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构建

2023-09-03 16:16李正益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财会学习 2023年19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事业单位防控

李正益 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引言

在事业单位深入改革发展中,各个单位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给予财务风险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强化单位资金管理,防控财务风险,实现单位各项运行活动有序进行,降低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中,部分单位管理人员受到传统理念影响,在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中,缺少完善的工作体系,采用的管理方式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单位整体发展,不利于单位战略目标顺利完成。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概述

(一)内部控制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自身比较特殊,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与企业比较,有着明显差别。在事业单位运行发展中,内部控制也就是结合单位战略发展要求,制定一套比较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引导单位内部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的控制方法,可以帮助单位更好防控与处理各种风险,增加单位整体效益,推动单位长远发展[1]。在建立内控体系过程中,应结合单位所处的市场环境、做好风险预警和评估工作,通过对各项运行活动的追踪调查,促进各部门之间深入交流,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综合管理。通过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为单位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可以降低对单位发展的影响,维护单位整体利益,把风险防控在预期范畴内,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合作与交流,强化监督管理,精准识别和防控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率,对推动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有着现实性意义。

(二)财务风险防范

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让事业单位在资产流动方面面临一定的损失或者影响。为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与管理,需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从事业单位运行发展各个环节入手,科学识别和防控,降低风险发生率,保证单位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维护单位自身利益和资产安全。通过加强财务风险识别和防控,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精准评估,通过内部控制管理,防控各种风险,帮助单位减少损失。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对策时,需要从实际入手,确定好效益和成本、收支之间关系,从经济可行性角度入手,重点思考各种内外因素,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对策,完善相应的工作体系,精准识别和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帮助事业单位科学防控财务风险,为其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

内控和财务风险防控都是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对推动单位发展有着现实性意义。通过强化单位各个环节内部控制与管理,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在完善内控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财务信息整理工作,通过对事业单位运行发展状况的调查,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问题,做好防控工作,引导事业单位长远发展[2]。并且,结合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科学划分管理职责,明确各个部门工作要求和内容,强化监督管理,减少腐败、舞弊等问题发生,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公共职能,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提高群众对事业单位服务的满意度,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事业单位常见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预算业务中的财务风险

预算是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依据,单位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单位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制定良好发展战略,在预算任务下发以后,只能由财务部门随意填报。因为预算编制时间短,财务部门无法深入和各个部门交流,其他部门则认为预算编制应该是财务部门的职责,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使得预算编制质量下降,预算管理目标不够科学,比较随意,严重影响预算管理价值发挥。如果只是安排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财务部门缺少对各个部门工作情况的了解,可能会使得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分配的预算指标不够全面,可能会使得一些部门资金多业务少,部分部门资金少业务多,严重影响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阻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如果预算缺少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会给预算执行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单位同意各个部门随意调整预算,必然会影响预算管理的实效性。一些单位在结束预算编制工作以后,单位领导对决算分析或者决算分析结果没有高度重视,把决算交由财务部门负责,没有按照要求对各个预算执行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导致预算管理水平下降,单位决算和预算脱节。

(二)收支业务中的财务风险

收支业务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风险不言而喻。部分事业单位收款业务并非由财务部门统一负责,而是安排各个部门自行收取,在经营创收方面的收入不入账或者存在两本账目,没有得到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一些单位随意使用各种经费,把经费保存在下属部门中,容易产生“小金库”。部分单位在资金支出申请上不满足预算管理标准,因为资金执行进度管理不科学,使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相互占用,造成资金浪费。一些事业单位在收支业务管理中,没有严格按照“三重一大”机制要求操作,也就是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等,容易产生舞弊、腐败风险[3]。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数额和实际情况不符,预算造假现象比较常见,在预算执行环节中,可能存在虚假票据报销,或者通过其他身份随意占用,将资金存放在“小金库”中。

(三)资产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在资产管理中,主要包含了货币资金管理、实物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一些单位财务部门没有严格按照不兼容岗位充分分离的要求操作,安排出纳人员负责资金支付处理,并且还负责管理账务,一些单位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安排一个人保管收付款所需的各种印章。一些单位在支付过程中,没有严格流程审批,支付过程缺少必要的审批手续和流程,相应的附件不全面。大部分资金使用没有采用集体决策方式,货币资金没有建立对应的台账,或者台账记录不全面,出纳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没有认真核对银行账目。一些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安排监督管理人员对库存现金或者银行余额进行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为货币资金风险出现提供了条件。资产管理不规范,领用和支出没有严格按照审批体系要求建立台账,定期盘点。部分事业单位资产库存不清晰,只是在年底突击购置资产,完成财政资金执行进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资产流失比较严重,进而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三、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构建对策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处理能力

一方面,为了防控财务风险,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明确风险防控管理的必要性。从事业单位角度来说,在财务风险防控中,如果只是安排财务部门参与其中是不行的,还要在各层人员配合下,通过强化内控管理,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从全局入手,及时识别和评估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前防控,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在强化风险防控意识过程中,需要在财务部门的带头下,成立独立的内控部门,充分发挥协调价值,合理分工,明确管理职责。及时防控和识别财务风险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减少损失,推动其更好发展。众所周知,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效果直接受到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应结合会计法相关要求,成立独立的内控部门,安排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定期为其安排各种培训活动,加强绩效考核,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科学防控财务风险[4]。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应做到全员参与,定期进行宣传和教育,制定满足事业单位战略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按照财务风险管理要求,科学划分岗位职责,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支持。

(二)规范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内部控制措施

在事业单位运行发展中,为了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效果,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应结合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规范业务管理流程,确定各项业务活动范畴和管理职责,将业务细化处理,把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控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从预算控制、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等多方面入手,找到风险控制点,优化相应的管理体系,让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不会出现形式化的问题。一方面,认真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各个部门工作职责,科学划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预算管理数据需要交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其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资金额度等科学审核,安排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审批和确定,及时加强预算业务控制管理,定期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考核,及时披露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对内部预算追加相应的工作体系,规范审批流程。另一方面,收支业务一般交由财务部门负责,结合内控管理要求,确定列支范畴,统一列支标准,建立分级审批管理体系,审批人员不会出现越权审批的状况。只有经过审批流程,才能办理相应的手续[5]。事业单位需要将各个业务不兼容岗位职责科学划分,对于长时间从事一个业务的人员,可以采用定期轮岗工作体系,及时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处理。除此之外,政府采购部门应做好资产管理、预算编制交流工作,严格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流程操作。事业单位还要从采购环节入手强化管理,保证采购流程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建立包含了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内部审计等内容的约束制度,对于采购方式应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科学选择,强化内部审计管理,认真履行审批管理职责。

(三)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强化财务风险防范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工作有序进行,如果只是通过创新思想认识是无法取得理想工作效果的,还要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入手,结合战略发展要求,对现有工作体系改革优化,保证内控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一方面,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特殊性质,为了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应加强内控管理和责任追究管理体系建设,科学划分各个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要求,规范管理流程,引导各级人员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操作,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与管理,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对策,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做出的各种重大决策,需要加强风险识别和分析,帮助单位领导及时找到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的不良影响。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和财务风险防控质量得到提高,应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在单位内部成立专业化的监督管理部门,从重大项目入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大目标绩效考核力度

为了促进内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各个事业单位在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从财务风险防控角度入手,把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应用其中,通过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强化绩效考核管理,从根源上促进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实际中,各个事业单位应从实际入手,在单位领导的引导下,由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其他部门一同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核、监督管理等工作,形成集中化管理格局。对于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各个事业单位需要采用适宜的预算管理方式,加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对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实施动态化管理。通过明确预算评价考核指标,对预算执行过程动态考核,及时找到预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处理,全面发挥预算管理价值,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

(五)加强审计监管,优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审计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职责主体,需要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的配合下,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考核。在成立内部监督管理部门时,应保证部门工作独立性,不会受到单位领导层的影响与干预,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将监督管理职责全面发挥,将审计监督工作落实到单位各个层级中,提高单位监督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还要结合财务风险防控要求,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把现代化财务风险管理方式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其中,加强审计模式改革,起到防腐效果[6]。通过建立覆盖单位各项业务的内控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保证单位内控管理目标快速完成,减少风险问题发生。

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内部资产主要由国家所有,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和内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强化管理职责,减少资产流失,事业单位需要从财务风险防控角度入手,科学构建内控体系,优化管理模式,规范内控流程,将财务风险防控和内控工作落实到位,降低风险发生率,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事业单位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