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丽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切实强化队伍建设、政策支撑、清产核资、监管措施、路径创新等举措,推动全州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州已有110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总村数的99.7%,有69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强化队伍建设,筑牢发展基础。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大理始终把人才保障放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突出位置,在村(社区)干部选拔任用中,统筹考虑村“两委”人选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优先将政治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并通过法定程序将村党组织书记选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把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具有一定财务会计知识的人才选为监事长,强化“领头雁”培养工程,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全州111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有1104个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同时,州级和县(市)级组织、财政、农业农村部门结合职能职责,认真加强换届后村“两委”成员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政策支撑,精准靶位发力。州委、州政府制定《大理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各县(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的目标。州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用活农村集体“三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重点对村组集体长期闲置仅享受活期利率的资金,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村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通过民主议事程序研究,采取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大额存单等方式提高存款利率,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农户通过开挖“四荒地”但未确权颁证到户的耕地资源,采取因村施策、因组施策,通过民主议事程序研究,由集体和农户签订集体资源使用协议,农户进行有偿使用,增加村集体收入。2022年,全州选择13个乡镇、41个村开展用活农村集体“三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试点,平均每个试点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5万元,2023年全州各县(市)全面推进用活“三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
强化清产核资,规范合同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规范、过程公开、群众参与”要求和“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程序步骤,每年对全州所有村组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债权债务、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并统筹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林草、文旅、教育、卫生等部门开展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逻辑性多部门联动审核校验,最终锁定清查数据,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进行监管。通过清查,及时将7225件经济合同纳入州农村集体“三资”平台监管。对有失公平公正的经济合同,通过民主议事程序研究,采取集体和承包人协商的途径提出解决办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云鹤村2005年将莲花塘发包给本村一农户,承包期为10年,租金每年0.5万元,承包时一次性付清承包费5万元。2016年原承包户和村委会口头协商将承包合同延期到2016年12月30日。到期后,该村多次向承包方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归还库塘使用权,但承包方一直未履行合同归还库塘使用权,也不继续缴纳承包费。清产核资后,经镇村多方协调,收回了莲花塘并进行公开招标,发包收入达16.3万元。
强化监管措施,确保“三资”安全。农村集体“三资”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大理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州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州纪委监委和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下发《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网络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平台,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州、县(市)、乡(镇)三级联网监管,各级纪委监委、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相关监管人员均可进入系统进行查询。目前,全州112个乡镇(街道)、1110个村委会(社区)、14579个村民小组的集体资金38.9亿元、资产114.9亿元、资源2126.5万亩均已纳入农村集体“三资”平台,农村集体“三资”得到有效监管。县市、乡镇(街道)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盘活、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开展农村“三资”提级监督,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同时,将村、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获得的收入及时足额入账,纳入全州“三资”系统规范核算,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批使用,有效维护了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强化路径创新,因村施策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发展路径是关键。大理通过多年的创新实践,探索出存量盘活、股份合作、村企联建、产业带动、异地置业、服务生财、电商营销等多种增收路径并推广应用。各村根据本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合发展要素,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激活内生动力,积极将集体所有的闲置房屋、校舍、厂房、仓库、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等各类集体资产,集体所有机动土地、闲置土地、宅基地复垦后土地等节余土地,通过建设专业市场、标准厂房、圈舍、仓储设施、商铺等,采取出租、联营或自主经营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深挖资产资源潜力,全力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州1110个村级集体的经营性收入总额达22106万元,村均1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