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秀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的主旋律是成长,那是一种“飞跃的长,看得见的、活生生的长”。芒种的“雨”与夏至的“阳光”为“夏种、夏收、夏管”的“三夏”忙季注入了满满的能量。让我们跟随节气的脚步,去触摸夏日的“忙”与“长”。
芒种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雨量较为充沛,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季。在闽南地区有句俗语“芒种夏至,草仔搬戏”,意思是芒种到夏至期间,植物生长旺盛,田间的小草犹如演戏一样迅速变化着、生长着。
芒种,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一个以农事命名的节气。每年的6 月5日或6 日,太阳到达黄经75 度,便是芒种,仲夏时节正式开始。“芒种”的“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的植物的收获,“种”指的是谷黍类作物的播种。因此,“芒种”也被称为“忙种”,预示着农民开始忙碌田间的农活,这时田野间也将看到“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等景象。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小螳螂破壳而出,挥舞着镰刀似的双臂,像斗士一样守护着庄稼。螳螂有保护色,有的会拟态,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样既可以躲避天敌,又可以隐蔽地捕获猎物。“二候:鶪(jú)始鸣”,“鶪”,即伯劳鸟,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指的就是它。伯劳鸟是一种体型只有麻雀大小的猛禽,外号“屠夫鸟”。它有着非凡的鸣唱技巧,通常以昆虫为食物,也可以捕获蟾蜍、蜥蜴甚至其他小型的鸟类。伯劳鸟感知阴气,开始鸣叫。“三候:反舌无声”,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反舌鸟是善鸣之鸟的两类典型代表,在此时节,伯劳鸟啼鸣,而反舌鸟收声。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就形象地描绘了麦收时的农忙景象。
张哲浩
观刈(yì)麦(节选)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壮丁在南冈。
白居易当时在周至县做地方官,芒种时节去视察百姓割麦子,“刈”就是割的意思。他看到种田的农家很少有休闲的时候,到了农历五月就更加忙碌。夜里暖风吹过来,所有的小麦都成熟了。农家的女眷们有的背着食物、有的抱着食物走在前面,孩子们提着汤壶跟在后面。他们一起到南冈,给在田里干活的男丁们送饭。
芒种时节,自古就有“送花神”“青梅煮酒”“嫁接”等有趣的习俗。
送花神。我国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民间多在此时“祭饯花神”。有人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也有人用丝绸悬挂花枝,以示送别,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祈盼来年花神再次降临人间。
青梅煮酒。芒种煮梅的习俗也流传至今,梅子太酸难以入口,古人便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用糖和梅子一同煮,或者用糖与青梅搅拌均匀,使梅汁浸出。
芒种斗草。斗草双方找寻自己认为最有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双方用力拉扯,谁的草茎拉断了就是输家。这种玩法叫“武斗”。还可以进行“文斗”,比如对花草名,以对得贴切者胜出;或采摘花草,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更多。
侯羽轩
夏至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时至夏至,预示着夏季过半,在万物极盛的时节,世界热情似火。让我们趁着绚烂的夏日,去大胆地拥抱生活,热爱生命吧。
芒种过后,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便迎来了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夏至在每年的阳历6 月21 日或22 日,是我国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也是白昼最长的一天。“夏”为大,“至”代表极致,万物至此繁茂到极致,阳气也达到极致。
刘婉婷
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角属阳性,夏至阳气到了极致,阴气开始滋生,鹿角感受到阴气到来开始脱落。“二候:蜩始鸣”,蜩即蝉,夏至前后,蝉鸣阵阵,让人感觉夏日悠长。“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古人认为,蝉风餐露宿,是高洁的象征。“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生长在仲夏的沼泽或水田中,夏至时节,它开始疯狂地生长。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人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到山中凉亭避暑,写下了《山亭夏日》。品读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色彩艳丽的夏日风景图,感受到诗人对夏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绿叶茂盛,树荫清凉,夏日里的白天格外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在清澈的池水里,更显出夏日的可爱。微风拂动,池水荡漾,如同水晶珠帘轻轻摆动。满架蔷薇散发出阵阵清香,整个庭院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称夏至为“夏至节”,流传下来一些习俗。
祭神祀祖。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此来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求消灾丰年。
吃夏至面。中国多地均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闽南地区会在夏至这天食用碱面。
可以绘制一把“夏至小扇”,送给亲人或好友。还可以采集艾草和薄荷,动手自制“艾草薄荷 膏”,驱 蚊,防生痱子,感受清凉一夏。
魏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