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变”字诀 做活“水”文章

2023-08-31 14:57陈耀龙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郴州示范区绿色

陈耀龙

郴州市自2019年5月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以来,紧紧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积极构建“水立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做好“水”文章,全面创响“郴州好水,生活更美”品牌,高质量推进示范区建设,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郴州答卷。

一、郴州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郴州示范区建设坚持“四水联动”,突出创新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全面构建郴州治水“水立方”模式,形成了一批可持续发展的郴州经验,解决了一批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布局了一批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創新平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

(一)“水立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成效凸显

郴州市统筹推进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四水联动”,初步构建郴州“水立方”治水模式,郴州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获湖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目前,郴州市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90.9%提升至100%,全省排名从第11提升至第1。全市水质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2,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郴州资兴东江湖生态保护模式入选全国首批1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刷新世界大数据中心节能指标纪录,入选2021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绿色矿山建设模式入选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得到自然资源部的推介。

(二)以示范区为统领的区域创新格局初具雏形

2022年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十条措施持续推进郴州示范区建设。郴州市立足发展新起点和开放新优势,初步构建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统领,郴州国家高新区为科技创新核心、其他县区联动发展的区域创新格局。在协同创新方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积极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力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打造内陆地区协同创新发展新高地。

(三)示范区建设助推产业创新动能有效增强

一是创新主体加快培育。2018—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165家增至495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44家增至9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已达11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家。

二是核心技术持续攻关。充分利用省内外的优势资源,攻克制约全市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动员全社会创新力量和科研力量聚焦制约郴州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2项,获得发明专利63件。

三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推动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柔性引进高校优秀知名团队开展产学研和技术攻关。市校合作协议已签订18个科技攻关项目,11项取得技术突破,6项相关技术成功转化落地。

(四)示范区建设带动创新平台不断提升

一是平台数量稳步增加。2018—2022年,全市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由92家增至30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8家增至13家。

二是科技成果中试快速推进。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中试培育政策体系,以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湘南学院、永兴县、宜章县等为依托的“3+2”中试基地建设推进有力,年度计划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4.9亿元,完成率达到106.5%。

二、郴州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郴州建设示范区,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坚实的基础条件,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对标“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少困局。

(一)产业转型有待加快

发展路径依赖较重,传统产业转型困难,有色金属产业 2013 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之后,近10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甚至低位运行,链条短、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还不优,2022年全市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加工、金属制品业分别占 24.5%、10.3%、8.1%,合占全部规模工业制造业增加值的约42.9%,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不足,支撑作用不明显。市场主体实力不强,2022年,郴州还没有一家主营收入过 100 亿元的企业,没有一个技工贸总收入过 1000 亿元的园区。

(二)科创支撑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能力与示范区建设需求不匹配,环保治理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还有技术瓶颈,在破解示范区建设瓶颈问题时先进技术支撑尤显不足。全市目前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仅2家(2021 年,全省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19个和338个)。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仅为 34.21%,低于全省 9.48个百分点,多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三)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跨区域污染防治合作机制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距离构建成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有较远距离。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生态产品的度量、抵押、交易、变现缺乏明确、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不统一,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价值评估难以对比,在技术上难以充分、准确地衡量。国家相关部门在科技支撑、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大,后续跟踪指导、管理、考核等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

(四)示范效应有待扩大

郴州典型经验尤其是具有全国乃至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性举措还不多,相比其他一些示范区,建设成果还有差距。比如,太原生态修复的“西山模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平台向国际分享,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深圳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打造了全国首个面向公众的碳普惠互动平台“低碳星球”,率先实施GEP与GDP“双核驱动”,成为全国首个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成员城市。

三、深入推进郴州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实践,是履行承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是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新时代郴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郴州要围绕“变”字,做足、做活“水”文章,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郴州的美誉度,打造郴州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靓丽名片。

(一)变“绿色”为鲜明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也是发展优势。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示范区,郴州发展要从资源依赖型转到创新驱动型上来,从挖原料、卖原料转到搞科创、卖材料、卖产品上来,从发展优先环境劣后转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来,闯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子,着力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

一是要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綠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全球产业链面临绿色重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成为抢抓未来发展新机遇的重要手段。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原有的粗放式发展道路难以为继,只有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确保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有可持续性。

二是要建立“绿色政绩观”。坚持绿色发展价值取向,以发展效益论英雄,以环境质量论英雄,坚定不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时,要重点体现绿色发展指数和创新指标,强调绿色和创新发展。

三是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必然带来“阵痛”,但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生态倒逼,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变“改善”为谋幸福

示范区建设是绿色发展,也是民生保障。一方面,要解决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对于郴州来说,水污染问题目前是环境治理最棘手、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多年来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区域及工矿场地、河道底泥、土壤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生产。要通过示范区建设,坚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着眼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加快探索形成解决“水”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速解决郴州的历史污染问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生态产品更优质,群众生活更幸福。

另一方面,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示范区建设,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推动有色金属产业优化升级、生态旅游提质、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示范、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创新共山水一色,生态与产业齐飞”的可持续发展。

(三)变“水资源”为“水产业”

示范区建设的落脚点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产业绿色发展”,要坚持“护水创品牌、治水提生态、用水求实效、节水转观念、科技强支撑”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用好优质水资源和水环境。利用“净水”资源发展供水产业,利用“冷水”资源发展大数据、大健康产业,利用“绿水”资源发展食品加工业,利用“热水”资源发展旅游康养业,大力实施水产业培育工程,建设水资源高附加值利用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另一方面,要突破“就水论水”的思维定式,用水环境生态保护倒逼产业转型。以水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以护水、治水倒逼有色冶炼、采选等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矿山治理与修复,以水的高效、高值利用促进产业循环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让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落后产能“出局”,让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绿色产业“兴起”。

(四)变“含新量”为“含金量”

示范区建设,“发展”是第一目标,“可持续”是第一标准,“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核心灵魂。示范区是“创新”示范区,它的支撑来自“创新”,它的作用也来自“创新”,要让“创新驱动”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

一是要以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为引导,在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真正解决关键问题。要强化企业创新意识,结合科技成果中试试点示范,打通技术转化渠道,重点针对水资源利用率低、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转化应用水污染源阻断和治理、流域水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有色金属循环利用和危废安全处置技术成果,探索技术路线,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目前,郴州市已经梳理了50多类技术难题需求,下一步将采取自主或联合研发攻关、发布技术需求招标、开展技术咨询等多种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技术。

二是以产业创新为主导,搭建一批创新平台,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我们要进一步“筑巢引凤”,重点建设好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可持续发展产业创新研究院、绿色技术银行等示范区平台,并发动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企业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和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有点有面,形成支撑合力。

三是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激发示范区建设活力。在资源保护、绿色矿山、阶梯水价、生态补偿、柔性引才、科技金融、便民服务、政务流程、城市宜居等方面再进一步探索,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例如,太原示范区的西山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把西山的山水、山体作为市场要素配置,把山地作为资产去运作,以“生态新政”招商引资,把生态绿化与适度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山水生态资源的资本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西山森林公园,形成了独有模式。

(五)变“度量化”为“云管理”

要把示范区建设打造成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为先,治理为要,产业为基,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转换机制和有效途径。

一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水资源配置、節约和保护“三个环节”,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取用有度,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倒逼机制”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绿化,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水环境恶化趋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健全云管理。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进行水资源和水务智慧管理(云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通过智能设备立体感知企业生产、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精准精细服务,从而提高生产全过程管理能力,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和用水效率。达到以更小的消耗获取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

(六)变“旁观者”为“当局者”

抓好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凝聚企业、专家、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力量,统一认识,协同行动,共建共享,共同推动。

一是把企业引导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企业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是构建循环产业群、实现污染零排放、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只有不断创新、绿色发展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目前,郴州市高新技术企业209家,不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如果仅仅是少数优质企业的实践参与,那就无法带来整个示范区的改变。只有让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每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入门槛,才能真正意义上引领推动整个郴州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打造一支党员干部“先锋队”。将示范区建设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示范区建设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各县市区、各市直单位、推进办等奋战在示范区建设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锤炼本领,承担起具体的任务和责任。

三是发动社会民众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创新示范区建设人人有责,要支持公民发起成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成立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协会和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政府与可持续发展组织沟通机制,发挥专家服务团、可持续发展宣讲团、市民检查团等社会组织的服务、宣传、培训和监督作用,集众之智、合众之力答好示范区建设的时代答卷。

本文为郴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郴州建设国家创新示范区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郴州市社会主义学院)经济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郴州示范区绿色
郭文龙
绿色低碳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