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诗的理由

2023-09-01 04:07释圣静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乡政府诗社开业

释圣静

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爸爸、妈妈、爷爷都要干活儿挣工分,所以没人陪我玩兒。我就开始看书,把《长征故事》等书都看完了。没书看了,我就开始看小学五年级和初中、高中的课本,断断续续地看了无数遍,包括植物、生物、历史、地理等。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仿写古体诗。我将别人的诗保留结构,然后随着自己的意愿改着玩儿,再添加上自己想的细节和内容。我知道,这谈不上写作,连学写都算不上……

但后面的机遇,充分证明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十五六岁时,在乡政府任农技员的同姓长辈跟我说,乡政府办了个“奔腾”诗社,让我去学习。挺有趣的,全社近百人,只有我一个人不懂诗,而且连许多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加入诗社后,在张文龙社长的培养下,还有王大文副社长、廖学明、李勇主编等人的教导下,我慢慢地懂得了不少诗歌常识。张文龙老师还把他在四川省作家协会(当时重庆没有升级为直辖市)文学专业函授的课本全给我了,可惜的是,等我学写了一首诗,张老师也润色修改了,准备出油印刊物时,没有办刊经费了,自然也就无法出刊了。我记得,当时每年的会费是五角钱,可还是很多人交不上。就这样,我错过了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机会。

在此时期,葛兰乡文化站图书室开业了,我第一次有了固定看书的地方。我借阅了大学专业教材《普通心理学》,感谢图书管理员周辉老师,她不收费,还让我拿回家看了好几个月。后来,科技阅读室也开业了,20世纪90年代末,乡场里也出现了私人性质的租书摊,连环画一本一分,小说一本五分。后来涨价了,每本小说一角钱。有一次,张老师送了我两麻袋书,有一百多斤,我担了两个小时才到家。那时,我觉得比成为“万元户”还高兴!

从1986年到2001年,十五年后的一个夏天,我写的诗歌本被烧了,幸运的是有一首诗,写在了一本书的封面空白处。就这样,我的处女作被张文龙老师推荐到重庆长寿文化馆主办的《长寿文化报》上。黄华明老师是当时的责任编辑,我的第一首禅诗《心语》也是经黄老师修改,先后发表在了《长寿文化报》《绿风》《星星》等报刊。

诗歌是我灵魂的摆渡者,在许许多多的灰暗时刻,我以诗为拐,走过了那风风雨雨的岁月。往事不堪回首,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诗歌相伴的时光!

猜你喜欢
乡政府诗社开业
第一家人造肉火锅店开业啦
云上太行滑雪场投资20亿元即将开业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加强乡政府计生办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
记账式的消费构成合同关系吗
最·佳位·置
迪士尼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