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华子
摘 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身处内忧外患,经过不懈努力巧妙坚定建立起光辉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旧面临来自国际上的质疑和国内不稳定因素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赶考之路更加艰难曲折,如何有效应对风险,化解矛盾便成了摆在面前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延安时期为例,深刻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的有效路径,摸索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认同机制构建的深刻经验之谈。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认同的历史必要性
(一)抗日救亡必然要求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军悍然向卢沟桥发起进攻,史称“七七事变”。自鸦片战争起,中国经过数次列强的割据侵略已然是一片破败不堪的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这样的中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根本无力抵抗。中国共产党将抗日救亡当作自己的使命,1931年首倡抗日,1935年又率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二)国际国内的质疑与误解
随着战争的日益持续,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封锁日益严苛,不断“围剿”、诋毁抹黑,国内民众无法得知共产党的真实形象,普遍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厌恶情绪。在国际上,由于国民党的严格封锁,国际社会更是将中国共产党当作“匪帮”、“共匪”。在国民党如此精准的针对操作下,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极其负面,更谈不上对党广泛认同问题。如埃德加·斯诺所言:“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
(三)政党合法性
“合法性是政党政治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党的合法性并非与生俱来,而要依赖于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社会最混乱、阶级矛盾最尖锐且民族压迫最沉重的历史阶段,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为深受压迫的中国无产阶级描绘出一个无压迫无阶级剥削的完全理想型社会,对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是人民赋予的,是必然的。延安时期是中共的关键机遇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间开展政党合法性的特殊历史时段,政党的合法性对开展政治工作和号召感染民众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当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认同的挑战
(一)地缘政治局面的复杂影响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下,中国不断崛起,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良好国际形象日益凸显,而一些西方国家因为自身原因发展状况停滞不前。这种不对等局面导致地缘政治思维又慢慢回归传统政治视野。中国的强势崛起对世界各国都是巨大机遇,而非威胁,然而个别西方国家对如此快速的发展充满质疑,将中国视为阻碍自身利益的威胁者。“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战略,能够带动中国及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这一惠及众多国家的经济计划却被污名化为中国地缘政治联盟,由此倡议的实施产生些许负面影响。
(二)多元文化融合的意识渗透
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演进,全球范围内交往日益密切,各国文化交流成为了必然趋势,这种世界多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文化界限感日益减弱,共通性逐渐增强。中国“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是为多元文化融合创造了积极条件。在此背景下,单一政治色彩的意识形态输出便不再适应,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带来多元价值观,而面对各色土壤带来的新文化、新价值观,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冲击。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对外开放格局深化拓展,在多元文化场域里各类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异常激烈。尽管马克思主义以在中國实践发展的真理性、科学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西方不断的意识渗透试图迷惑甚至是动摇其对中国社会的主导性。
三、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认同机制构建的经验探究
(一)与国际社会建立良好交流合作
延安时期,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将中国革命融入国际政治形势的大背景中来考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党清楚认识到中国革命斗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联合国际一切可能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加强国际宣传的重要性,不断增进对外宣传策略,期望最大程度获得国际舆论支持争取援助,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
因此,在国际形式纷繁复杂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国博弈重在谋划,要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稳定,使得周边环境包容有序,就是要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放在中国国际形象认同的基础位置,从而更好维护中国地缘政治平稳局面,积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更好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构建,实现合作共赢。
(二)善于运用传播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身处闭塞的陕北一隅,由于长期被封锁鲜少被外界所感知,面对种种困境中国共产党依旧坚定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声音,最终获得国际社会的援助和认同,就是做到了主动树立对外宣传意识。1939年5月17日,中央书记处指出,“要做好对外宣传的主要工作,还提出了加强对人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基层必须建立宣传部。”
当前,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等舆论陷阱,意指在破坏中国发展环境,遏制中国发展进程,在这方面,美国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最大掣肘。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我们“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新时代传播媒介特性,把握舆论阵地,构筑中国国际形象传播新格局。
(三)政党时刻保持纯洁性与先进性
政党认同与政党形象密切相关,延安时期,为了推进政党认同,与国民党进行政党合法性争夺,中国共产党确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明晰的全党纲领性思想政治教育。延安整风运动使得全党上下克服教条主义,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内干部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其理论素养,通过大量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和党史知识,使得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高度认同。同时在根据地大力推行民主制度,根据地执政权依照“三三制”组织实施,这一措施保障了民众与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有效建立起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形象,推动党的合法性争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18 页。
[2](美)埃德加·斯洛.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01.
[3]张世坤.略论参政党的政治合法性与参政绩效[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17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70.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