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01 14:32:54檀梦天杨一飞岳黎敏王丽荣李小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新医科学期问卷

檀梦天 杨一飞 岳黎敏 王丽荣 李小静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学的发展目标已经从传统的疾病诊治转变为生命健康全周期的维护与促进[1]。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尤其是生命科学革命3.0 的来临,有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生命科学的定量化”将成为医学发展的关键词。作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主力军,医学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2-4]。我国于2018 年正式提出“新医科”的高等教育改革理念,明确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5]。在此背景下,各医学类高校积极探索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学习并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然而,近年来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有数据记载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80%以上来自操作人员的失误或生物安全意识淡薄[6],除此之外实验室安全事故也对学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带来了困扰[7-8]。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中指出“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活动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安全负责,采取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跟踪检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强化过程管理”[9]。面对“新医科”对医学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和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的要求,如何有效提升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使其安全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高水平完成学业目标,现已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助”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担任教学助理(助教)、科研助理(助研)和管理助理(助管)等相应岗位工作的简称[10-11]。实验室设置的助研岗位主要是负责协助专任教师维护实验室日常秩序、组织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与管理等工作[10,12],要求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生物安全意识,与“新医科”背景下学生培养目标高度契合。通过助研模式的开展,学生在走进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率,实现自我管理。因此,研究旨在探讨助研模式对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影响,从而为“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安全意识培养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 年9 月—2022 年6 月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部23 名医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平均年龄(26.65±2.50),其中男生6 名,女生17 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及文献阅读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学期前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问卷》《期末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学生基本信息、生物安全测试和生物安全意识自评价三大部分。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学期前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向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发放23 份,回收有效问卷23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自愿申请的前提下,随机选择5 名学生作为河北省免疫性皮肤病重点实验室(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助研。学期末,采用《期末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问卷》再次对上述同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23 份,有效问卷23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调查。

1.2.3 实践方案

根据医学研究型实验室的不同功能分区确定助研岗位的需求并发布岗位招募信息。在自愿申请的前提下,从全部的被调查对象中随机选择申报不同岗位的5 名学生进行第一阶段的上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环境熟知、消防安全知识等。通过第一阶段的培训后,进入在线自主理论学习阶段,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9]和各大型仪器的使用规范制定了实验室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助研通过视频、文档等资料进行深入理论知识学习。最后,开展第三阶段大型仪器设备上机培训并进行现场操作考核[11]。考核通过后正式担任实验室助研。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性别、年龄、初始学历等。生物安全背景知识为问卷测试主体,涵盖污染物处理、危化品存放、无菌原则、大型仪器操作、个人防护等。生物安全意识自评是在测试基础上,由问卷自评部分量化后得出,满分为100 分,<60 分为生物安全意识较差,60~80 分为生物安全意识一般,≥80 分为生物安全意识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基本信息统计

对有效回收的23 份《学期前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问卷》中基础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 ∶2.8,年龄90 后占比91.30%(21/23),80 后占比8.70%(2/23);初始学历为本科的被调查对象占比69.57%(16/23),初始学历为专科的被调查对象占比30.43%(7/23)。入学成绩统计,助研学生(312.80±10.15)分,非助研学生(308.71±5.79)分,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物安全知识背景调查

对《学期前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问卷》的生物安全测试部分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6.13±8.26)分,其中助研学生平均得分为(66.80±7.16)分,非助研学生平均得分为(65.71±9.16)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具体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生物安全的认知仅局限于个人防护、遵守规章制度的层面,如56.52%(13/23)的学生对实验室易燃易爆试剂存放、“三废”分类、溴化乙锭等污染物处理存在知识的欠缺;43.48%(10/23)的学生认为在进行有害性微生物与转基因操作时应在超净台或通风橱中进行,而不是使用可以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某些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散逸的生物安全柜。然而在生物安全意识自评环节,研究发现仅21.74%(5/23)的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自评为较差,43.48%(10/23)的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自评为一般,34.78%(8/23)的学生自评生物安全意识自评为良好。

2.3 学期末生物安全意识评估

2.3.1 生物安全意识及测试正确率提高

统计《期末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问卷》中生物安全测试部分的结果,分析可知所有学生的平均分为(71.22±11.72)分,与学期初相比整体有所提高,其中担任助研的学生平均得分与学期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非助研学生平均得分与学期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见表1。

表1 助研与非助研学生学期前与学期末问卷调查得分情况统计(分,)

表1 助研与非助研学生学期前与学期末问卷调查得分情况统计(分,)

2.3.2 访谈调查

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存在着生物安全的困扰与担忧,对生物安全知识普及有迫切的需求,如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工程师对高压灭菌器、消毒传递柜、电热干燥箱等存在危险性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原理及操作进行讲解,定期组织生物安全法普法讲座等。访谈中还了解到,5 名助研学生表示其生物安全意识和处理实验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担任助研后得到了提高,仪器使用、科研思路、未来就业等方面都有所获益,同时希望能够继续担任实验室助研工作。通过网络学习、新闻报道等途径其他学生也认识到生物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违反生物安全规定的危害性,并表示愿意参加下一学期的助研竞聘。

3 讨论

在国家“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类高校均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以应对新时期医学科学发展目标的变化给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8,10]。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受到更多的关注,学生就业选择从各类医疗行业的医生护士逐步扩展到医学高等院校、生物技术公司、科研院所中从事教学及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11-12]。医学研究型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近年来却安全事故频发。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我国在2021 年4 月15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规定,“相关科研院校、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纳入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学生、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伦理意识的培养”[9]。而医学生作为实验操作的主体,目前本科阶段培养往往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对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科研思维、生物安全法知识了解较少。从本研究结果可见,仅21.74%(5/23)的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自评为较差,(18/23)的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自评为一般或良好,这与生物安全测试得分并不成正比,由此可见存在生物安全意识欠缺的情况,这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极其不利的[13-15]。

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16]指出:“坚持把助研作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科研和实践中培养’是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模式”,这为探索助研模式对生物安全意识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通过助研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实验室的不同岗位,建立实验室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不仅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知识,降低了实验室内违反生物安全规程操作出现的频率,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9]。回顾调查数据,学期末(71.22±11.72)分与学期前(66.13±8.26)分相比全体学生平均分整体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而成为助研的学生经过三阶段培训,对危化品的管理与“三废”分类处理、大型仪器(流式细胞仪、程序降温仪、消毒传递柜等)的使用及维护方法、二级生物实验室的使用规范以及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等方面综合得分较学期初有明显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此外,通过日常大型仪器的实践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研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拓。

有数据显示,具有科研能力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受到更多的青睐,因此拥有助研经历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其就业方向拓展有一定的帮助[17-18]。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改革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教育部“三助一辅”政策,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生物安全意识、开拓科研思路、扩宽就业方向成为完善助研模式的重点。由于本项目自开展以来收集样本量有限,所得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项目组成员通过文献调研和到优秀实验室参观交流,或可从以下方面改进现有模式:首先,形成“助研轮岗”制度,在做好岗位交接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的岗位中,规范自身操作,避免出现违反生物安全的行为;其次,以学生为宣传主体,开展生物安全法宣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从法律层面增强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第三,增加生物安全相关学术讲座的频率和覆盖面,鼓励全体学生定期参加讲座,以第二课堂或学分制形式完成共同学习和讨论;第四,增设助研考核与奖励机制,对通过考核、严格遵守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无事故的助研进行奖励;最后,设置安全责任员,让学生担任安全责任员记录无事故天数,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成就感[19-22]。同时,项目组将持续收集样本,进一步完善助研模式对生物安全意识培养的探究。

综上所述,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医学研究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皆是高校生物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助研模式对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提升有促进作用,是对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次积极探索,可为“新医科”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新医科学期问卷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12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高教学刊(2020年31期)2020-11-10 04:42:23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青年时代(2020年16期)2020-08-25 01:58:05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