5000余人通过“网上党校”同步在线收看。
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在学校自主申报、各省级教育部门遴选推荐、专家组审核、网络公示基础上,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确定1075所学校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两年。
通知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工作提出三项要求。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健康学校建设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地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学校建设路径,把新冠疫情防控成果转化为健康治理政策、学校健康管理制度和师生健康行为规范,全面推动近视防控、肥胖防控、预防脊柱侧弯、心理健康、急救教育等重点工作取得成效,提升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二是强化统筹协同。各地要统筹资源,提供条件保障,对健康学校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建设优质健康教育资源,加强管理人员、校医和教师培训,组织学校间协作交流和共建共享,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健康素养、学校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学校建设成果展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动态管理。各地要强化工作指导,注重示范引领,确保建设实效。在本轮健康学校建设周期结束前,各地要开展成果评价并提交报告。
近日,河北省在雄安新区举办“教育强省雄安论坛”。河北省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首批疏解高校开展协同创新。
河北明确,将支持首批疏解高校建立联盟,通过推动学生相互选课、教师跨校任教、多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人才培养方式、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走出新的路子。在办好各自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共同谋划建设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和学科群,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河北要求,省内高校要主动与京津高校对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加强与京津高校,特别是疏解高校对接协作。
河北还将加快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联合省内优势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本省布局,力争在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从2012年到2022年,海南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62.8%提高到92.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7.7%提高到9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85.18%提高到93.7%,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5%……近日,海南召开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会议,“晒”出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成绩单,并明确将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
会议指出,海南将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将统筹考虑全省受教育人口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而不断增加的实际,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发展布局,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寄宿条件;加快集团化办学步伐,发挥“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和本地原有优质学校作用,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相对均衡发展。
会议明确,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实施“县管校聘”“县管乡用”等改革,建立教师轮岗转岗退出的常态化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综合调配各类资源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推动建设全省教师培训基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近日,福建省启动2023年省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监测。其中,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为运动技能、健康生活方式、脊柱侧弯、视力;高中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为视力、健康生活方式。
据福建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监测专家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海春教授介绍,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和近视之后,我国青少年遇到的第三大“健康杀手”。福建省在2021年春季监测中首次增测脊柱侧弯,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
此外,在運动技能项目的监测中,福建省将心肺复苏定为必选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通过持续开展心肺复苏项目监测,让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了解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知识,初步了解心肺复苏流程,也让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为帮助一线教师准确把握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日前举办主题为“科学教研促成长,主动探究科学乐”的线上教研活动,全疆14个地州(市)约7万人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学前教育教研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教学活动展示、园本教研、州级教研、宣传片、专家点评等环节,从专业角度剖析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实践策略,解决幼儿园教师在科学领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专家对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核心概念以及幼儿相关年龄段关键经验的获得等作了详细阐述。同时,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观摩,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组织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形式及方法。园本教研则紧紧围绕教学观摩进行研讨交流,呈现出“提出共性问题、小组深度研讨、集体分享”的三段式园本教研形式。州级教研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途径和各年龄段科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为教师今后开展科学活动提供了指导策略。
据悉,新疆决定加大对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研究力度,今后将进一步发挥教研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自治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动力、添活力、聚合力。
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了中小学校服选用采购流程等校服管理问题。
黑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通知进行了政策解读。在校服采购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查验,按要求保留校服样品,采购的校服必须具备齐全的成衣合格标识,并有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成衣质量检验合格报告。校服选用采购每三年一个时段(即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在该时段起始年级采购,毕业年级不组织采购校服。建立以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吸纳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共同组成的校服选用组织,由校服选用组织根据学生及家长意愿决定本校是否选用、选用样式、价格范围等。在校服生产前对面料抽样进行送检,检验合格后再生产;校服生产完成后对成品再次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再使用。
通知强调,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公平竞争,不得违反市场原则采取“定点”“定商标”等方式干涉交易自由,不得通过入围方式设置备选库、名录库等,由学生家长自费购买的校服,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作为采购单位采购校服并强制购买。相关部门要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定期开展校服质量联合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所在地质监部门及其所属专业纤检机构通报校服供货企业名单,及时反映有关校服质量问题的线索;一经发现校服质量问题,采购单位要依照采购合同约定要求校服生产企业办理退赔等事宜,并向本级教育行政部门、质监部门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和机构工作人员在校服采购过程中,未履行职责,存在违反程序、收取回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近日,河南省焦作市教育系统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并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遵循“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方案》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必修课,开齐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小学阶段每学年12学时、中学阶段每学年14学时。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其家长要开展考前缓解压力的心理辅导。要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家人、爱国爱民的意识。
《方案》明确,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学校对口援助、教师定点支教等多种方式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确保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动员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补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缺口,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
截至目前,焦作市已有863所中小学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共设置心理委员20594名,累计开展1315场心理委员专题培训。同时,各校共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782次,覆盖学生27.9万人,全力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近日,青海西宁启动中小学家庭教育宣传月,并成立西宁家长成长学院,提升中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为加快实现西宁中小学家长学校全覆盖,提高家长学校质量,提升家校育人合力,西宁市教育局制定印发《西宁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方案》,明确2023年秋季开学前,实现市级、县区级学校的家长学校(成长学院)挂牌全覆盖。
西宁提出,各级家长学校(成长学院)要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课程规划,系统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每年至少开展6次线下活动,推送家庭教育微课12节以上,确保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系统接受家庭教育专题培训。到2025年,西宁市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更加健全。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养料,不仅要有长身体的物质营养,更需要精神养料,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培养孩子会做人、会做事,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西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洁说。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暨济南高新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成果发布仪式在济南高新区举行。研讨会以“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为主题,全面展示了近两年来济南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
济南市从2021年开始积极构建全员化、全程化、全域化的幼儿心育工作模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园建设行动。以济南高新区为试点,先行先试,逐步完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等工作机制,同时联合卫健部门、社区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两年来,济南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绘本课程、游戏课程、生活课程等园本化课程。
作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济南高新区启动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一”工程,即建立一套体系、构建一种模式、制定一个标准、打造一支队伍、搭建一个平台。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济南高新区确立25个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园,协同带领全区109所幼儿园共同推进,构建起家园社协同联动、融合育人机制,搭建起家园社“三位一体”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平台。
近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南开区实施‘科教立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新闻发布会。南开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科教立区”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推动南开区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
据悉,南开区委、区政府把“科教立区、文化强区、商贸兴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要做的“三篇文章”。今年,南开区着力抓好五项工作,即抓党建,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建体系,不断提升全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抓队伍,不断打造德才兼备的教育人才队伍;抓均衡,不断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布局;抓重点,为天开园核心区建设提供高水平基础教育资源支撑。
近年来,南开区加大全区品牌办学力度,着力促进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在全区各个集团化办学、教学共同体、教育联盟内部,实行干部、教师交流政策。强化骨干教师培养,统筹规划市、区、校三級学科骨干教师梯队建设。聚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方向,注重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心、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素质培养中心,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支持教师队伍建设上,南开区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设置岗位,完善聘用机制,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天花板,2019年以来累计培养正高级教师22名、高级教师420名。
责任编辑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