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压力认知促进心理健康:正念特质的中介作用

2023-09-03 07:54汪蕾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  要:文章探討了大学生压力认知、正念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从海南省综合性大学中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采用中文版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压力认知的主观报告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积极压力认知评价、正念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向相关(r=.192,P<0.05、r=-.505,P<0.01),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大学生正念特质在压力认知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36.84%)。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压力的积极认知、正念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大学生拥有积极的压力认知、提升个体正念特质水平都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高校的心理育人工作可以借鉴正念的理念与认知引导方式来整合教育路径,发展更加灵活、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养。

关键词:压力认知;正念特质;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7-0001-04

基金项目:2019年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djy1980);2021年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高校公共课程课内实践改革的有效性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项目编号:Hdjw-15)。

作者简介:汪蕾(1987—),女,硕士,海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认知。

一、研究背景

压力与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压力已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压力过大甚至成为大学生出现极端行为的诱因之一。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相对于压力本身,关于压力对生活意义的认知评价是引起心理状态失衡的更本质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压力认知影响生理和心理反应,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相对于威胁性评价,对压力情境及压力源的挑战性评价带来了身心状况的改善与良好的调适,因而不会导致太多的心理烦恼[1-2]。

正念(mindfulness)是源于佛学的禅修方式,由Kabat-Zinn教授引入心理学领域,本质是指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3]。1979年,Kabat-Zinn教授将之引入心理学领域,创立了一种正念的精神调节方法即正念干预(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MBI),在此基础上,正念被发展成一种以“正念”为基础的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等[4]。正念疗法中包括多种形式的练习,比如正念冥想练习的呼吸注意训练、身体感觉扫描、行禅及食禅等。总言之,正念的训练过程主要包括对自己自然呼吸过程、躯体感知运动以及自己的心智活动三个部分此时此刻状态的感知训练。前人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运用正念在减压、自杀干预以及对抗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缓解慢性疼痛方面的有效性[5-8]。结合正念发展出的一些训练和调节方式如正念音乐、正念运动、校园正念课程等,都有相关研究数据表示,其在改善血压、睡眠,降低酒精或药物滥用,提升幸福感,调节人际困扰等方面具有正向作用。

正念特质反映了个体的注意觉知水平。正念特质存在个体间差异,与个体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比如有研究结果显示,官兵群体的特质正念水平较高,有助于改善情绪,主要是增强了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方式[9]。对乳腺癌患者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特质正念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其中认知回避起到中介作用[10]。脑与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正念特质个体在脑结构与功能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说明特质正念水平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差异是有生理基础的[11]。目前还未有相关研究表明这种特质是否可以在成长中得到塑造和增强。

正念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个体身心状态已基本达成共识,但个体的正念特质这一个体差异如何在压力认知与人们的心理健康之间起作用尚不清晰,关于大学生群体的正念特质在其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压力认知、正念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为整合探索更灵活、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式提供对策支持与实证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综合性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共485名学生参加,剔除漏答、错答、字迹不清晰等情况的无效答卷,回收有效答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82.47%。其中男生192人,女生208人,文科专业258人,理工科专业142人。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7—20岁,平均年龄为18.1岁。被试均无视觉缺陷、无精神异常。

(二)研究工具

研究中对正念特质的测量采用了陈思佚、崔红、周仁来等人修订的中文版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12],经过信效度检验结果良好,适用于本研究。该量表共15题,被试对各个条目描述的情况,根据符合程度从1—6分即“几乎总是”到“几乎从不”来选择作答。高分则反映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当下觉知和注意有较高水平的特质。

参考Roesh等人对压力认知的研究[2],研究采用被试自我报告方式测量压力的认知,被试对“你如何看待近来承受的压力对你的影响”这一问题,从“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没什么影响”“比较有妨碍”“非常有妨碍”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答,分别计分1—5分,得分越低,压力认知评价越积极。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手册》中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3],量表包含十个维度: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根据症状从轻到重以0—4分五级评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三)研究过程

随机抽取485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说明调查目的及作答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后回收问卷。采用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检验

采用Haman单因素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对问卷所有项目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公因子对总变异量解释率为28.772%,低于Podsakoff提出的40%的判断标准,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中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本研究中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t=-3.68,df=237,P<0.001)。被试的压力认知、正念特质在不同的性别、专业类别中无显著差异。被试的压力认知平均分为2.57,有225人对压力作积极评价,占总体的56.3%。被试正念特质的平均分为62.83。被试SCL-90总均分平均分为1.55分

(三)正念特质、压力认知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压力认知得分与SCL-90总均分呈正比,压力认知得分与正念特质得分(MAAS)呈正比,正念特质得分(MAAS)与SCL-90总均分呈正比。

(四)正念特质的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温忠麟等人建议的方法[14],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正念特质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步骤如下(表3):

1. 以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压力认知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

2. 以正念特质为因变量,压力认知为自变量时,回归系数显著;

3. 以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压力认知、正念特质为自变量,正念特质的回归系数显著,压力认知的回归系数虽然还显著,但回归系数降低(标准化回归系数从0.19降低为0.12)。

因此正念特质在压力认知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直接效应为0.12,中介效应为0.07(-0.14*-0.49),总效应为0.1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84%。

四、讨论

本研究中文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前人研究中提到不同类型专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适应性教育的策略不同[15],这可能与理工科学生学业负荷过重、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压力更大有关。本研究中被试正念特质、压力认知情况在性别、文理科维度上没有明显差异,个体对压力的看法与其所學专业、性别并无显著关系,如何应对压力、培养良好心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成长课题。研究中有56.3%的人对压力持积极评价,认为压力对生活和成长有帮助,另外43.8%的人对压力的认知评价比较消极,认为压力对生活没什么好处或者有妨害,说明有近一半学生看法消极,需要进行引导教育,以帮助其积极应对。大学生正念特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62.83±12.22),说明该校大学生的自我觉知能力尚可,但也存在个体间差异。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压力认知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比,个体对压力更积极的评价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这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如Roesch等人研究发现将压力源解释为伤害会形成不良的生理和心理调适,而评价为挑战则会形成良好的调适[2],国内研究者则发现,威胁性评价个体的压力感受程度显著高于挑战性评价组,不良的压力评价与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密切关联[16-18]。结果还显示,正念特质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比,大学生的正念特质水平越高,其在躯体、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饮食、睡眠等十个方面及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更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正念疗法或正念训练在改善身心状态中的有效性,且适用对象广泛,比如减压、自杀干预、缓解慢性疼痛、对抗负面情绪、强迫症以及精神疾病的康复辅助性治疗等[5-8]。高正念特质的个体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自我觉察和体验,这帮助他们在认知、情绪及社交等多个方面有更好的自我调适及处理关系的能力。由此看到正念特质和身心状态的普遍联系,使人们可以考虑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正念教育,比如将正念训练融入心理健康课程或开设专题实践课程等。如何在正念教育中整合短时正念水平训练与长期正念特质提升也是未来有待探索的有意义课题。

结果显示,个体积极压力认知通过正念特质的中介作用促进了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84%)。可能的原因是个体对压力形成积极认识的过程中,个体视角多元化,理性认知过程卷入更多,不仅促使个体从生理上改善了身体状态[1],还从心理上更客观全面地看待压力情境与意义,对自身当下的处境和感受有更多的觉察,进而发现更多可用资源[19],负性情绪和心理困扰减少。积极的压力认知习惯,使个体增加重新审视压力和自身的机会,改善情绪状态,能对当下体验进行更好的觉察和接纳,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则妨碍到心理健康。以往研究多考察通过短时训练提升个体即时正念水平,本研究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提供启示,即通过认知教育塑造增强正念特质,从而实现促进身心健康的长期效果。

本研究设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压力认知、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指标还比较单一,样本来源不够丰富,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其他因素缺乏考虑等。今后研究中可考虑扩大样本范围,并加入相关生理指标的测量,充分考虑其他重要的干扰因素,以更准确地考察个体压力认知、正念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可以融合正念教育和积极压力认知,针对大学生的压力应对等问题形成更精准的心理健康促进方案。比如可以对不同正念特质个体采用分类的综合性辅导策略,考虑对较高特质个体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巩固良好认知方式,而对于低正念特质个体同步进行认知教育和正念训练,以提高个体对认知教育的领悟力。

参考文献:

[1] Dolbier C L. Promoting challenge appraisals of stress:Effects on reactivity,immunity,and health[J].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2001,61(11-13):6176.

[2] Roesch S C,Weiner B,Vaughn A A.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stress and coping[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2002(15):627-632.

[3] Kabat-Zinn J.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Past,present,and future[J]. 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2003(10):144-156.

[4] 李英,席敏娜,申荷永. 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2009,32(02):387+397-398.

[5] 王昕嫱,周仁来. 短期呼吸冥想训练改善抑郁程度有效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02):240-245.

[6] 徐松,谢俊鹏,彭李,等. 正念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军人情绪体验和注意控制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17):1527-1532.

[7] 东振明,孙芳,刘兴华. 正念体悟疗法干预9例强迫症效果报告[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1):17-22.

[8] 余媚,严由伟,林荣茂,等. 正念减压疗法的神经机制及应用研究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09-216.

[9] 徐媛媛,黄伟荣,蔡云,等. 基层官兵特质正念与情绪健康的关系及注意控制和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06):504-508.

[10] 苑广哲,刘真,安媛媛. 乳腺癌患者特质正念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关系:认知回避的中介作用[A]//中国心理学会. 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 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17.

[11] 李彧. 特质正念的个体差异:脑结构与功能基础[D]. 重庆:西南大学,2017.

[12] 陈思佚,崔红,周仁来,等. 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02):148-151.

[13] 陈昌惠.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14]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2005(02):268-274.

[15] 刘欣,徐海波. 15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02):124-126.

[16] 陈旭.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17] 徐习,张小远. 认知评价对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4):372-374.

[18] 田宝,李旭培,滕秀杰,等. 压力情境认知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12,35(01):165-170.

[19] Srivastava A K. Effects of cognitive appraisal on the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and job-related health outcomes[J]. Psycho-logical Studies,2009(50):327-330.

(荐稿人:吴九君,海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