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琬璐 建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企业常用的管理工具之一。在企业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将全面预算管理深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无疑能够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保障。当前,集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在战略分析、组织设置、编制基础、执行管控以及考核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缺失。集团企业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优化方案,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充分发挥预算的管控职能,提升集团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测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企业市场需求,对企业未来一段周期内的经营活动、经济事项进行数据预测,实现对内部资源协调控制的管理过程。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人、财、物以及信息的统一管理,将其渗透到集团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能够为企业经营行为提供规范的管理标准,并为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保障、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评估依据。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其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设定预算目标,将其细化分解到各执行单位,明确预算控制标准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预算目标设定、设置编制基础与标准、编制审核汇总形成预算草案、多方面协调沟通并上下反馈修正方案、最终方案审批及确定;其二,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依照预算标准,对执行过程进行持续监督、差异分析的管控过程。具体内容包括预算执行监控、预算差异分析、预算调整;其三,预算考核。预算考核是总结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分析预算管控效果、实施奖惩的过程。预算考核既要总结预算执行绩效,同时也要关联激励制度,并为下期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集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统筹规划、战略管控,以及报表跟踪。统筹规划是指,集团企业由总部对企业整体预算进行全面管理与控制,依据战略目标制定整体计划,实施统筹管理。战略管控是指,集团企业结合市场环境、战略规划,制定总体预算目标。战略是集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导向。报表跟踪是指集团企业在对下属单位实施预算控制时,要通过报表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持续性的跟踪。通过对投资、筹资、销售、成本等预算的跟踪,能够分析经营状况,加大考核控制力度。
集团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出现预算管理模式与企业管控模式不匹配的问题,预算执行受限,预算管控力度不足。而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集团企业对于自身业务特点、经营管理模式的认知不够充分,尤其是对自身经营战略,缺乏深入的分析。例如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产业的涵盖范围较广、注重综合化的产业发展。此时,集团企业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经营特点,强化战略性管控,提升业务与财务的关联性,关注战略目标的落实,关注重大事项的预算管控。如果此时企业的预算仍然只是关注财务指标的管控,将管理重点落在资金管理、收入管理等控制上,势必造成预算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战略分析不够深入,导致集团预算管理不能够满足自身管理需求,影响预算实施效果。
集团企业在设置预算管理机构时不够科学完善,将预算管理职责全部落到财务部门上,依靠财务系统的组织结构为预算实施提供保障。这种组织设置模式并未清晰地划分预算管理职责,其他部门的参与度较低,且财务部门的管理压力较大。由于参与度低,业务部门在实施预算编制时,对预算的重视度不足,不能够保证预算编制数据的可靠性。财务部门既是预算实施的组织者,同时也是预算执行的监督者,需要完成预算数据汇总、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督等多方面的工作。管理压力较大,不能保证高效的预算管理控制。
预算编制环节是对集团企业经营数据的预计与测算。而缺乏标准的预算编制依据、明确的预算编制基础,势必导致企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降低。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对于经营状况、市场情况、相关政策以及行业环境的分析不到位。资料搜集不全或分析不到位,均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基础条件有据可依,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集团企业在测算方法方面,并未制定明确的基础标准,例如未针对费用项目设定标准限额。缺乏标准化的编制基础,企业只能够依照历史数据粗略地估算编制数据,极大地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集团企业的业务较为多元化,在实施预算管控制时需要将预算执行控制与业务管控联合到一起,增强预算的管控作用。然而,当下企业对于预算执行的管控不到位,预算执行控制效率低,并未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是由于集团企业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不完善。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的系统关联度受限,因此预算编制、审核以及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集团总部难以及时获取下属单位的预算信息,实施全面的预算执行监控。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对业务的管控作用较为有限。集团企业对于业务信息缺乏深入分析,业务流程与预算流程关联度低。业务活动仅在支付环节,审核支出项目是否有充足的预算额度,并未真正在事前对业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强化对业务活动的预算控制。
集团企业在构建预算考核体系时缺乏与绩效考核的连接。主要表现为预算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完善,仅针对财务指标进行考核,并未强化非财务指标考核;预算考核评价的重点较为模糊,仅关注指标完成情况,并未真正考虑考核的激励作用,将考核重点落实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上,依据考核实施的奖惩,多数关注预算执行的差异率,而并不是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升企业预算执行可靠性等方面;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不足,集团企业的预算考核激励措施较为单一,且与员工绩效的关联度较低,并未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集团企业的战略目标,要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落脚点,为实施预算、明确预算管控重点提供支持。
一是深入地分析企业的战略管控模式,将战略目标作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抓手。重点针对财务状况、资金状况、投融资渠道、资产管理模式、费用成本、市场经营环境、政策变化、企业经营特点等展开深入分析。借此确定企业的预算管控重点,实现对企业预算的战略型管控。二是落实全面预算管控重点。结合战略目标,强化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应当着重管控的业务,及对应的业务预算目标。将确定的业务内容,设定为关键性业务,强化目标管控。例如,企业战略重视对外投资,则对应的关键性管控业务为投资预算;企业战略重视资金的管理与筹集,则对应的关键性管控业务为融资预算。针对此类业务,强化预算编制审核,设定的预算目标要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不仅要明确预算管控重点,同时要明确业务进度、业务风险,确保全面预算管控重点的有效落实[1]。三是完善战略型的全面预算管控体系。结合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管理需求,分析自身业务特点以及下属单位业务管控重点。制定针对性的管控策略,从而确保战略目标的落实。例如,针对金融服务业务,提高对成本费用的控制;针对服务业板块,重点关注项目盈利状况。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预算管控策略,既保证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的预算管控力度,同时也提升下属单位的预算管理灵活性,实现业务统筹规划,助力集团企业实现战略的有效落实。
集团企业要优化组织设置,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强化业务部门的参与落实管理责任,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组织设置的科学性。
一是在集团总部需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机构的人员构成,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负责人、资金管理负责人以及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参与,能够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在业务部门的落实。预算管理机构的管理责任在于统筹管理全集团,包括各分支单位的预算工作,作为预算草案审核和调整、监督的主导机构,同时在日常预算执行中,监控指导各部门工作。财务部门作为机构主导,完成具体的工作落实。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主要作用在于参与预算决策、提供可靠的预算数据、强化预算管理成效与部门绩效的联系。二是明确划分预算管理机构中各部门的管控责任。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本部门的预算工作。核心任务在于完成部门预算数据的上报与反馈。同时,对上级、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任务指示进行配合和落实。三是增设预算监督机构。将审计部门作为预算监督机构,实施定期的审计核查。在此基础上,企业可增设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与审计部门形成协力,重点监控预算调整事项,并针对预算问题的整改加大监督力度,保证预算监督体系完善性。
集团企业要科学地建立预算编制基础,规划可靠的预算编制标准,改进企业预算编制工作。
一是重点分析企业经营状况。通过对经营状况的分析,企业要对下一年度的发展状况及经营规划进行可靠的展望与预测。借此,形成预算编制基础信息,为资源配置提供基础性数据。二是重点强化对预算标准数据的设置,根据企业自身状况,确定业务量范围,确定明确的成本限额等。例如,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固定成本设置定额标准,在定额标准范围内控制固定成本;对变动成本确定变动因素及变动比例。三是科学选取预算编制方法。针对不同的业务特点,灵活组合编制方法。例如针对销售预算,采取弹性预算法,考虑不同业务的收入、成本以及利润情况,科学预测销售变化空间;针对成本,采用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结合的方式,固定成本采用固定预算法,变动成本根据业务变动情况,采用弹性预算法。
集团企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预算执行管控。
首先,集团企业要梳理业务流程,确保其与预算管理流程相匹配。与预算相关的各个经营环节如销售、采购、售后、投资、筹资等,均需要梳理管控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借此落实预算管控责任,强化过程性监督。要建立流程顺畅、权责清晰的管理机制,明确预算方案及预算计划,并确保预算分解到年度、月度。同时,持续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针对投资事项还要关注投资收益、回收期等[2]。借助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实现对业务端的预算执行管控,确保预算深入到业务体系中。
其次,集团企业要针对信息系统,完善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的系统关联度,加大对业务数据的监控力度。下属单位的业务系统中,必须嵌入预算管控标准,所有日常业务的管理流程,均需与集团总部的预算控制体系相匹配。例如日常审批要关联预算系统,下属单位要提交业务申请,借助预算审批,强化事前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系统要自动获取业务预算数据,实时比对预算标准,完善对预算的过程性监控。
最后,预算企业要强化执行分析。一方面要召开执行分析会议,分析执行差异,关注差异较大的项目以及对应的责任单位。深挖差异原因,找出关键性节点,精准实施改进对策;另一方面要强化预算执行分析与经营分析的结合。通过预算分析,披露经营问题,了解资产、负债、收入、资金等状况,对经营指标完成状况进行判断,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靠性。
首先,规划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引入定性指标,强化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重视绩效指标的比重;另一方面重视非财务性指标的比重。除关注营业收入指标、利润指标以及成本费用指标以外,还要关注市场增长率指标、学习与成长指标、创新研发指标等[3]。其次,要明确预算考核重点。预算考核重点在于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可靠性、提升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因此,企业预算考核,要结合不同部门的绩效考核要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保证预算考核的科学性,明确各部门的预算考核重点。并通过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保证预算考核关联部门绩效,推动各部门提升凝聚力,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最后,集团企业要优化预算考核激励措施。一是采用递进式的激励模式。设置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的目标,达成目标越高,则获得的奖励越高。二是采用组合激励模式。制定不同程度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组合,给予员工更多的奖励选择。三是强化考核结果应用,重视绩效考核在薪酬奖励方面的兑现,提升预算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各项资源的综合性管理,对集团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靠指导。因此,集团企业要针对预算管理机制,深入挖掘集团管理潜力,不断调整、修正管理策略与方法,打破管理桎梏,凸显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现有问题,集团企业应强化战略管控、优化组织设置、明确编制基础、落实执行监管、完善考核体系,对预算管理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对执行分析漏洞进行可靠监管,打好预算管理基础,推动集团企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