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殡葬题材电影的艺术处理手法
——以《人生大事》为例

2023-09-02 06:16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生大事小文题材

姚 北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一、绪论

殡葬行业是国产电影较少触及的题材之一,尤其还作为国人极忌讳的题材,《人生大事》的故事却此以为切入点,描绘了一段平凡小人物们的生活和成长故事。与传统的喜剧相比,“殡葬”题材的喜剧电影相对冷门,然而《人生大事》以其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挖掘到了这个冷门题材中独特艺术价值,不仅展现了特殊行业的容貌,而且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展现真实的人性和社会风气。这么一个特定题材的电影,能够实现其商业价值,并非观众对主流题材影视作品的视觉疲劳,而是恰恰说明了《人生大事》的艺术处理手法和商业包装模式契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

让冷门题材电影符合国人主流审美,是殡葬题材乃至所有冷门题材电影的必要举措。首先,殡葬行业电影中的强边界化是人为界定的,虽然大部分殡葬题材电影都有着极强的记录性和专业性,但是在具体的艺术叙述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否则就失去了表现特定主题所带来的独特艺术色彩。其次,对于表现殡葬题材所附加的一系列艺术手法不能完全脱离现实,附加的情感元素和叙事手法应该具有现实主义。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殡葬题材电影,就能总结出殡葬题材电影创作的方法论。

二、艺术处理分析

冷门题材电影在影视艺术史和影视艺术的整体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冷门题材电影的制作和顺利上映乃至实现其商业变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了大众审美的变化趋向。大众对于殡葬题材电影这一特定类型电影接受度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与导演艺术处理的应用、电影视觉技术的成熟、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演员表现力度的呈现等多个因素息息相关。

1.边界模糊

《人生大事》的艺术表现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殡葬题材电影。与日本殡葬题材电影《入殓师》不同的是,《入殓师》记录了殡葬行业入殓师的种种经历,主角从一个演奏家到入殓师,从刚开始的反感和拒绝到后来的接受与认可,这种带有记录性和为我们非常直观展现出殡葬行业从业者的方方面面,而《人生大事》则是融入了更多社会化的元素,将单一题材所限制的作品内核尽可能地拓宽,尽量去模糊殡葬题材电影的边界,去挖掘影片所表达的更多可能性。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影视作品追求的是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采用非传统的混搭方式,以似是而非的模糊感取代准确的清晰感,以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的边界,形成多元化的艺术风格[1]。

与国内《哀乐女子天团》《吉祥如意》等优质影视作品不同的是,《人生大事》用极其戏剧化的叙事方式和艺术化的处理手法来减轻死亡带来的残酷,将殡葬题材尽可能地模糊化,拍出了人间烟火气与社会温情。

在人物设置方面,许多物品作为一种关联性极强的意象也能够代表出影片人物之间的关系。其中三妹与小文之间的关系可由紧箍手镯所代表的孙悟空和红缨枪、双丫髻所代表的哪吒之间的强烈对抗表现出来。小文的手表象征着对外婆思念,她与外婆的人物关系也贯穿影片始终。莫三妹和父亲反复争执的房产证也象征了父子间的矛盾关系,而莫三妹和女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组重要的情感对抗。这些重要的人物关系都将殡葬的主题弱化,更好地为导演所表达的思想服务。

2.角色安排

影片中每个角色安排都十分巧妙,他们各自承载了人生各个阶段所代表的情感关系。各种人物的矛盾也复杂多样,这种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小人物鲜活的群像折射出人生百态。

影片安排了性格各异的市井小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讲述小人物的成长,进而传递治愈、温暖的主题。其中的角色的进场、退场也有着深刻的含义,用这些人物的矛盾关系和戏剧化冲突映射出中国当代社会和家庭的现状。通过女友的离开、小文的出现,以及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算得上“狗血”的事情,乃至最后父亲的去世,莫三妹也逐渐获得了担当,也明白了人生除死无大事,表达出中国式温情的核心旨意。

《人生大事》影片中值得一提的是小文这个角色,通过一个小孩来中和影片中“死亡”带来的恐惧感,在剧情僵持的地方也通过小文的出现来推进故事的发展。观者也能够切切实实地看到武小文这个角色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她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也会能够在影片中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成长和感动。

莫三妹的父亲老莫是导演安排压阵的角色,一个存在喜剧元素的故事里,需要一个略带严肃甚至刻板的角色,让故事整体基调均衡,不会变得过分轻浮。而老莫作为殡葬资深从业者的身份也紧紧回扣了电影题材,不至于让电影的核心过于偏散。同样,他的退场也是完成剧情闭环的重要安排。

跟随角色的演绎和剧情的深入,观众能够看见每个的归宿和结局,在角色的一言一行中也能够看到观者自己现实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的共振情绪,电影也随之深入人心。

3.视听语言

《人生大事》的视听语言极富生活化并且存在诸多的细节化处理,影片的视听语言带有极强的真实性。拍摄时大量使用自然光让影片更有质感,皮肤的纹理在灯光下显得尤为真实。拍摄时采用手持摄影进行跟拍也能够抓拍到人物瞬间的感情变化以及人物的内心,特写镜头的使用进一步放大了人物的情绪,也让观众的目光更加聚焦。这种质朴而生动的刻画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也拉近了与观者之间的距离。

影片的置景方面,导演对“上天堂”店铺中的布置具有鲜明的生活特色和职业特征,凌乱而逼仄的小屋子和屋内物件的摆放有着很浓郁的殡葬职业氛围,这些人物生活中的殡葬元素较好地呈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

除此之外,电影的配乐与所对应部分的画面十分契合,例如莫三妹抬棺喊号子时,肃穆的神情、庄严的号子、冷色调的全景镜头,那种充满了肃敬的仪式感和严谨的职业精神,令观者肃然起敬又不禁万分感慨,这种处理能够很好地将观

4.情感寄托

电影《人生大事》中的带有情感寄托的叙事意象丰富,这些意象组合构建出一个庞大而多姿多彩的隐喻世界,通过那些散发着本土文化和烟火气息以及人文关怀的意象,表现出独特的、有生命力的、富有情趣的艺术内涵和现实意义。影片整体叙述结构以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双线形式进行展开,具体呈现了莫三妹和武小文他们各自的生活际遇和情感世界,影片以莫三妹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情况和职业发展轨迹为主线,以武小文的亲身经历为辅。电影中的诸多场景和物件都有着深刻的情感寄托和丰富的人文特质,这些构成影像世界并非具体的房舍但却是充满着寄托感和民族情感的,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精神栖息地,同时,影片中所呈现出的“家园感”也让观众感受到满足,在观影体验中得到归属感。

电休克治疗是所有抗抑郁治疗中,有效率和缓解率最高的治疗,70%-90%的患者病情有改善。因此,难治型抑郁症患者可考虑使用电休克疗法。电休克疗法对一些严重抑郁症患者特别有效,可作为初始治疗方案。ECT治疗的副作用包括认知损害和遗忘等,一般在治疗结束后恢复。因此,电休克疗法整体上较为安全。

《人生大事》对现代化街道和摩登都市的车水马龙式的描写很少,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只能容一辆车通过的狭小弄堂,周围则是老式居民楼,这也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它寄托了当地市井百姓的热闹和喧嚣,更是底层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承载了一代代人的独特记忆。这些充满寄托感的楼房屋舍很容易就唤起观者最深处的情感记忆,进一步打动人心。影片中民居大多居住的是那些老旧的低层居民楼,表现的是延江市里老百姓破败而繁重的生活状态,同时映照出主人公莫三妹生活的无序,侧面表现出小人物内心的孤独感。莫三妹的房间存在着殡葬物品、西游记相关物品等诸多传统元素,这些都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特色印记和独特标志,影片既体现出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也渗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持久的文化内涵。

影片中殡葬元素众多,所涵盖的范围广泛,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和寓意。例如寓意为逝者送财而在火盆里烧黄纸;作为逝者陪伴的纸人和纸物件;送别逝者时喊的哀悼号子;以及为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而必须流泪、大声哭喊的哭丧;守护逝者亡灵的守灵;手表电话寄托着对小文外婆的追思;烟花象征着转瞬即逝的美好和恒久的希望、美好;布老虎代表着童心;房产证则象征着儿女对财产与住所的渴望;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多重元素,不仅成为情节衔接的桥梁,还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组合电影时空、表达情绪转化的关键枢纽。

影片中有几个十分重要的带有情感寄托的意象。有代表着束缚感与责任感的莫三妹的紧箍手镯和小文的象征冲破桎梏精神的红缨枪,这两个带有极强暗示色彩的物件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莫三妹与小文之间的最初的关系也由孙悟空和哪吒的对抗表现出来,但与此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双向救赎。在影片开场,武小文的第一次登场,是在小文外婆去世的颇为混乱的现场:一副哪吒造型的武小文以“老子”自称,并且狠狠地咬了莫三妹一口,给莫三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剧情推进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都不像是一对父女,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都是被抛出了传统中心价值系统的叛逆者和边缘人。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哪吒是女娲补天的六块灵石的一部分碎片所化的灵珠子的转世,孙悟空则是女娲补天用剩下的第七块灵石所孕育的,他们二者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在命运方面,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天庭的边缘人和反叛者,哪吒闹海,是规矩的反抗者和破壁者,但是最后又融入整个神仙体系中。受到规训与惩罚的叛逆者们,又成为《人生大事》中的莫三妹和武小文。边缘化的殡葬题材,面对逝者的生命感悟,武汉充满地气的市井小巷,只是改了头换了面的西行路、梁山泊和大观园而已[2]。

影片中存在着一个美好的比喻,莫三妹也将外婆的去世伪装为美丽的童话,将逝去的人比作天上的星星,将殡葬行业从业者比作种星星的人。星星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和美好祝愿,也将殡葬这个行业赋予了一层更浪漫的含义,殡葬师所给予的是死者最后的体面,是对所有逝者最后的尊重和交代。导演想表达的就是职业不分大小、高低,每个职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是社会运作中重要的一环。

5.风土人情的再现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发生的地点设定在虚构的延江市里,里面的对话也多采用湖北方言。除此之外,影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方言,有湖北话、四川话、广东话、广普等等。在电影的台词表述上使用方言,会让人们觉得更加贴近现实从而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和共情,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投入。同时,使用大量的方言能进一步减弱因电影题材而给观众带来的距离感和恐惧感,让观者更能深入地理解影片的内核和导演的思想。

在具体的表达方面,导演安排莫三妹通过“汉骂”来进一步传达情感,所谓“汉骂”就是湖北武汉话中用来骂人的话。这种略带粗糙和野蛮的言语表达使得观者与剧中角色的情感更能贯通,也表明了电影的现实主义特征和生活化气息。即使是影片中的普通话,也大多是带有荆汉味道的普通话。这样的语言表达状态最大限度地演绎与再现武汉市民生活。影片中人物的刻画和塑造也因为语言的应用,具有更为具象的形象。

这种高明的处理手段使得电影台词表达融入更多乡土气息和“烟火气”,一定程度上再现了风土人情,更便于观者和电影中人物同频共振。

6.死亡教育

《人生大事》影片不仅有着艺术价值,也有着现实意义,它是一堂优秀的死亡教育课,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我们在死亡教育这方面实在非常缺乏。这一点可能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中国文化是一种由儒家文化主导的世俗文化,缺乏终极关怀和彼岸求索[3]。

在武小文这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的视角中,她并不知晓生与死究竟是什么,对于人的逝去这个概念非常模糊,以至于小文始终认为外婆会回来,一直在追问外婆的去向。孩童的无知和天真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角莫三妹则用委婉的方式不断教导小文,给娃娃取可爱的名字、告诉小文外婆变成了星星,这种温柔呵护方式冲淡了死亡的阴影。

影片中总共出现了五场葬礼,分别是小文外婆的葬礼、与小文同龄小女孩的葬礼、要活出丧的刘爷爷的葬礼、三妹前女友的丈夫的葬礼、三妹父亲老莫的葬礼。可以看出,影片并不忌讳死亡,而是直面它,导演大胆地将一场场葬礼安排为一次次的死亡教育课,影片中的人物和观众也在随着一场场葬礼的举行而逐渐成熟,慢慢领悟人生的真谛。

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死亡和葬礼,看似在告诉人们死亡的恐怖以及它的无处不在,实际上却在告诫人们要如何好好生活。在后疫情时代,死亡成了一个悲壮但并不算少见的话题,人们面对生死甚至已经开始逐渐麻木。正如电影所要传达的,一味麻木永远不是最佳的解决途径,只有直面死亡,才能不惧死亡。

结语

综上所述,《人生大事》影片的诸多艺术处理手法,能够较好地为阐释主题、表达导演思想、吸引观众眼球而服务。其中,富有特色的是模糊殡葬类型电影边界的手法,使其融入更多社会元素以减少题材的限制,尽量消除大众对于殡葬的忌讳和误解,从而使得电影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富有乡土情怀和烟火气息的台词表达也是现实主义电影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人生大事》作为一堂生动感人的死亡教育课,更是提升影片深度的所在,它所带来的现实意义不仅仅流于表面,也能够让大众不断思索,在观影体验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悸动。《人生大事》正是因为这些独到的处理方式,成了一部引人深思的优秀商业电影,通过分析和借鉴这些艺术处理,我们能够看到殡葬题材电影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也能够总结出一些更好地处理这类电影的方法论,为更好地破除冷门题材电影不卖座的难题做出贡献,为中国电影艺术乃至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人生大事小文题材
《人生大事》8·5登陆北美
《人生大事》朱一龙
恋爱遭遇不婚族,怎么办?(一)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天门石
鲤鱼跳龙门
七步之才
骆驼之死
事半功倍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