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娟
“棉花糖”“冰淇淋”“中国地图”……这几天,北京蔚蓝的天空中,多姿多彩的云霸屏了朋友圈:好美的云彩啊!
“所谓观云的好时节,主要看你想看什么样的云,如果是看蓝天白云,肯定是在秋季,天高云淡,看云相对比较好。现在是初夏时节,北京常常处在高空北风路径上,此时天气晴朗为主,又不时有短暂午后雷阵雨刷洗天空,并且带来了水汽,使得天空背景更加清澈,天空中的云要比其他时候更丰富多彩。”气象专家朱定真解释,最近东北地区高空冷涡天气的存在,会使高空大气温度明显偏低,从而使高低空气温差变大而造成大气的不稳定,此时极易产生空气上下的热对流。夏季强烈辐射导致低层空气受热上升,遇高层冷空气凝结后便形成云。午后对流可以发展到很高的高空,会形成如山似塔的积雨云,带来雷雨等强对流天气。
目前,北方午后经常会有雷阵雨,使地面存在水汽蒸腾效果。相对来讲,蒸发到空中的水汽比较丰富,再加上这些天,高空冷涡相对稳定输送来了有利于凝结成云的冷气流。所以,公众便有机会看到了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对流云。
朱定真说,虽然东北高空冷涡天气四季都有,但初夏时节与地面辐射增温相遇往往表现得更突出,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气流上升运动。
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简单而言,云是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不同形状的小冰晶,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云随着气流的变化可以形成各种形状,因其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物理过程等而分为“三族”“十属”近30种。“实际上,一年四季的云,由于不同地理位置,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也会有明显差异。”朱定真说。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虽然看不见天空中的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预测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经验,并将其编成谚语。那么,它们真实可信吗?
这些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当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积累了足够热量的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