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赛 薛茗予 宋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河南郑州 450052)
胃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肿瘤,该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入院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常采取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化疗易产生骨髓抑制、腹泻等毒副作用,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较大,加之医疗费用、担心预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希望水平较低,化疗依从性较差,降低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需加强对胃癌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3~4]。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从患者角度出发,强调以人、健康、环境和护理为基本概念,制定整体性护理方案,旨在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收治的胃癌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胃癌化疗患者中采取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 例;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4±1.02)kg/m2;临床分期:Ⅰ期13 例,Ⅱ期19 例,Ⅲ期18 例;年龄38~67 岁,平均年龄(52.56±3.18)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8 例,高中及以上22 例;发病部位:胃窦部18 例,胃体部19例,胃底贲门部13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9±1.04)kg/m2;临床分期:Ⅰ期14 例,Ⅱ期20 例,Ⅲ期16 例;年龄38~67 岁,平均年龄(52.59±3.20)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0 例,高中及以上20 例;发病部位:胃窦部19 例,胃体部20 例,胃底贲门部11例。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发病部位及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第9 版)》[5]诊断标准;采取化疗;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存在智力、视听障碍;不愿配合本研究。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予以患者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等一系列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1)一级评估。采用交谈、观察及身体评估等方式,收集患者在生理功能、相互依赖、角色功能及自我概念4 个方面的行为资料,评估患者无效性反应和适应性反应。(2)二级评估。评估无效反应对患者造成刺激的原因,包括缺乏相关知识、患者本身对疾病和化疗的恐惧情绪、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3)护理诊断。通过对患者的一级、二级评估,提出护理诊断主要为:负性心理压力、潜在并发症、希望水平较低、家庭应对无效。(4)制定目标。将无效性反应改变为适应性反应。(5)护理措施实施。生理功能适应:发放图文并茂的化疗知识手册,详细介绍化疗的过程和配合注意事项,强调规律化疗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化疗毒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对症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强度。自我概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予以患者鼓励和支持,正确引导其积极面对化疗导致的脱发等形态改变,指导患者采用戴假发等方式,维护自我形象。角色功能适应:列举良好患者的事例,鼓励家属帮助患者回忆幸福、快乐的经历,帮助患者认识当前角色。依赖性适应:嘱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和关爱,定期组织社会志愿者来院看望患者,开展绘画、下棋等娱乐活动。(6)评价。再次采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价,检查患者的目标实现程度。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2 周。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从焦虑心境、认知功能、有罪感、入睡困难等项目于护理前和护理2 周后评价,均采用0~4 分计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2)希望水平。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HI)从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3 个维度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 周后的希望水平,共12 个项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为12~48 分,分数与希望水平呈正比。(3)依从性。采用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从是否忘记随身携带药物、您是否忘记服药等8 个条目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量表满分8 分,8 分表示患者依从性好,6~7 分表示患者依从性良,<6 分为患者依从性差。(4)并发症。统计两组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5)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从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等8 个维度于护理前和护理2 周后评价,各维度采用百分制计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6)护理满意度。于护理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从住院环境、沟通态度、操作能力和安全管理等19 个条目进行评价,采用1~5 分评分法(分别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分19~95 分,分数≥77 分(非常满意)、58~76 分(满意)、39~57 分(一般满意)、分数≤38 分(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HHI 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H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HI 评分中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HHI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HHI 评分比较(分,±s)
?
2.2 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HAMA、HAMD 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分,±s)
?
2.3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比较[例(%)]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SF-36 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F-36 评分均比护理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SF-36 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SF-36 评分比较(分,±s)
?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胃癌化疗患者受疾病折磨、化疗副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身心承受较大负担,希望水平较低,降低其治疗积极性和配合程度,严重影响化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6~7]。常规护理易忽视患者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导致患者角色被弱化,护理效果一般[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HHI 评分、依从性、SF-36 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这说明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中,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提升其希望水平和依从性,并发症较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满意度提高。原因在于,罗伊适应模式认为人的刺激反应表现为自我概念、生理功能、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4 个方面,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上述4 个方面的评估,找出患者的无效性反应,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人体适应范围内发出有强度的刺激,人体能够通过自身潜能发挥出最大程度的适应性反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充分激发患者积极主动性,增强患者在化疗期间的主动饮食管理,可改善生理功能适应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化疗效果[10~11]。同时,通过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增加家庭支持,能够使患者感受到亲友间的关怀,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依赖性适应[12~13]。通过疏导患者心理,可增强患者自我概念和康复信心,提升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提高其角色功能适应程度,进而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4]。曲小璐等研究结果表明,在胃癌化疗患者中采取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可提升患者化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满意度[15],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内容的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消极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和依从性,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