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2023-08-31 03:17赵静邓钰敏郭昶周洪彬陈荣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汤加减三联基底

赵静,邓钰敏,郭昶,周洪彬,陈荣明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是由椎基底动脉低灌注引起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病,约占眩晕主诉患者的60%,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若未及时治疗,可诱发脑梗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目前,西医治疗一般以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为主,可改善患者症状,但疗效一般,停药后易复发,故如何提高疗效是临床重点[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被应用于PCIV中,以活血化瘀、定眩通络之法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3]。周洪彬主任依据国家首批名老中医周炳文先生提出的“运脾转枢”学术思想,“疗眩晕,健脾气,要在守中”,临证治法方药多从理脾着手,在治疗眩晕症方面,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虚风上眩”型,以周炳文主任祖传经验方“守中定眩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鉴于此,本研究观察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PCIV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收治的PCIV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定眩组(n=60)和三联组(n=60)。定眩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9~79(54.03±6.58)岁;其中吸烟20例,饮酒16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6例。三联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8(54.82±6.71)岁;其中吸烟16例,饮酒12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22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1)西医标准:参考《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4]中PCIV的诊断标准,即以眩晕为主诉症状,可同时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耳鸣、头痛、肢体颤动等症状和体征;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椎基底动脉闭塞或管腔狭窄;旋颈试验为阳性。(2)中医标准:参考《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5]中辨证为痰瘀阻窍证的诊断标准,即眩晕,胸闷,恶心,唇甲发绀,四肢麻木,头重昏蒙,肌肤甲错;舌苔薄白,舌质暗,瘀斑;脉涩或脉滑。

1.2.2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症状、病史、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4]及《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5]标准;(2)年龄>18岁;(3)无精神病病史;(4)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出血倾向;(5)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1)脑外伤、脑出血、肿瘤等其他疾病所致眩晕患者;(2)有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3)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三联组患者采取三联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100 mg口服,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 mg口服,每天1次;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 mg口服,每天3次,共14 d。定眩组则在三联组基础上给予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组方:山药、党参、茯苓、熟地黄、菊花各12 g,枸杞子10 g,白术、麦冬、决明子、天麻各9 g,由医院药房加白开水1 000 ml煎煮至剩100 ml汤液,每天1剂,共14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脑血流动力学:于治疗前后行彩超检测(EMS-9A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深圳德力品有限公司生产,探头频率2 MHz)左椎、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测3次取均值;(2)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嗜睡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疗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治愈:症状消失、疗效值>90%;显效:症状改善、疗效值为70%~90%;有效:症状改善、疗效值为3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定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三联组的83.33%(χ2=5.926,P=0.015),见表1。

表1 三联组与定眩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左椎、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左椎、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定眩组高于三联组(P均<0.01),见表2。

表2 三联组与定眩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三联组与定眩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6.67% vs.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且所有患者均无血尿常规异常及心、肝、肾等功能异常改变,见表3。

表3 三联组与定眩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PCIV是以后循环为主的短暂性缺血性疾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头痛、肢体麻木、共济失调等,且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日益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7]。相关研究显示,PCIV若未及时有效治疗,约30%患者会导致脑血管梗塞,严重时可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故如何有效治疗PCIV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8]。

目前,PCIV治疗关键在于改善脑血液循环、扩血管等,其中阿司匹林为最早用于抗血栓的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具有调脂作用;倍他司汀为具有扩张毛细血管、降动脉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的组胺类药物;三者在PCIV治疗中的效果已逐渐被认可。但西医治疗效果一般且易反复。因此,为治疗后循环缺血找到一种更加温和、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9]。中医认为,PCIV属“眩晕”范畴,肝肾亏虚、肝阳上亢为本,痰湿滞脉、脾失健运为标,终使痰浊、瘀血痹阻脑脉,脑窍失养、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对症应以活血化瘀、补益脾肾、定眩通络治疗为主[10]。

本研究PCIV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倍他司汀联合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发现定眩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三联组,三联组和定眩组治疗后左椎、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定眩组高于三联组,表明该疗法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这可能由于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倍他司汀等西医药物可扩张PCIV患者血管、降低动脉压,有利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发挥治疗的作用;但由于个体差异、停药后药效消退等影响,导致部分患者疗效欠佳[11]。本研究采用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组方中山药、白术、党参、茯苓为健脾补肝肾之君药,熟地黄、麦冬、枸杞子为滋阴补益肝肾之臣药,决明子、菊花为平肝潜阳,清热明目之佐药,天麻为平肝熄风止眩之使药;诸药共奏补益脾肾、熄风止眩的功效。因此,PCIV患者服用守中定眩汤加减方后,可使肝肾受益、肝熄眩止,则肝阳平潜、痰浊难聚,痰浊、瘀血消散则脑脉通畅,使脑窍、髓海得养,脑海气血运行通畅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消退,最终获得良好疗效[12-13]。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党参有改善血液微循环、扩血管等作用;茯苓、白术有调节水液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山药、菊花有镇静、利尿、调节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天麻有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14]。因此,联合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可改善PCIV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左椎、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有效地改善脑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疗效。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三联组与定眩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等异常改变,表明在西医基础上,结合自拟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PCIV不会明显增加恶心、腹泻、嗜睡等不良反应,提示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守中定眩汤加减方治疗PCIV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汤加减三联基底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