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吴海练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党支部的高质量建设中。
为掌握当前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情况,笔者对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以学院目前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学生面临的多重考验和危险增多,加之在思想、认知、心理方面的不尽成熟,“四史”学习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参与调查的学生对“四史”学习教育的了解程度不高,“一般了解”的占绝大部分,有75.38%;认为学习“四史”对自己能起到积极作用、“四史”精神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比重相对较低,不到70%;认为目前对“四史”理论学习不够扎实的学生占54.66%,认为理论与实践未能充分结合的占59.18%;另一方面,与之矛盾的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四史”学习非常重要,占86.15%;愿意了解“四史”具体内容、认为目前学院开展“四史”学习效果到位的比重较高,占80%;认为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落实学习很有意义和效果较好的,占84.08%。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可以认为学生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取得的成效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差距。一是学习教育氛围不浓,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有20.51%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四史”学习教育习惯性地侧重于理论传授与灌输,孤立地对待“四史”学习,集中学习史实相对较少,专题讨论不深、不透,讲解不够具体;有42.5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对“四史”学习有要求,但是对具体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效果欠佳。二是实践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实践教育载体。有51.28%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观方面是学校学院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未能引领广大学生投入实践活动中,开展实践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有56.92%的被调查者认为客观方面是“四史”学习教育渠道单一,未能充分利用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先进示范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没有真正结合实际开发适合学生的“四史”教育资源。三是学习践行力度不足,理论难于指导实践。有62.56%的被调查者认为局限于党支部工作条件,活动形式有限。学生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尚未养成辩证看待历史问题、认知当下、展望未来的思维习惯,导致“学习”和“运用”之间欠缺纽带与衔接,“四史”学习结果未能充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也试图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四史”学习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实践路径,这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正面回应居多,在被调查者中,有79.49%的学生参与过“四史”学习教育的相关活动;有93.34%的学生愿意参加学习;有91.28%的学生认为“四史”学习教育对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有很大意义或者效果很好;认为通过学习“四史”可以弘扬红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端正入党动机的学生占比分别为90.26%、89.23%、83.5%和83.08%。
大学阶段的“四史”学习教育重点在于结合党的百年征程,掌握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开展“四史”的反思性学习和实践性感悟,引导学生党员矢志不渝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一)深刻认识学习“四史”的重要性。抓住重要节点,把握关键环节,依托“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在培养教育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让青年学生通过真正理解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培养自觉的历史意识,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参与感。
(二)深刻认识学习“四史”的延续性。将“四史”教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纳入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之中,尤其作为学生党员,更应该把学习“四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重中之重,努力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
(三)深刻认识学习“四史”的实践性。通过讲党课、知识竞赛、实地参观、文艺展演、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形式,深入发掘身边红色资源,发挥“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的作用,开展主题鲜明的“在党旗下成长”活动,铸就青春鲜亮底色,助力“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厚重感、仪式感,增强开拓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四)深刻认识学习“四史”的能动性。坚持上下联动,激发学习热情,聚焦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在“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前提下,发挥青年学生的独特优势,允许多元化的“自选动作”,积极传递青年心声,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明理以悟道、增信以强志、崇德以修身、力行以报国。
课题组对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措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认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现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多元融合,在充沛的史料支撑下能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培养爱国爱党情感。
(一)与长效机制建设相融合,保障“四史”学习力度。坚持从示范带动,带头读历史、学历史、讲历史,形成同心共学的互促局面。从学生党员“以生为本”的主体性视角出发,与当前时事政治紧密联系,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教育方式将主要内容和实践载体细化到每位党员,适当充实文字记载内容,实现“四史”学习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与疫情常态化管理相融合,体现“四史”学习温度。珠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疫情期间的校园常态化管理明确要求减少非必要的密集活动。因此,要着重采用多场次、小范围、深入讲、重点学的新型学习模式,号召广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四史”学习高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四史”学习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对于学生党员来说,对历史的学习摆在首位的便是“四史”学习,无论是“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还是“特区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和克敌制胜的法宝都深深扎根在心中,不断引导学生党员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
(四)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延伸“四史”学习宽度。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很好地折射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涌现出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专家,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激发学生爱专业守专业、矢志爱国奋斗的热情。这种浸润式育人过程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与专业意识,帮助学生缓解持续理论学习所带来的倦怠感,增强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五)与创新活动相融合,拓展“四史”学习广度。学生党支部要重视党员个体的学习需求、思想动态和发展愿景,把学习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营造创新学习氛围,把“四史”教育常学常新落到实处,和学生党员良性互动、相辅相成,有效推动“四史”学习入耳入脑入心。例如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我为祖国升国旗、观看爱国爱党纪录片、参观主题展览、唱响红色赞歌、讲好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尤其是感悟广东省在改革发展中勇当排头兵、先行者的责任和担当,通过谈想法、谈感悟,使学习内容内化,推动学习成效的升华,引导学生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勇担时代使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续写“四史”红色篇章。借助央视新闻、新华网、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充分挖掘和培育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提高党员自主学习的有效参与率。通过线上线下多元互动的体验式、交互式学习推动“四史”走进校园,让“四史”学习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四史”学习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是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借助“四史”学习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探索与实践。因此,应当抱有“敬畏之心”,在强化使命担当上持续用力,持之以恒继续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继续营造“四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调动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题组后期也要在学习方法和载体上进行大胆创新,将“四史”学习融入日常教学、生活,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传播途径,打造更多“四史”题材的红色文化作品,继续组织专题宣讲、加强教学研究、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常态化实地研学等专题学习,全方位、多维度传播,让大学生群体在接受文化熏陶中学习“四史”,增强党性修养、激发爱国热情,取得更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四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在学习“四史”时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主线,尤其是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契机,普及“四史”知识,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引导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深刻领会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读史明智、学史拥党、知史爱国,坚定不移践行“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赓续红色血脉,切实提高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