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
傅绍相的雕塑作品或古拙凝重,或写意流畅,表现传统与时代、山水与风俗,丰沛的题材背后凝聚着他对个性化的雕塑语言的探求。究本溯源,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文化与创意的力量。
傅绍相,1959年生,中国工美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中国艺术铸造协会轮值理事长。从事雕塑事业近四十年,其作品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科技元素,设计新颖,工艺精湛,自成风格,富有神韵。代表作品有《中华颂》《绿水青山》《一路祥瑞》等。多件作品在全国、省级展览中荣获金奖,如《一带一路》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路祥瑞》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
美国雕塑家比利·李曾评价傅绍相的雕塑:“通过抽象的语言找到了一种能保持其文化遗产的方式,把传统做法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想融合在一起,使中国抽象雕塑成为可能。”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的傅绍相根植于临朐青铜雕塑悠久的工艺传统,凝睇西方雕塑艺术理念和造型语言,力求创作接轨国际的中国雕塑作品。其中的诀要,在他看来,正是“文化的力量”。
定义空间
“大型雕塑作品大多不是被藏于一隅,而是被安置在公共空间中,为大众所观赏,这决定了我们每一件作品都必须经得起推敲和评判。”傅绍相创作过大量巨型城市雕塑作品,关于城市雕塑的意义,他认为是定义和重塑空间。
一座城,一座山,一片空间,常会因一座雕塑而别具风韵。城市雕塑,代表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脉搏,重在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山东临朐的《朐城之韵》、威海的《三面圣水观音》、烟台的《药师颂》、东营的《唐王东征》和《孙武颂》、阳谷的《蚩尤像》、高密的《凤城泽瑞》、荣成的《赤山之光》,江苏射阳的《黄海观音》,湖北郧西的《真武大帝》……皆是傅绍相对城市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的鸿篇巨作。历史的壮丽篇章、先人的伟岸身影,被铜铸造定格,矗立在千百年后的时空里,供今人追慕遥想。文化之绵长和艺术之共通穿越时空,辉映当代,这正是城市雕塑的价值所在。
彰显文化传统的背后是对现代技术的运用。在高26米的青铜雕塑《孙武颂》中,傅绍相不仅采用机械转动、开合升降等科技手段,还增添了激光、音响、烟雾、灯光、喷泉等辅助要素。孙武像巍然伫立在竹简形的碑体之上,左手轻抚战袍,右手握有兵书,俯瞰全局,雄伟挺拔。竹简上镌刻《孙子十三篇》,上部盾牌可伴随激昂的乐声升降和开合。四下环绕城门、战车,以及身穿铠甲、手持盾矛的勇武将士,战车和士兵皆可移动,人物神态鲜活,仿若正冲锋陷阵。其外围合八尊虎符,可喷射水雾。此雕塑工艺复杂,场面宏大,视觉效果极佳,生动演绎了金戈铁马的古代战争场景,展现了孙武运筹帷幄、得兵术之要的军事素养。傅绍相直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即传统雕塑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是未来雕塑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留住乡土
在傅绍相的雕塑作品中,致敬乡土风俗的题材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百子闹鸢》《庄户日子》《闹元宵》《风筝魂》等民俗群像,将潍坊本土的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放风筝、踩高跷、剪纸、印木版年画、骑布老虎、吃朝天锅、街头叫卖……这些由众多人物、场景组合成的活灵活现、平凡而有趣的生活景况,都来源于傅绍相所生长的故土。
“潍坊是鸢都,风筝在潍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傅绍相介绍说。风筝象征自由、梦想,它是所有潍坊人共同的儿时记忆,也是当今潍坊重要的城市品牌。《百子闹鸢》将传统的百子题材同潍坊的地域风情相结合,在长10米、宽3米的雕塑上,100个手工捏制、高温烧成的陶艺儿童动作、神态各异,或追逐风筝,或三两逐戏,沉浸于自然野趣之中,天真烂漫,意趣盎然;上部飘舞6米长的彩色蜈蚣风筝和众多小型风筝,样式缤纷,做工精良,象征潍坊风筝文化和工艺的传承。
用雕塑艺术展现乡土风情,是为了致敬乡土,留住记忆。在傅绍相看来,“乡土文化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祖辈留下来的精神,一种淳朴,一种忠厚,一种实在,这是一脉相承的”。雕塑《山娃》同样聚焦生长在乡土的孩童,青铜材质的使用自然巧妙,色彩斑斓和谐,使儿童形象更显天真敦朴、憨态可掬。画面表现春光下一群山里的孩童放学后在用木棍扎制的单杠上嬉闹玩耍的场景,他们或双臂支撑,或向上攀爬,或引体向上,个个笑逐颜开,形象惟妙惟肖,富于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乡土人间的生命力,是傅绍相雕塑作品的一大母题,他将对生活的感悟缔造成鲜活的雕塑艺术作品,传递着真实的、可贵的温情。
礼赞时代
立足于新时代的艺术家,大多自觉承担着礼赞时代的责任。傅绍相坚信,自己所坚守和传承的是长远而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不意味着守旧,更应不断出新。“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神韵,用简洁厚重的雕塑本体语言,实现真情实感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是傅绍相的艺术主张。他希望借助雕塑语言的艺术张力,挖掘和传递民族精神与民族力量。
雕塑《一路祥瑞》《一带一路》均是傅绍相诠释和展现丝绸之路主题的作品,一者精巧传神,一者恢宏写实。《一路祥瑞》中,一头金色的雄鹿脚踏群山、祥云,昂首望向远方,轻盈的流水和飘逸的绸带联结,宛若巨龙腾飞,气韵生动,昭示着丝绸之路的繁荣。鹿身采用贴金工艺,山水、绸带以青铜铸造,线条协和优美,色彩别致而富有层次,整体造型极具艺术感。据傅绍相介绍:“鹿的原型取自‘九色鹿神话,寓意吉祥如意。”
与《一路祥瑞》相比,《一带一路》则具有大型史诗群雕的性质,其由500多个单体场景组成。浩瀚辽阔的海面、络绎不绝的商船与广袤苍茫的沙漠、浩浩荡荡的驼队,傅绍相用开阔的视野再现了海陆丝绸之路上的盛景,其间各色商品、各个民族、各种风情汇聚,或场面宏大,或刻画入微。这两条连接东西方国家的商贸之路与文化之路,延续到千年之后的今天,谱写了“一带一路”沿线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和各国友好共处、协作共赢的美好篇章。古老的历史,承载着崭新的时代内涵,延绵不绝,赓续不息。
作为新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傅绍相善于捕捉时代、记录时代。《绿水青山》是他对当代环境理念的阐释:巍峨起伏的青山上草木葱郁,山下流水潺潺,水面倒映着山影,一支小船悠悠飘荡。青铜的山体与白铜的山影交相辉映,对称和谐,造型简洁明快,富有创意,构筑出一幅山明水秀的生态画卷。《百年誓词》则是他向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致敬:党旗迎风飘扬在崎岖的山石上,牡丹花在此盛开,山石背面以摩崖石刻的造型镌刻着入党誓词,寓意党如山石般挺拔伟岸、坚韧不屈,凝心聚力,勇往直前。
从一件件雕塑作品中,我们能够阅读创作者的感思和追索,建构起对创作者精神形象和艺术智慧的认知。近年来,傅绍相尝试用更为抽象的雕塑语言传达思想与情感,塑造时空之美,追求艺术的纯粹与本真。《重构》重在表现空间的张力,《伸展的空间》重在表达力的运动,《印象》则重在凸显方与圆、虚与实的组合。这些个性化的探索,带有他独特的个人风格,丰富着他的艺术之路。
傅绍相始终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创意是关键。个性化与民族化创作的尝试,是他超越自我的艺术探求。他表示,未來将继续“担当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精髓的历史使命,力求创作出更多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丰碑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