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 张辉 韩志芳 杨永泽 多海燕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负责财政资金收支监督与管理,这是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可或缺的桥梁,为了实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提升,还需要进行会计职能转型升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可以起到节约资金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会计工作效率等作用,但是传统的会计工作职能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财务会计工作必然向管理型财务会计转型发展。
1.财务工作滞后于事业发展。目前,财务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审核原始单据、记账、算账基础性工作,虽然也能够运用财务系统(财务软件)进行记账、算账及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但分析还停留上级规定的预算执行进度、财务收支等较为简单的层次,财务工作大量时间及精力集中在日常基础性和规范性工作上,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决策参谋、管理漏洞发现及风险警示作用。
2.财务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充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的手工财务逐渐被电算化替代,但这种替代只是将过去的人工记账、算账转变成为会计核算系统进行,也仅限于记账、算账、简单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初编时部分数据取数、账务数据查询,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与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和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要求的财务分析参谋、财务风险预警监控、单位运行成本分析控制、绩效评价等管理型财务不相适应。
1.财务计划预测、分析工作滞后,不能为单位经济业务开展、决策起到参谋作用。财务分析主要在预算支出进度分析及年末根据决算报表要求,对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及附表的一些要素进行分析,财务分析指标也仅限于预算收入结构比例分析、预算支出内部结构分析、重点费用预算收支比例分析、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比例、经费自给率等,财务分析指标有限,财务分析体系不完整,分析指标固化,财务分析变成了完成任务的表面化,没有起到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和风险预警的作用。
2.财务监督作用发挥不足。目前,财务监督业务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即财务报销时进行票据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核,对经济业务过程监督、资金使用过程实时控制基本上是空白,不能发挥财务工作在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作用。
1.财务人员理念陈旧,习惯于过去事后监督思维和凭票核算工作方式,在信息化或自动化代替传统手工财务思想上认识不足,只想着眼前工作,未站到信息化智能化高度思考财务工作职业发展趋势,惯性思维严重,创新工作思路少。
2.责任心不足,工作的主动性不够、服务模式单一。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单位财务管理、业务发展工作着想,只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表、简单的财务分析或上级规定动作,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工作中主动为单位发展发挥财务工作职能的思考少。另外,财务人员对单位业务工作不熟悉,业务前景及政策理解契合度不够,难以提出对单位实际工作和业务管理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1.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不足,专业业务知识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能力弱。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非专业知识如行业特点、单位发展状况、业务运行、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等了解不够,导致财务业务与单位业务综合能力差,专业知识与业务实际工作融会贯通能力不足,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
2.财务人员对财务职能定位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财务人员在观念上仍然处于传统的凭证审核、账务处理等,走不出“核算科”“核算中心”的小圈,财务人员不主动融入单位业务发展,不参与管理,缺乏主动对单位业务的了解和单位业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有部分基层单位,存在非财务专业人员的业务人员兼职财务工作,导致财务人员对自我职能定位不明确、工作发展方向缺乏长远规划,甚至出现不清楚财务工作职能内容。
财务工作职能转型难度大、动力不足等主要原因使财务工作仍然停留在日常核算与监督工作上,虽然在财务信息化、自动化影响和推动下,财务信息化技术在工作中得到一定应用,但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数据池作用,与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存在差距,财务工作职能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明确,财务工作创新意识淡薄,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能与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的要求相适应。
1.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固守传统事后核算、监督,注重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规范、经费开支审批程序的完备性、经费支出有无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以及经费有无相互挤占、挪用、转移等规范性、合法性;日常服务主要集中在按照上级要求对预算执行进度情况进行分析、汇报;会计期末按照财务报告规定要求进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分析,大量的时间、精力被规范核算、严格把关等日常事务占用,在落实单位制度业务流程规范执行基础上,业务操作方法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滞后,难以实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决策参谋作用。
2.财务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到位。财务核算与财务监督是财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根据上级或财政部门要求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就相当于信息化的认识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单位,很多具体干财务工作的人员不是专业出身,还兼任单位业务工作,其财务工作缺乏专业知识支撑,财务核算系统(会计电算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强度,却未能从根本上起到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在提高财务监管水平,资金支出规范,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作用。
1.随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后算账”的核算会计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算账会计”为单位业务发展提供及时、完整财务信息的“参谋作用”受到制约,其财务核算的部分职能将逐步被财务核算信息化(财务机器人PRA等)替代。
2.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发票”“电子发票”等全新的无纸化发票形式的应用,发票流转、储存、查验、比对等管理环境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导致常规或规范的财务支出监督职能弱化。
1.传统的财务监督,将所有报账人员或业务票据视为监督对象,制定各类财务制度、报销规定、业务流程等,对实际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已经不适应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严谨的报销制度、规范的流程固然是财务业务的核心,但同样增加了报销业务的复杂程度,进而降低了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业务的发展。
2.财务人员对单位财务管理、业务发展所需的专业人员认识及定位存在偏差,满足于完成事后监督与核算,与单位业务规范、数据准确、保障高效、资金安全、参谋到位的发展需求不能协同共进,工作责任心缺乏,担心干得越多,毛病越多,不能得到单位领导认可,阻挠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的主动性、积极性。
1.专家型人才不足,目前财务人员大部分是核算型,缺乏能够解决疑难问题和充分利用信息化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家型人才,这也是财务由核算型财务向分析管理型财务转变的瓶颈。
2.复合型人才缺乏,财务信息化业务系统本地化开发方面,缺乏既懂财务专业知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在应用及使用信息化系统过程中适宜本单位、本部门的想法或创新思路难以实现,制约了财务职能转型发展。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职能转变即将到来,财务人员应适应变革,在思想意识和业务处理方法上由传统的算好账和报好税的事后记账、事后监督,转变为满足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分析、风险防控、领导决策参谋兼具的职能需求上来,不能只坐在办公室“按票核算”,要深入了解单位业务及发展规划,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提高财务工作职能转型必然性的认识,从思想意识上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主动实现财务工作职能转型。
1.财务工作职能应当由事后记账核算、监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和业务负责人共享信息平台,以数据分析、原因查找为基础,向事前预测、事中政策法规的执行、资金的支付、发票的取得等方面给予政策指导,业务报销流程再造,动态监控、及时提供预算资金到位、经费收支、风险预警等财务信息,解决经济活动中需要遇到的难点问题,逐步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型。
2.财务人员应深入了解和熟悉单位业务的发展状况,打破财务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之间的隔阂,协调配合单位各业务部门预算编制,通过会计记录,将事后核算和监督,转变为对业务事前预测、事中监督指导、事后分析、及时反馈,分析展现管理信息,识别和评估风险,发挥预算的刚性作用,减少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冲突和不合理现象,为单位管理层决策、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发挥风险预警和防范作用。
1.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带给财务工作的变化,实现本地化流程再造,推动财务工作的规范化、预算管理的规范化、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财务监督、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决策参谋等工作中的作用,实现财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职能的转型。
2.适应业务信息化发展,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随着财务机器人RPA、标准化和智能化业务流程的构建,数字化无纸化报销业务的发展和应用,熟练掌握并充分应用信息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财务人员将会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及时反映并提供单位财务信息,满足单位经济过程控制及决策需要的同时,从事理论研究、分析研判,逐步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职能转变。
3.加强沟通协调,主动了解单位需求,积极提升把握、落实制度能力,保证经济业务程序合法、票据规范、预算科目使用合规;定期或不定期以书面或口头与单位交流、提供预算执行进度分析建议、大型项目(科研课题)设立财务助理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开展规范预算经费管理、绩效管理等政策制度指导沟通,促进财务制度不断完善和业务流程优化,避免以不了解、不知道将事情往外推,为单位推动财政预算管理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财务管理从表面向重过程转变。
1.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单位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匹配的是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也要不断进行优化提升,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和补充,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技能,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积累专业技能,把握财经法规、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业务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为转型提供支撑和保障。
2.了解财务工作发展变化趋势,明确自身定位。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使得核算型财务人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财务人员应针对管理型和参谋型的财务人员发展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分析不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实际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为转型奠定基础。
1.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专业化财务队伍梯队。随着单位改革的深入,资金多渠道、多项目的业务运行现状,财务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建立一支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财务人员培养机制和培养规划,分期、分批、分层次培养满足单位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趋势的综合性财务人员队伍,积极推动财务工作职能转型。
2.优化组织结构,助力财务职能转型升级。优化组织机构,发掘财务人员的专业优势,发挥财务人员各自的潜能,逐步打造有丰富经验的全能型财务人员队伍,实现财务会计职能转型升级。
3.积极参与业务活动,打造复合型财务人员。集中核算下的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单位财务管理,实地了解单位经济业务流程,结合财务专业理论,才能发现问题,满足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需求。
财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分析型转型,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从思想观念转变到业务技能提高,财务人员要保持理性思考和专业判断力,承担起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水平,为决策参谋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等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