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 艳
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聚焦共同富裕,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发展村级物业、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等项目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经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形成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十法”。2022年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3.21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2亿元。所有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目标,其中128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43个村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强村公司法。由村集体成立强村公司,经营市场风险小、经营收益稳、资产能保值增值的实业投资、物业租赁、物业服务、旅游开发、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凤川街道柴埠村探索安置小区物业“自管”模式,成立村办物业公司——桐庐万洁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引进职业经理人运营管理。一方面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公司经营,节省物业开支。原小区物业费为410万元/年,自2022年4月村自管开始至2022年底,物业费用总开支为235万元,全年节省100多万元。充分挖掘村集体资源,对小区停车位、物业用房、储藏室、电动车充电桩等进行出租,每年租金收入20万元。
统筹抱团法。以乡镇(街道)或者行政村为单位,整合资源,共建项目,共享收益分红,有效破解部分薄弱村地域封闭、资源不足、增收乏力的难题。横村镇城东村、阳山畈村、元村村、东南村、双溪村、华凤村6个村共同出资2500余万元建设农贸市场项目,除城东村外,其余5个村集体经济为相对薄弱村,其中城东村出资1500万元,占股60%,其余村各出资200万元,每村占股8%。农贸市场项目每年收益约250万元,帮助5个相对薄弱村每年增收20万元。
乡贤助力法。用好乡贤资源,建立乡贤助力增收机制。通过宣传引导乡贤反哺家乡,回归投资家乡的产业,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农民增收。百江镇松村村建立乡贤联络平台,并通过平台将村集体生产的龙须面销往杭州,帮助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钟山乡歌舞村创办粽子厂,依托快递“三通一达”的平台,对外利用快递公司的资源推广粽子的销路,年收入达80万元。
宅改增收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整理腾退散乱的宅基地等建设用地,由村集体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江南镇彰坞村以“空心村”整治为抓手,创新推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彰坞模式”,持续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为解决宅基地需求矛盾,村集体建造世居公寓,有偿租赁给世居户。一期项目已实现收益100万元,二期项目预计收益达200万元。
城乡协作法。以城区带山区、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引导经营性收入过百万的村与增收困难村开展结对帮扶,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空间互利共赢。桐君街道浮桥埠村地理位置优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64万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主动对接增收困难的新合乡,以建设物业楼为契机,与新合乡开展结对帮扶。新合乡松山村、新合村、引坑村每村出资100万元共建物业项目,形成收益后,村均年增收16万元。
指标入股法。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村集体将可盘活的村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使用,通过指标折价入股方式,村集体获取稳定的收益分红。莪山畲族乡以土地指标折价入股的方式打造桐庐县首个“飞地入园”项目,将22.3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县里医疗器械产业平台标准厂房建设,每年获取固定收益。其中15.5亩工业用地盘活指标,按每亩60万元、年利率8%的固定收益,宅基地复垦指标6.8亩,按每亩60万元,年利率10%的固定收益,分10年支付给莪山畲族乡及相关行政村。
闲房盘活法。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排,高效整合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生产装备设施等资源资产,通过发包、租赁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富春江镇芦茨村依托山水资源,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村内80%的村民从事旅游业,目前全村共有民宿、农家乐188家和床位4900多张,村集体通过“民宿智脑”数字平台,实现全村民宿的营销和管理网络化。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房屋、溪水等资源,每年增收40万元。
村企合作法。村集体将资金直接入股企业,或者将闲置的土地、厂房、村委会旧楼等通过折股量化方式投入到企业,以资金换股金,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分水镇小源村利用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引进杭州鱼财共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集生产运营、科技研发、示范研学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融合园区。第一期占地约21亩,主要养殖加州鲈鱼,第二期计划养殖淡水龙虾,种植番茄、黄瓜、草莓、生食沙拉叶菜,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带动就业岗位50余个。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固定收益30万元以及净利润5%的分成收益。
项目招引法。将招商引资项目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村集体利用自身资源吸引外部投资,激发村集体增收活力。城南街道将金溪村、金牛村大奇山风光带沿线土地统一流转,合计面积319亩,成功引进中通农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将建成立足杭州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高、商业模式合理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园区。目前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基地全面建成后预计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可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
乡村旅游法。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且相对集中的村,通过发掘人文资源,整合城乡规划,合理拓展旅游线路,创立特色旅游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合村乡高凉亭村以打造生仙里景区为契机,将资产、资源流转给滑雪场配套使用,其中停车场可为村集体每年带来收入30万元,山塘水库用于造雪为村集体每年带来收入65万元。旅游项目带动了民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村集体将自建的牛水坞小木屋租赁给杭州信达旅行社,年收入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