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勇攀专业技术高峰。”这些铿锵话语,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全国劳模、齐鲁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王亮宣讲时的肺腑之言。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他利用工余、业余等时间,通过小型多样、灵活分散的宣讲形式,把理论知识送到车间职工心坎里的同时,也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刚进入公司的时候,王亮为了快速掌握电气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多看、多想、多问,经常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师傅请教,有空就看书研究。有时工作太忙,王亮就利用下班时间学习,有时为了研究一个问题,经常挑灯夜战。就这样,他慢慢摸透了公司常规产品的电气控制原理,熟悉了上百个电器部件,能够排除一些简单的机器故障,当时的王亮就觉得每天都有新收获,天天过得很充实。一起入职的三个大学生里面,只有王亮自己坚持了下来。他一直把老一辈工人师傅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当作自己遵循的准则,并一直默默坚守,直到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机床制造行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 余年的发展中,威达重工从一个生产农机具的小厂,成长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30 强,产品在汽车、模具、工程机械、医疗、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和王亮等技术人员坚守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创造密不可分。
“经过我们调试的机器,相对于传统数控机床,响应速度上特别快,既兼顾了精度,也实现了高速的目标。”在高速状态下实现高精度加工,一直是行业难题,也是王亮一直在挑战的课题。2017 年,企业接到一份订单,当按照要求生产出第一个模具后,客户临时提出新要求,将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从0.008 毫米提高到0.005 毫米。3 微米的差距看似微小,但在机床加工领域却是巨大挑战。王亮思考了很久,最终下定决心带领团队完成这项任务。为此,他做了一个极其精密的测针,用来监测机床设备,和同事们不断调试机床参数。同事吕亚洲说:“那段时间就是一直失败了再调试、失败了再调试。”最终,王亮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5 天,经过300 多次调试和600 多项技术改进,终于将符合客户要求的试件成功下线。
智能化是制造业的未来,也是机床制造的新方向。作为一名机床技师,王亮的目标是赶超国际水准。在他的理解中,工匠精神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更需要改进和创新。“数控机床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高精度的设备属于战略物资,很多东西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2020 年全省重大专项中,由他领衔的技术团队实现了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在精密数控机床领域的成功应用,这也是大推力直驱技术在国内数控机床上的首次应用,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王亮深知,现代企业的各项发展依靠全体配合、讲究团队精神。作为个人,要把自己融入国家中,把奋斗融入时代大潮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以外,总是不忘团结带动身边人。依托“王亮创新工作室”,他开设职工讲堂,鼓励大家创新创造,让更多产业工人一起进步、共同成长,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公司开展了以王亮为核心的“名师带徒·匠心传承”活动,从党员骨干中为员工配备工作和生活导师,逐渐形成了尊重劳模工匠、崇尚劳模工匠、学做劳模工匠的浓厚氛围,让技能吃香、勤奋立身、创造有位成为共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王亮的带动下,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有17 名技术骨干被发展为党员,形成了以党员为核心的省级以上劳模工匠技师团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