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等奎(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 甘肃 平凉 744300)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被称为牛出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良等,牛抵抗力降低时,也能发生自体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播速度较快,致死率较高,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
该病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球形,两端钝圆。病原体不会运动,不会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涂片之后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状态。该病原体对恶劣天气没有抵御能力:若环境一直处于干燥状态(2~3 d),经过阳光直射后,病原体会直接死亡。3%来苏儿或2%氢氧化钠也可以将该病原体杀死。
一般散发或呈地方流行,同种动物能相互传染,不同种动物间不易互相传染。无明显季节性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天气、闷热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病原体存在于健康牛的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中,牛舍通风不良、养殖密度大、饲养管理不到位、营养缺乏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导致内源性传染。
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菌,可污染饲料、饮水、空气,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破损的皮肤易感染,吸血昆虫叮咬也可传播该病。病菌通常存在于牛的肺部或者气管分泌物中,当牛呼吸时,病菌会随之排出体外。部分病牛痊愈后,体内会持续带菌1~3 年[1]。
患病牛体温升高,达到42℃左右,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心率加快,轻度下痢。结膜出现炎症,鼻镜干燥,喜欢静卧不动,行走不便,停止反刍,容易弓背或者低头,食欲明显下降,伴有流口水,口水呈现白色泡沫状态。发病后期腹痛严重,血尿,粪便呈糊状,携带血液、黏液与各种坏死组织碎片,发出腥臭难闻的气味。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发现胃肠黏膜、真胃黏膜充血,肠淋巴结充血肿大,其中脾脏、肝脏有出血点,大网膜出血,有些病例腹腔中有淡黄色腹水。对水肿型病例进行剖检,发现尸僵不全,鼻子流出黄绿色液体,直接切开牛犊下颌、喉部水肿部位置,发现有黄色胶样物体浸润,且胸膜表现出血症状。对肺炎型病例进行剖检,发现牛胸腔内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并混有血液,且在胸膜上覆盖一层纤维素性薄膜,肺脏肝变、坏死[2]。对急性败血症病例进行剖检,发现血液黏膜位置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肿胀,内脏出血。
选择病死牛的肺、脾、肝等病变组织,涂片处理,再以碱性美兰、革兰氏染色,后续进行镜检,发现革兰氏染色镜下出现两极着色,其中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美兰染色镜下同样显示两极着色以及两端钝圆,其中短杆菌为蓝色。综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查、剖检变化总结以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
病牛可以适当灌服EM 原露液,大约20 mL,每天灌服1 次,搭配适量奶粉、补液盐水等,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若是病症比较重且病程较长,可用以下方法治疗。方案一:2 g 浓度10%的安钠咖溶液、2 g 维生素C、500 mL 浓度为25%的葡萄糖溶液;方案二:20 mg 地塞米松、10~15 支160 万单位的青霉素、50 mL 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方案三:500~1000 mL 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方案四:300~500 mL 浓度为10%的浓盐水。静脉注射,每天2 次,具体方案选择以及疗程应参考兽医意见。
若是病症较轻,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措施。选择10~15 支160 万单位的青霉素、10 万~100 万单位的链霉素、2 g 浓度为10%的安钠咖溶液,肌肉注射,每天2 次,可达到较好效果;若心率过快,可肌肉注射4 mg 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每天1 次;若咽喉水肿,可注射剂量为1 mg/kg·bw 的速尿注射液,每天1 次,可起到较好的效果[3]。
5.4.1 抗生素治疗可选择丁胺卡那霉素,药物剂量以15 mg/kg·bw 为标准,选择上、下午适宜时间在牛颈部肌肉直接注射,连续治疗4~5 d,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准备大剂量的四环素等抗菌素完成静脉注射,连续注射4~5 d。处方一:80 mL 巴氏杆菌抗血清,一次性皮下注射;处方二:80 mL 浓度为12%的复方磺胺嘧啶注射液,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每天2 次,接连注射5 d,其中第1 次注射时剂量可加倍。此外也可交替应用头孢噻呋、四环素、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嘧啶钠、恩诺沙星、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菌素。
5.4.2 中医药治疗若症状比较严重,可配合服用一些强心补液,可取30 g 牛蒡子、50 g 马勃、50 g 茵陈、50 g 栀子、50 g 黄芩、50 g 黄连、50 g 桔梗、50 g 金银花、60 g 天花粉、60 g 山豆根、60 g 射干、60 g 连翘,以水煎服,连续灌服3 d,可起到比较好的效果。需注意的是,在药物治疗时及时更换药物,避免病牛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产生抗药性,影响疗效[4]。
为预防外来病源,在引入牛犊时,应做好系统的检查工作。第一,观察牛群外部特征,并辅以对应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对牛群进行抽检,达到抽检合格率才可引入;第二,针对新引入牛群,要求隔离观察时间不低于40 d,参考标准化养殖规范,隔离牛舍与主养殖牛舍间距≥50 m,若是难以隔离,需对引入牛群的牛舍进行病毒消杀,消毒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
消毒可有效预防牛巴氏杆菌病在牛场内大范围传播,在出现病菌后,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6.2.1 环境消毒定期对牛场进行彻底清扫,避免积水、垫平洼地;合理安置杂草、污染物等,避免其持续堆积;消蝇灭鼠,每月固定时间进行药物消杀;新进入牛场的车辆、人员、牛犊等需进行消毒,可在牛场进出口布置消毒池,定期补充消毒液,保持牛场封闭环境的整洁性。
6.2.2 圈舍消毒主要对牛圈屋顶、墙壁以及周边道路进行消毒,特别需注意水槽、食槽等重要位置的消毒工作。
6.2.3 饲养用具消毒原则上按照每周1 次的消毒频率完成消毒工作。饲养人员进入牛圈等生产区域前需消毒,并佩戴专业鞋帽。可根据养牛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消毒频次、更换消毒方案,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5]。
在疫苗接种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对已经确诊或者疑似患牛巴氏杆菌病的牛只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牛群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每次注射5 mL;第二,针对体重不足100 kg 的牛,选择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4 mL 牛疫康,若体重超过100 kg,可注射6 mL牛疫康。疫苗效力可持续9 个月左右,需把握好疫苗注射间隔。
6.4.1 做好运输管理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需细心管理牛群,如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及时补充水分与饲料、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状况。
6.4.2 做好环境管理注意清洁环境,在天气变化时注意控制温度,避免出现短时间内冷热迅速切换的情况,可辅以相应的保温、保冷措施;天气好的情况下需注意通风,若条件允许,可让牛出牛舍自由活动;牛场应尽量远离有毒气体、烟尘等污染源。
6.4.3 饮食管理非必要的情况下不频繁更换饲料,以防牛群不适应,因饮食问题引发牛巴氏杆菌病。
6.4.4 加强健康管理若是养牛场配有兽医,需要求兽医每天进行体况检查,每月进行牛场全部排查工作,排除可能引发牛巴氏杆菌病的因素,实现提前预防[6]。
以甘肃省泾川县一例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展开分析,建议结合病例的实际情况落实各项治疗措施,并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以达到对牛巴氏杆菌病的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