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2023-09-02 04:02:54寇文彬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目B型A型

寇文彬*

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该疾病即使达到临床治愈标准,预后仍存在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情况,而转移部位又以肝脏、肺、骨较为常见[1-3]。在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中,因早期并无明显不适,仅在中晚期逐渐显现黄疸、腹水等临床症状。在临床对其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式较为多见,其中应用频次较多的诊断技术又以多层螺旋CT为主。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病灶形态、数目、大小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明确患者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促进疾病检出率。基于此,选取我院72例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分析多层螺旋CT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我院72例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1.97±3.65)岁;病灶部位:左侧7例,右侧18例,双侧47例;免疫组化结果:Luminal A型9例,Luminal B型32例,HER-2过表达型18例,TNBC型13例;不同分子型病灶个数:Luminal A型36个,Luminal B型224个,HER-2过表达型213个,TNBC型145个;病灶大小:≤2cm 560个,>2cm 58个。

纳入标准:经病理活检、影像学等检查被确诊为乳腺癌肝转移瘤;均存在乏力、腹胀、发热等临床症状;无其他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既往存在放、化疗史;其它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生命体征不稳定。

1.2 方法多层螺旋CT:取仰卧位,予以德国Siemens双源64排螺旋CT对患者腹部及全肝进行扫描,具体参数为: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管电流180~220mA、管电压120kV、层厚8mm、层距8mm,腹部多层螺旋CT平扫,主要查看患者病灶分布、数目、大小等信息。然后行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将80~90mL非离子碘对比剂碘佛醇注射液以2.5~3.0mL/s速度注入,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时间分别为25~35s、60~65s、160~180s,主要查看患者病灶强化特征。多层螺旋CT成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判定。

1.4 观察指标(1)肝转移瘤分布、数目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统计对比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肝转移瘤分布、数目情况。(2)病灶大小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统计对比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的病灶>2cm、≤2cm情况。(3)病灶边界、形态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统计对比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病灶边界、形态情况。(4)密度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统计对比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囊变情况。(5)强化特征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统计对比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环状强化、结节样强化、不典型强化情况。(6)典型病例。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肝转移瘤分布、数目同分子分型的关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分布主要以全肝为主、数目主要以单发为主,但不同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分布、数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肝转移瘤分布、数目同分子分型的关系n(%)

表2 病灶大小同分子分型的关系n(%)

2.2 病灶大小同分子分型的关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病灶主要以≤2cm为主,但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2.3 病灶边界、形态同分子分型的关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形态多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但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分子分型肝转移瘤边界主要以模糊为主,且Luminal B型模糊者82.14%均高于Luminal A型55.56%、HER-2过表达型50.23%、TNBC型13.10%(P<0.05)。见表3。

表3 病灶边界、形态同分子分型的关系n(%)

2.4 密度同分子分型的关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病灶主要以低密度为主,且Luminal A型97.22%、TNBC型96.55%均高于Luminal B型58.48%、HER-2过表达型54.46%(P<0.05)。见表4。

表4 密度同分子分型的关系n(%)

2.5 强化特征同分子分型的关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主要以结节样强化为主,且HER-2过表达型86.85%均高于Luminal A型75.00%、Luminal B型78.57%、TNBC型76.55%(P<0.05)。见表5。

表5 强化特征同分子分型的关系n(%)

2.6 典型病例Luminal B型肝转移病灶边界模糊,病灶呈相对高密度,见图1~图2;Luminal A型病灶呈低密度,而白箭头瘤灶中央,其密度更低,见图3;TNBC型类圆形转移病灶,边界清晰,瘤灶密度较周围正常肝实质低,见图4~图5;HER-2过表达型病灶呈等密度,见图6。

图1 Luminal B型。

图2 Luminal B型。

图3 Luminal A型。

图4 TNBC型。

图5 TNBC型。

图6 HER-2过表达型。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分子水平高度异质性的全身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是在家族史、过早生育、流产次数较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4-6]。因其并无特异性症状,故患者常将其忽视,促使疾病可进行性发展,癌细胞利用血液、淋巴等进行转移,对患者肝脏、肺等部位造成一定影响,并逐渐形成肝转移瘤[7-9]。而参照ER、PR、HER-2、Ki-67表达水平,可将其划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4种类型,而不同分子分型之间,其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或会存在差异[10-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分布主要以全肝为主、数目主要以单发为主,但不同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分布、数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分布、数目无明显关联。同时,本研究数据,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病灶主要以≤2cm为主,但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病灶大小无明显关联。肝脏具有门静脉和动脉双重血供,也因此恶性肿瘤可通过肝动脉、肝门静脉以及淋巴管转移至肝脏。在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中其转移途径多为经肝动脉血行转移,故而肝内多发,且分布较为均匀,而瘤细胞转移至肝脏的时间越长,病灶体积越大。本研究数据,不同分子分型肝转移瘤边界主要以模糊为主,且Luminal B型模糊者82.14%均高于Luminal A型55.56%、HER-2过表达型50.23%、TNBC型13.10%(P<0.05),且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病灶主要以低密度为主,且Luminal A型97.22%、TNBC型96.55%均高于Luminal B型58.48%、HER-2过表达型54.46%(P<0.05),表明不同分子分型肝转移瘤边界、密度具有一定差异。分析原因为癌细胞在利用血液进入肝脏后,会于小动脉内沉积并生长,而由于此处血供较为丰富,肿瘤所含实性成分较多,同临近正常肝实质比较并无太大差异,故而病灶边界多较为模糊。而肝转移瘤的密度则是通过与临近实质密度进行比较所得,故而不同分子型乳腺瘤肝转移瘤的密度同肝脏背景及肝转移瘤的血供存在一定关联。本研究数据,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主要以结节样强化为主,且HER-2过表达型86.85%均高于Luminal A型75.00%、Luminal B型78.57%、TNBC型76.55%(P<0.05),证实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强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节样强化可细分为两种,延迟期结节样强化与动脉期结节样强化,两者均与病灶对肝内血管造成包绕,瘤灶供血较为丰富有关,而两者的主要瘤灶供血分别为门静脉供血与肝动脉供血。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促进乳腺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为疾病确诊提供多方面信息,辅助临床对疾病进行诊疗。

猜你喜欢
数目B型A型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中学化学(2024年4期)2024-04-29 22:54:35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B型血的忧伤你不懂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09
牧场里的马
千万别对B型人表白
DF100A型发射机马达电源板改进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