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7 岁时,我看到春天刚刚长出的草芽儿,脱口而出地背起了唐诗,父亲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一次赶集回来,父亲拿着一本半旧的《唐诗三百首》,笑眯眯地递给我。
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首诗,我爱不释手。尽管有很多字还不认识,但我每天写完作业后,就拿出来看。父亲喜欢坐在门前的那棵梨花树下读书,给人代写书信。我也喜欢和父亲一样,坐在梨花树下读书。春天,梨树开花了,一树洁白。风吹过,几瓣梨花飘下来,像阵阵梨花雨落在书页上。
趁父亲不忙时,我会央求父亲教我认字。在读到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我把题目中“隐者”读成了“邻居”,父亲捏捏我的小鼻子,教我重新识字,并告诉我“隐者”是指不愿做官而隐居在乡野的人。年幼的我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天真地问:“那你住在乡野也是不愿做官吗?”父亲哈哈大笑:“做官的人要有很多的学问,父亲希望你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学问又快乐的人。”在父亲的影响下,我越发喜爱读书,从古诗词中感悟到人生的豁达,从经典著作中读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把父亲送的精美笔记本作为摘抄本,摘抄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闲暇时拿出来看一看,内化于心。每次趁父亲赶集时,我都会请求父亲带几本书回来,百宝箱里的书从开始的几本变成了一大摞。我也慢慢发现父亲喜欢读书的奥秘,原来书中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时,我总梦想着等我长大后,也要写出很多故事,供父亲阅读。
兴许是读的书多,积累的词汇多,写作文时我的脑袋里总会冒出一些好词,还能引用一些诗句,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读,同学们也夸我写得好,还经常向我讨教写作文的方法。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我对写作更有信心了。
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写景作文,我天马行空地写完,得意扬扬地拿给父亲看。本以为会得到父亲的表扬,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说我乱写,我脸蛋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徐霞客游记》读给我听,告诉我:“写作文要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要有真情实感,否则不就是胡编乱造吗?”第二天,父亲带我到家乡颇有名气的景点罗汉寨游览一番,回家后我把一路上看到的美景,还有一些感受都写进作文里,父亲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那篇作文被老师推荐到县里参加作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读高中时,班里流行订阅作文书刊,手头阔绰的同学一次买上好几本,在班里相互传阅。我特别渴望拥有一套这样的书,在电话里告诉了父亲,父亲当即给我打钱,让我买书。在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同龄人写的文章,内心很是羡慕。每次放假回到家中,我总会坐在梨花树下一遍遍翻看,再用父亲的稿纸,模仿写一些文章,这让我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和快乐。
上大学后除了上课,闲余时我就爱去图书馆。在那个偌大的图书馆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知识的海洋”,整柜整柜的图书分门别类,各类图书报刊应有尽有。那时,我不仅读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还在外国文学课上,经老师的推荐读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司汤达的《红与黑》……每读完一本书,我都在笔记本上详细做笔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文学鉴赏课上,我无意中读到了晏殊《无题》中的诗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瞬间被这美妙的意境吸引了,不禁想起父亲坐在梨花树下给人写信的情景,创作的欲望如洪水般滚滚而来,我把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写成一篇篇文章,先后发表在院报校报上。看着变成铅字的报纸,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慢慢地,我也从阅读和写作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现在,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在作文课上,我结合多年来的写作经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多年来,阅读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无论工作多么繁忙,睡觉前我都会读一会儿书,带着书香入眠。我也常常告诉孩子们: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书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生命的底色。当你感悟到阅读的乐趣时,写作也随之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