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庆 盛海召 王晓黎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湖北荆州 434000)
城镇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农村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现代农业的支撑,还需要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的衍生第三产业的参与,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依托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区、产业园等经济集聚体。通过这种方式,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1]。但我国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农村教育整体质量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培训,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进城务工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生存压力较大,这些都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想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就要将职业教育与其有机结合,一是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其不仅拥有在城市生存的专业技能,还能提升其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让其成为适应城镇生活发展的“新市民”;二是以职业教育资源为平台,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来发展农村经济,整合农村资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以此来进一步加快城乡人口流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互促共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为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资源,文化特色各有不同,所需人才的专业方向、专业层次、技术技能也有所不同,职业教育因其实用性强和针对性高的优势,成为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选择[1]。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农业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农产品的品牌设计和文化营销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只有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人才需求对接,以职业教育的优势人才、专业、技术平台为载体,基于乡村规划和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源源不断为乡村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才能确保农村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
荆州农村产业发展不仅要铸型,更要铸魂,优秀的乡村文化才是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想把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就需要职业教育的参与。职业教育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及文明建设需求,深入挖掘农村本土特色文化,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唤醒村民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锤炼文化自信,提升审美水平,充分发挥教化民众、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3]。同时通过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淳朴家风,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安定长久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精准扶贫,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打好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因此必须为农村贫困者找到出路,培养一技之长,这些都需要职业教育的参与。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来自农村地区或者农村家庭的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学习技术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机会。白皮书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企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有70%来自职业院校,而70%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农村,这些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已经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模式,为农村地区和农村家庭劳动力提供各项技能培训项目和专业技术支持,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增加其实际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在促进荆州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农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2021年,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总产值911.73亿元,同比增长13.53%;主营业务收入815.42亿元,同比增长16.3%,共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2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7个,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职业教育促进荆州农村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近年来,职业院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当地乡村建设与发展,但是大多都只是给予技术帮扶和人才支持,在长期的乡村发展规划制定方面参与度不深[5]。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职业院校参与农村产业的途径主要集中在人才教育方面,较少参与实地调研,不了解农村的产业实际情况,在乡村规划方面缺少实践性;另一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职业院校在乡村规划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专业与当地乡村产业对接并不紧密,很难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政府对其提出的对策采纳程度不高。乡村发展规划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标,职业教育要促进荆州农村产业发展,就必须要积极参与荆州农村发展规划,深入了解本地的农业资源与特色,探索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不然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与课程并不适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缺少品牌地域性专业,其中部分专业发展落后,缺乏革新,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都是以理论为主,实训为辅,因此所培养的专业实践技能与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的匹配度较低,无法满足区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需要更多实用性强、针对性高的专业技术人才[6],基于此,职业教育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与产业优势,与乡村产业结构精准对接,与乡村产业升级同步,结合地方乡村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专业与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否则将影响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实施效果。
以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助力,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目标转化为“为农”培养人才。但目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部分问题,一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倾向“离农”明显,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回乡就业创业,更想去大城市发展,职业院校对农村产业的人才输送较为艰难;二是目前职业院校对农村劳动人口的帮助主要在技术培训上,且培训规模不大,很难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综合素质,同时缺乏文化精神的培养[7]。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阻力,如果不能转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离农”倾向,营造出良好的乡村文化,就难以促进乡村产业长久稳定发展。
产学研是职业教育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也决定了其能否实现区域产业的有效联合。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产学研都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通过学生实习或者实训来达到产教融合、工学合一的目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匹配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实际参与的程度并不深。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的产学研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同时乡村产业的产业链较短,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率较低,这些也进一步影响了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的联合[8]。从长期发展来看,只有进一步加强校企、校农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产教研效果,才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促进荆州农村产业发展,不仅要从职业教育内部发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也需要政府、社会等主体参与,共同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全新格局。
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活力,优化农村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荆州市政府作为引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者,承担着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落实的职责,应从地方乡村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出发,聚焦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加强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合作制定科学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人才输送者、技术支撑者和理论引导者,有必要对当地乡村做一个全面科学的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乡村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度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为促进荆州农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想要助力荆州农村产业发展,就要结合荆州乡村产业规划的具体情况,加以科学分析,合理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针对性培养荆州农村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9],建全“农业+”课程体系,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立足“跨界、融合”来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例如目前荆州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但缺乏优质的电商运营及营销人才,职业教育可以结合当地的农村产业需求,开设农产品营销及电商直播课程,培养专业农村电商人才,助力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同时结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智慧农业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之路,基于此,职业院校可以与相关信息科技企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智慧农业所需人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的90%劳动力是中老年人,青年人几乎都在城市务工,农村的劳动力缺乏,并且这些中老年人虽有丰富的农产品种植经验,但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对相关政策也不了解,农村产业劳动力断代现象非常严重。想要振兴农村产业,就要吸引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这就需要完善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职业教育可以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在荆州农村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专业技能培训机制,针对性规模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养农业劳动技术能手和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同时结合政府的帮扶措施,鼓励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让这些高素质农业人才带动当地农村现代化产业发展。其次,职业教育可以发挥文化建设优势,开展文化培训,鼓励农村创业青年、种植大户以及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提升学历,提升文化素质与精神修养,同时通过开展普法讲堂、现场讲解等方式,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乡村产业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也更高。乡村产业建设需要的是实用性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主要的人才输送端口和教育培训平台,应积极推动校企、校农合作,深化“产教研”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一是职业院校可以与科技企业或农业企业合作,借助其先进的实训设备与实训基地,培养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紧缺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为农村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科技帮扶,以技术赋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职业院校可以与农村合作,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实训基地,既能促进农业科技研究又能提供技术技能学习平台,让教学、实践、生产深度融合,同步进行,满足了农村劳动力多样性和长期性学习培训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教育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服务成效。三是职业院校可以依托其专业、人才、技术优势,构建荆州农村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资金链,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和融资渠道[10]。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金融专业人才和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农产品相关人才,推动农村特色产品平台建设,打造差异化农产品,拓展农村产品营销渠道,多措共举构建农村产业发展平台,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助力荆州农业产业发展。
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乡村振兴提质赋能,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目标,也是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职业教育应该结合荆州农村产业发展情况,从深度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完善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动校企、校农合作四个方面着手,不断推进荆州农村产业创新升级,为荆州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荆州农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