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春红
作者单位: 431800 湖北省京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指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子宫内膜组织腺体、间质生长、浸润情况,病灶处可形成包块或结节,以痛经、月经异常、性交痛及不孕为主要症状表现[1]。研究发现,异位内膜常见部位包括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陷凹及直肠阴道隔等[2]。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虽为妇科良性疾病,但具恶性行为,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者认为,激素依赖、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密切相关[3]。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是临床常用孕激素,但具有半衰期短、易被消化酶降解作用,需反复给药,易增加用药不良反应[4]。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是将醋酸戈舍瑞林包埋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中,通过缓慢释放药效,可有效保持血药浓度稳定,吸收率明显提高,可避免反复给药[5]。本研究观察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京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年龄29~38(32.13±0.13)岁;病程1~3(1.98±0.22)年;不孕时间1~4(2.13±0.14)年。对照组年龄29~37(32.16±0.20)岁;病程2~3(2.01±0.12)年;不孕时间1~3(2.14±0.07)年。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6]: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子宫相关恶性肿瘤、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伴子宫肌瘤、腺肌症及盆腔炎患者;过敏体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生殖系统严重感染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Schering GmbH &Co. Produktions KG生产,规格: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 mg和炔雌醇0.035 mg)1片口服,每天1次,用药3周,停药1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AstraZeneca UK Limited生产,规格:3.6 mg/支)于月经前5 d用药,每次1支皮下注射,每隔4周注射1次。2组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颈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最大血流速度;(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3)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率,不良反应包括失眠、阴道干涩、潮热多汗及阴道出血。
1.5 疗效评价标准[7]显效:治疗3个月后,患者痛经、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见盆腔内包块消失;有效:治疗3个月后,患者痛经、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见盆腔内包块缩小;无效:治疗3个月后,患者痛经、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未改善,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见盆腔内包块未缩小或较治疗前增大≥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0.36%(χ2=5.224,P=0.022),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子宫颈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左侧和右侧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较治疗前减小,左侧和右侧最大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且观察组减小/加快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子宫颈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E2、FSH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E2、FSH及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 vs. 17.86%,χ2=1.924,P=0.165),见表4。观察组出现复发1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 vs. 10.71%,χ2=2.438,P=0.118)。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妇科疾病,以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周围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表现。此病病因复杂,临床研究者对此病病因认知存在多种学说,主要包括种植学说、化生学说、免疫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内分泌学说和遗传基因学说[8];其中,种植学说被多数研究者认可。种植学说最初由Sampson提出,认为内膜细胞黏附至腹膜表面,腹膜间皮细胞层受到侵袭,使大量炎性细胞在病灶处种植,并形成新生血管,伴发内膜细胞增殖,从而导致异位病灶形成[9-10]。有研究在患者经期行腹腔探查时发现盆腔中存在经血,且经血中可见子宫内膜,此研究是种植学说的最佳佐证。内分泌学说是基于子宫内膜症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而提出。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异位内膜异位组织的相关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密切相关[11-12]。相较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性激素表达情况,异位组织中相关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可发生异常改变,引起在发育方面异位、在位内膜存在差异,显示出不同步性,而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痛经等症状[13]。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属一种合成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体内性激素分泌可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以抑制异位病灶生长,使之不断萎缩、退化[14];并可通过药物作用使患者暂时闭经,缓解症状。调查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病灶置于卵巢者占比较高,常表现为卵巢囊肿,此病变可使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出现异常,使其阻力变大,使得血流速度减慢[1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不全可影响排卵,这是患者常合并不孕症的重要原因[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动脉左侧和右侧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较治疗前减小,左侧和右侧最大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且观察组减小/加快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李靖等[1]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究其原因与药物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17]。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以性激素表达水平评估临床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单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基础上加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结果显示,相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2组性激素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在调节性激素水平方面优势显著[18]。本研究中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用药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流动力学,调节性激素分泌水平,安全性较高,且病情复发率低。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