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文
秘密的地方(节选)
林清玄
在我的故乡,有一弯小河。小河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小野花的田原。
……
那条河,一直是我们居住的村落人家赖以维生的所在。种稻子的人,每日清晨都要到田里巡田水,将河水引到田中;种香蕉和水果的人,也不时用马达将河水抽到干燥的土地;那些种青菜的人,更依着河边的沙地围成一畦畦的菜圃。
……
我几乎每天都要走过那条河。上学的时候我和河平行着一路到学校去,游戏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河里或河边的田地上;农忙时节,我和爸爸到田里去巡田水,或用麻绳抽动马达,看河水抽到蕉园里四散横流;黄昏时分,我也常跟母亲到河边浣衣。母亲洗衣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跑到堤防上散步,踮起脚跟,看河的尽头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文章气势,一般指文章所蕴含的力量,气势“犹之作字者,气不贯注,虽笔笔有法,不足观也。”(曾国藩)排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用得好,能增加文章的灵动,让文章更有穿透力,更有气势。
在汉语修辞史里,排比可谓源远流长,先秦典籍已广泛运用,《诗经》里大量使用排比手法,“赋比兴”的“赋”就是铺陈、排比的意思。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著名的排比句,如《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
《秘密的地方》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怀念家乡的散文作品。作家采用排比的手法开篇,“小河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小野花的田原”一句,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种稻子的人”“种香蕉和水果的人”“那些种青菜的人”的日常举动,反映出小河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上学的时候我和河平行着一路到学校去”“农忙时节,我和爸爸到田里去巡田水”“黄昏时分,我也常跟母亲到河边浣衣”,叙述了自己与小河的关系……通过这些排比句,我们不难理解作者对小河深厚的情感,同时被这种情感深深打动。轻轻地朗读文中的排比句,我们还能感受到汉字独特的音韵之美。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光添彩。
在写人物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从不同角度将人物特点刻画得细致深入,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同学作文中是这样描写好朋友的:“我的好朋友长得很可爱,她的头发长而卷曲,像绿萝长长的藤蔓;她的眼睛亮亮的,像天上闪烁的星星;她的身材瘦瘦的,像生机勃勃的小树苗……”
在写景时,人们常常用到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中就有这样的排比句:“这地方的火烧云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样就将火烧云五彩缤纷、变化多端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说理的时候,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释道理时更加鞭辟入里,能增添说理的气势。如某份报纸上的这段文字:“面对难啃的骨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迎难而上、绝不退缩;面对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有当仁不让、义不容辞的勇气,维护公平与正义;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发扬奋不顾身、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精神!”说理充分透彻,读起来铿锵有力。
4.运用排比抒情,情感表达强烈
用排比抒情,情感层层递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朱自清《匆匆》一文的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排比抒情,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意境,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怅然。
同学们,读了很多运用排比的句子之后,是不是也跃跃欲试?那就赶紧练习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