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明(潜山市天柱山林场 安徽 潜山 246300)
红叶石楠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具有很强的萌芽性,而且十分耐修剪,其嫩叶和新梢鲜红亮丽,有“红叶绿篱之王”的美誉,广泛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红叶石楠适应性较强,对土质要求不高,耐瘠薄耐盐碱,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栽培。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园林建设需求不断增加,红叶石楠的园林价值凸显,栽培石楠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增加林农收入。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优良品种苗木繁育技术落后、管理不足等情况,导致品种退化、叶片颜色暗淡、红叶期缩短以及病虫害等问题,本文针对红叶石楠的栽培管理技术加以研究,以期为红叶石楠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市面上常见的红叶石楠品种有“红罗宾”“红唇”“鲁宾斯”和“强健”等,不同品种在叶片颜色、红叶期以及生态特性等都有所不同,可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产目标进行选择,如“红罗宾”适合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栽植,具有生长迅速,耐-12℃低温的特点,个体差异较大;而“红唇”整体特性与“红罗宾”相近,但不耐寒;“强健”萌发力强,枝粗叶大,但红叶期短,一般在3 个月左右;“鲁宾斯”是一种耐寒品种,-18℃低温条件下仍能生长,红叶期较长,可达6 个月,春季叶片显红时间较早,比其他品种能提前7 d左右。
穗条要选择长势良好、粗壮健康、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枝条,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采集,穗条采集后,要搬到大棚内或避风阴凉的室内进行修剪,避免剪后水分散失过大。剪穗要用锋利刀片,剪前用酒精进行消毒,避免病菌感染,上剪口平剪,下剪口斜剪,每个插穗留1 片叶子1 个芽,长度在3~5 cm,同时要对插穗上的叶片剪半叶,减少蒸腾,然后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600~800 倍液浸泡,进行插穗消毒,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在扦插前用5~10 g/kg 吲哚丁酸溶液进行蘸液,促进生根[1]。
如果是露地扦插,要先作床,平整苗地,然后用宽10 cm 左右的木板围出宽1~1∙2 m 的苗床,床间留沟0∙3~0∙5 m,然后将扦插基质填充到苗床中,基质用颗粒细小、没有杂质的红黄土,或者干净无污染、有机质含量低的疏松酸性土,或用泥炭、珍珠岩等作基质。苗床基质厚度8 cm左右,在扦插前用高锰酸钾500~1000 倍液、敌克松800~1000 倍液、甲基托布津800~1000 倍液进行苗床浇灌,进行基质消毒。如果是容器扦插,可以采用蛭石、珍珠岩、泥炭按2∶1∶1的比例配制基质,然后将基质装入容器或穴盘中。
红叶石楠扦插可以在3 月上旬春插、6 月上旬夏插或9 月上旬秋插。适宜的扦插温度为20~30℃,15~35℃区间都可以进行扦插,我国南方地区每年4 月下旬至6 月下旬、8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是红叶石楠扦插育苗的理想时间。扦插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光照不强的条件下水分不易流失,苗木易成活。
露地扦插时,要先将苗床土壤浇灌湿润,然后将插穗按株行距5 cm 左右的标准插入基质,密度控制在400 株/m2左右,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插后再浇透水分,用多菌灵和炭疽福美1000 倍混合液进行喷洒叶面消毒。如果采用穴盘扦插育苗,要先将配制好的基质用100 g/m3的敌克松溶液进行消毒后,再进行装盘,用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便可以扦插,生产中多采用孔深4 cm 的穴盘,每孔1 株,插入深度为1∙5~2 cm,扦插时要注意叶片朝向一致,插后再浇透水,盖上种植布,保持基质湿度,以促进生根[2]。
扦插后14 d 左右插穗便可以生根,这段时间要及时补足水分,保持基质或苗床土壤的湿度在60%~70%,才能很好的促进插穗快速生根,环境相对湿度要维持在85%以上,根据土壤的湿度及环境湿度变化适时浇水,当部分插穗开始生根时,要在叶面水分蒸发完全时进行浇水或喷雾,当插穗开始大量生根,可以在中午前后进行浇水或喷雾,既补充水分,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红叶石楠扦插苗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15~30℃,育苗多在大棚或小拱棚中,如果温度过高(超过35℃),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利用喷雾、遮阳网、通风等措施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影响植株生长,如果温度过低,要增设取暖设施升温,或在拱棚上用棉帘覆盖。
科学的养分供应能促进插穗的伤口愈合,在插后到生根的21 d 内,可采用水溶性氮肥5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当根系大量长出,开始喷施水溶性氮肥100~150 倍液;扦插后30 d,用0∙1%~0∙2%的磷酸二氯钾、氮、磷按1∶1∶1 的比例根外追肥,补充幼苗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3]。
当石楠幼苗长至5 cm 时便可以移栽培育大苗,春季或夏秋季移栽均可,移栽时要关注天气情况,结合幼苗长势确定移栽时间,多选在晴天的下午移栽。新苗地要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养分的微酸性土壤,移栽前先进行整地,进行20~30 cm 深的土壤翻耕,再将土壤耙细整平,开排水沟。作床,床面宽度100 cm 左右。翻耕同时施入基肥提高地力,亩施腐熟有机肥4500 kg 和过磷酸钙75 kg,同时喷施杀虫剂对土壤消毒。移栽时先带小土球起苗,尽量保持根系土球完整,做到随起随栽,如果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去掉包装物脱去营养钵再进行移栽,现在生产中也用无纺布袋育苗,可以直接带袋移栽。移栽先按株行距35 cm×35 cm 或40 cm×40 cm,每亩(约667 m2,下同)约3000 株的密度定点挖穴,然后将幼苗放于穴中,将细土堆于根部,尽可能确保根系舒展,然后轻轻压实,栽后浇足定根水。
移栽后要做好水肥管理,在缓苗期间,连续晴天的情况下,每隔3~4 d 浇1 次水,保证土壤的湿润,利于缓苗成活,在雨季要做好排水,避免积水沤根。移栽14 d 后便可以进行施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幼苗生长,春季每隔14 d 施肥1 次,亩施尿素7∙5 kg,夏季或秋季每隔14 d 施用1 次复合肥,亩施7∙5 kg,冬季要施1 次有机肥,亩用量2000 kg 左右,施肥采沟施,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不可过多施肥,避免烧苗。
移栽后石楠幼苗处于缓苗期,杂草快速生长会对幼苗产生一定的抑制,要及时除草,控制杂草的生长,增加苗地的通风及光照,同时进行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增加透气性,促进幼苗的根系发育。
红叶石楠幼苗生长过程中要进行适当修剪,根据枝梢的分布修剪成合适的树形,以此调节长势,改善叶片间的通风、光照,利于树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能提高红叶石楠的观赏性。修剪时间可以在早春、初夏,也可以在秋季发芽前进行。修剪时要结合枝梢的长势而定,剪去一些重叠枝、过长枝、病虫枝,以去弱留强为原则,合理控制树堂的枝条密度,调整枝条的空间分布,提高树形的美观度。注意在节上0∙5 cm 处剪切,不留枯桩,对于抽梢过快的要分几次摘取,促进新枝分生,避免脱节或树木徒长[4]。
6.1.1 发病规律此病由红叶石楠灰霉菌引起,发病时石楠叶有水渍状斑点,然后斑点扩大,发展成有轮纹的灰斑,扩散至花和嫩枝,最后发展成灰霉层,导致叶子坏死或腐烂。植株生长过度、修剪不当,环境低温、潮湿、光照不足时多发此病。
6.1.2 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浇水,避免林间积水,降低环境湿度,及时清理病枝病叶;在雨季来临前,用多菌灵或其他灭菌剂进行喷施,防止病害发生及传染;发病后可每隔14 d用1%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喷施防治,同时及时补充养分,促进新叶生长。
6.2.1 发病规律炭疽病主要对红叶石楠的茎、叶片产生危害,初发病有小黑点出现,病情加重慢慢扩大,最后导致茎叶坏死,影响红叶石楠的生长。多发生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春季扦插遇多雨天气时易发此病。
6.2.2 防治措施加强林地管理,注意雨季及时排水,降湿环境湿度,扦插结束后要保持苗地的良好通风;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枝,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大面积传播;在病害发生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 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 再喷1 次[5]。
6.3.1 为害规律又称腻虫,是一种以针状刺吸口器对植物汁液进行吸食的害虫,成蚜或若蚜有群集性,多集中在红叶石楠幼芽、嫩茎或嫩叶上,受害叶片出现卷曲皱缩,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导致红叶石楠的观赏性降低。易引发煤污病。多发于干旱季节。
6.3.2 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做好中耕除草,适时修剪,剪除受害枝叶,集中烧毁,降低虫口数;做好天敌保护,少施用广谱性农药,蚜虫天敌很多,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可以人工饲养和释放天敌;春季升温时,可用10%氧化乐果乳剂1000 倍液、马拉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 倍液喷洒防治;3~10 月为蚜虫的高发季节,可喷施蚜虱净或蚜虱灵等药剂,每隔7 d 喷1 次。
6.4.1 为害规律主要对红叶石楠的顶芽、嫩枝等进行为害,严重时整个枝条和树叶会布满该虫,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变色,影响观赏。易引发煤污病。
6.4.2 防治措施春季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或10%~15%柴油乳剂预防;发病时可以采用2∙5%溴氰菊酯2500 倍液、20%菊杀乳油25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 倍液进行喷施,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