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

2023-08-31 06:2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
图书情报知识 2023年3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调整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把握发展机遇?学科评议组高度重视,及时响应。于2023年3月1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首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冯惠玲,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陈传夫、孙建军等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全国二十多所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学科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特邀报告、研讨和交流等方式,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战略目标、二级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研究。会议认为,学科更名适应时代需求,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

1.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科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信息科学门类有交叉,因此其学科知识基础包括管理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信息科学知识。这样的学科定位,有助于汇聚发展资源,评价发展成果,开展研究合作,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2.学科发展要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的信息技术与方法,具有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面向宽广的信息领域,能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各行业、各级各类管理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3.学科体系以信息资源管理核心知识、技术、理论为骨干,下设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信息分析、数字人文、公共文化管理、出版管理、古籍保护与文献学、健康信息学、保密管理共11个二级学科,打造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科群、数据管理相关学科群、公共文化相关学科群。保持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在一级学科中的地位。增列博士学位授权,应至少具有其中两个二级学科方向。

4.学科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与创新是有机整体。既要继承学科优秀传统,夯实理论根基,持续深耕优势领域,巩固学科阵地;也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学科外延,促进知识、数据、技术、管理等方面协调发展。

5.加强学科队伍建设。面向教学、研究与决策服务,关注行业实践的需要,广泛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涵养家国情怀,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学科队伍规模与质量,形成一批引领性和领军型人才,大力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

6.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加强硕、博培养衔接,促进学科布局的区域协调、行业协调,加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分工与协调。支持鼓励各培养单位加强二级学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7.加强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加大对基础、核心课程教材的建设力度,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教材体系。

附录:专家发言摘录①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学科负责人发言顺序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

马费成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

学科更名是很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取得本学科的共识,也要得到相邻学科的认同,是很不容易的。学科更名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科评议组最近按照学位办要求制定的方案、标准、规范很全面,对学科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面,除了传统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之外,也包含了当前兄弟院校正在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比如数据科学、数字人文、出版科学等等,这十一个领域代表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而且申报条件要求每一个新申报的点,需要有原来的两个二级学科,再加上一个新的特色的方向,这样的规则对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

学科的发展方向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是要突出本学科的核心内涵。二是与原有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成果相衔接,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发展空间。三是作为应用性学科,要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与行业需求、实践应用相结合。四是要保持原有的研究方向,也要关注新的领域,比如针对信息资源本身的规划、共享等是很好的方向,同时当前特别也强调数据、数字、数智等,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应当思考如何与这些新的概念相衔接。过去谈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现在讲数字经济;过去讲信息资源,现在讲数据要素;它们的概念内涵有何区别和联系?数字经济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信息经济、信息化的升级版。信息资源与数据要素应当是相容的,要素是经济活动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现在国家成立了数据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举措。在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应当注意到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发展趋势,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五是要推进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的衔接。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存在一些不同,各个学校采取了不一样的做法。一些新形成的信息管理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类本科专业,亟待加强其与研究生教育间的衔接。

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当前形势大好、喜讯连连,学科内涵不断丰富,学科新生长点不断涌现,学科认同持续提升。相对于过去,现在的视野更加宽广了,比如过去的档案学研究主要是向内看,着眼于馆藏资源管理与挖掘,现在还注意往外看,关注学科与社会的交界以及多学科知识应用,这些变化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果。

面向未来,我们一方面要看世界大势和社会大势,只有迎面时代大势、把握时代需求,才能造就属于我们学科的舞台;另一方面要看学科发展大势,在名称调整的背景下,要重新思考学科定位、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共同谋划学科发展战略。具体而言,一是要开阔思维,谋划学科发展全局。从过去的历程和当前学科新生长点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要打破思维禁锢,拓展思维格局。二是要主动融入世界发展、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要发扬学科优势,积极渗透多学科多行业,在此同时也要夯实学科基础理论,促进基础与应用协调发展。三是克难要再坚韧一些,牢固树立学科自信,直面挑战,用更大的心去创造更大的舞台。

陈传夫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

首先要感谢本学科领域的老专家、老前辈们的开拓付出。学科更名赋予学科发展新的机遇,也是图书情报的长期研究得到认可的体现,同时也带来新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学科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要看到无限广阔的前景,站稳中国大地,以国际视野谋划学科发展;同时能够凝聚共识,协力推动学科发展。

要关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学科的性质。在内外部的各种意见声中,我们比较认同的是本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归在管理学门类下。形成这样一种看法和定位有几点考虑,首先是学科内涵,管理是对资源要素的优化利用,那么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就会因此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次是学科的职能作用,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包括国家重大决策、重要管理活动、重大工程、重大学术活动等;此外还有学科考核、竞争的问题,放在不同的类别下会以不同标准进行考核评估。二是学科队伍建设。现在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人才梯队,但还需要做大做强。中国人口基数大,图书情报服务供给需要大量人才,但与国际相比,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力还不足,本学科毕业生在相关行业领域中占的比例明显较低、且有下降趋势。还有很多新的方向和领域,比如科技情报、数据管理等,需要人才支持。学科队伍建设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是要扩大规模,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在院士、杰青、优青等尖端人才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学生就业市场的拓展。四是学科认同问题。学科认同不是承不承认的问题,而是对学科的认知和理解,要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这个学科是干什么的、在这个学科里面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因此要加强学科内涵的研究,包括基础理论与分支、核心领域等。五是学科范围问题。学科评议组也做了讨论,二级学科设置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信息分析,数字人文、公共文化管理、出版管理、古籍保护与文献学、健康信息学、保密管理,数量比较多,先把舞台搭起来,让大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特长发挥。这里面还有一个学科群的概念,包括图书情报与档案的学科群、数据管理相关学科群、文化相关学科群,学科群之间既互相联系,也有一定的差别。未来在学科申报中最主要须考虑的是国家需求,要引领时代学术潮流,不能只关注生源竞争、热点概念竞争等,要切实增强人才培养能力,让学生能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提高能力、提升职业价值,这是学科设置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学科未来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图书馆学为例,习近平总书记讲“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宪法将图书馆发展写入其中。1980年中央书记处通过了《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给图书馆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担负科技创新的“耳目、尖兵、参谋”的重要任务,档案学与档案工作肩负“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应当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守正创新首先就是要牢记初心,同时去不断地拓展学科的外延。拓展学科外延要与发展基础理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中国特色学科理论体系,能够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另一点是要加强协调发展,包括理论和技术协调、核心优势和拓展的领域协调、学科布局的区域协调、学科布局的层次协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亟待共同讨论。

孙建军

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

要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学术体系建设。首先是概念体系,每个学科都要构建自己的学科理论和概念,概念实际上也是学术研究价值的基础、基点或者说指示器。在我们全新的信息资源管理逻辑下,我们应该更好地从学术自觉性和建构性的角度来搭建全新的概念谱系,凸显信息资源管理本土的概念特点,有意识地去构建反映中国本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实现的概念体系,支撑我们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信息活动也要围绕理论和概念积极展开。其次是理论体系,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理论的深度钻研。比方说情报学学科,以前在文献分布规律、有序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最小努力原则、小世界原理等方面有很多的代表性成果。在数智环境下,怎么使相关理论能进一步在大数据范围里得到更好的验证、更新、发展、创新,这个其实都是我们在理论体系上需要去拓展的。另外在方法体系上,也需要我们更好地从传统的方法体系和数智环境下的方法体系两个维度推进。既要扎根我们原来过去图情档优势的方法体系,如共词分析、引文分析等;也要更多地去拓展在数智环境下各类信息技术的方法体系,比如ChatGPT等相关方向思考。这些新生态带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也需要我们思考。

此外,要做好学科创新。特别是要面向国家需求,立足新文科建设,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数据管理的交叉创新。应当把握数据红利,更好地拓展学科,重视数据管理二级学科建设。

张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秘书长

一级学科下面的若干二级学科不是简单相加,我们需要对其内涵和定位进行探讨,这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另一个问题是对人才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过去我们讨论学科专业问题比较多,但对学科整体梯队进行全国的规划,这一块好像还没有做过战略性或者专业性的探讨。现在各个学校都在人才引进上有自己的重点,但是仍然需要从未来整体学科发展的角度探讨一下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包括师资队伍的学科和专业匹配、规模和结构等问题。

夏立新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科的名称具有多重功能,一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或者说重要依托,二是我们在“学科之林”——学术共同体里获得认同的重要符号,三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宽领域,实现规模化、规范化、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四是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的桥梁,影响毕业生在市场中的岗位对接和认同感。针对这样一个问题,简要地谈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一定要有自主的知识体系,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科认同感与学科归属感的基础。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考虑几个层面:一是中国国情,要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的研究人才要能够破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要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起作用;二是知识性和系统性的结合,要将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创新点、闪光点,从点形成面,将碎片化的知识组成体系;三是创新性和创造性,要做好守正创新,守住根基,同时顺应时代变化,关注新概念、新技术,我们学科发展之所以能有这样一种显示度,与关注变化、关注技术运用是分不开的,并且要将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第二个方面是要增强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和能力,要能够破解行业或者事业发展重大限制,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个方面是增强转化学科的各类平台、团队、知识等各种资源的能力。转化不足,一定意义上是自娱自乐。首要的是转化为育人的能力,育人的资源,育人的成效。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是否有学生参与,研究团队通过项目是否得到成长?其次是转化为行业应用。能不能够去破解行业领域里出现的新应用场景和实践创新中的管理难题?此外是服务国家重大规划,转化成智库咨询。是否能够持续跟踪和研究,通过稳定的团队建设、长期的学术积累,能够支撑国家重大决策与行业领域的重大规划?

我们同仁一定要以一级学科更名为契机,增强学科的核心能力和自主知识创新能力。

初景利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科发展战略的主题就是守正创新,这也是学科更名后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只有守正创新,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生态。就守正而言,一是学科在发展,在不断地拓展和创新,需要保持近些年学科积极的变化态势;二是领域在拓展,我们原来是6个二级学科,而现在要拓展到11个,领域的拓展也是学科实力的体现;三是能力在提升,学科的关注点经历了从文献到信息、到情报、到数据、到智能、再到智慧的发展过程,也是能力在提升的表现;四是影响在增强,包括本学科自身的影响和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人才毕业后对行业领域的影响,以及著名专家学者的影响。

就创新而言,一是学科再发展,要在已有的学科的基础优势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学科质量以及学科数量,总体上我们学科点数量还太少、质量还不够;二是领域再拓展,要不断地捕捉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需求的变化等,与时俱进,不断突破;三是能力再提升,学科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能力问题,学科地位、影响力是由能力决定的,这个能力就是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产出多少高质量成果,成果对国家有什么样的价值;四是影响再增强,不能满足于过去,学科更名也可以说是一种再出发,需要我们去面对新需求、新压力、新挑战,在已有学科能力基础上,持续增强本学科对其他学科以及在国家各个领域的影响力。

黄水清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扩大了学科边界,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原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传统二级学科不受影响,新兴学科则可以在信息资源管理名称之下得以容身和发展。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将更具包容性、更具吸引力,比改名之前更有可能扩大学科的体量。

在学科扩容的背景下,本科专业相应地也应该扩容。从各学科点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大部分院校可能都会遇到学科发展与本科专业发展、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在数量、归属等衔接方面的问题,大多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点所培养本科生的主体专业可能并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对应的专业类。未来在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专业建设的同时也要拓展对应的本科专业。建议学科评议组与图书馆学、档案学本科专业教指委以及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指委应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尽可能使信息资源管理所有的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都有对应的本科专业。学科点在各层次人才培养中拥有更大的体量,将有利于学科点与所在院校的兄弟院系展开竞争。

金波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一是坚持学科独立性,增强学科自信。我们要站在新起点,谋划新战略,打造拥有独特学科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树立学科自信、理论自信和职业自信,提升历史责任感,推动学科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延申学科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是对接新文科建设,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要紧紧抓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发展,适应技术变革,加强技术应用,推动学科数字化数据化转型、智能化智慧化升级。促进学科交叉,不仅包括文理交叉、文工交叉,还要加强文科与文科之间的交叉,拓展学科范围,扩大学科领域,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提升学科品质,激发学科显示度。

三是创新培养机制,优化教育生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探索构建研究生培养联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线共享;强化政产学研合作,与政府行业实践部门开展联合培养,打造人才培养新平台,拓展人才培养新路径;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金胜勇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在改名背景下,学科领域拓宽了,更需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抢占高地,扩张地盘,努力做大做强。不要怕学科交叉,只要我们自身有竞争力,有阵地。但要说明学科发展的逻辑,要让大家搞清楚我们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各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要关注甚至说是保护传统的方向。扩张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现在从本科人才培养来看,各个高校总体是限制规模的扩大,是在减招,新增专业有难度;学术型研究生也在缩招,主要增加专硕。需要在巩固阵地的基础上去扩大规模,夯实理论根基。此外还要注意支持落后学科点的发展。

金武刚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面向国家战略,聚焦特色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但规模还比较小。我们未来将在情报学基础上,重点关注科学数据管理;在图书馆学基础上,重点关注文化数据;此外也关注商业数据管理,做商业分析。

李颖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副系主任

关于守正,南开大学目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未归属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下,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图情专硕随着整个一级学科体量的变大,未来会出现新的突破,学校对专硕的招生和培养宽容度也比本科要大,是我们未来的拓展方向。

关于创新,目前学科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也做了一些小的创新,比如将信息资源管理概论这门课程推到了本科层次,成为所有大类招生的同学们都要上的必修课,也包括在MBA项目的课程里。新的二级学科出来提供了利好条件,希望未来在招生方面有所突破。

李玉海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应当关注生源质量,加强专业宣传。目前学科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方法体系逐渐明确,学生就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学生、社会、学校领导层对本专业认识不足、了解不够的情况,导致学生选择意愿比较弱,前几年部分高校将学科裁撤了。应当加强对学科内涵、学科服务国家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宣传,用好各类型媒体,特别是要发挥学术大家的作用。

刘越男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目前学科发展处于史无前例的转型期,面临史无前例的困难,同时也拥有史无前例的机遇。我们要用大格局解决大问题,突破思维瓶颈。结合人大的学科实践,有三个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学科定位和方向问题。现在整个学科得到了边界扩展,但新增的二级学科往往不是我们学科专有的,不管是数字人文、数据管理还是文化管理等等,都具有交叉性。比如数据管理相关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其他学科的竞争。要找到我们的优势、特色、看家本事。一方面是传统的学科不能取消,好不容易得到的阵地不应该轻易丢失;另一方面要主动变革,希望兄弟院校能够共同谋划学科定位、发展方向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对国内外技术变化(如ChatGPT等)对学科发展的影响,把握国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抓住人才培养重点。

二是人才评价问题。跨学科人才的引进涉及到非常切实的人才评价问题。学科内部的人才评价相对容易,但不同学科的人才在期刊论文、项目、科研成果形态等等各方面的表现面临差异。我们这个学科怎么“破五唯”,怎么适应国家需求,引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与评价?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三是本硕博贯通培养的问题。现在人才培养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本硕博贯通培养,培养周期长达十年。长周期的培养,要在本硕博层次上做切分和培养重点的衔接,避免课程重复;要培养学生从厚基础开始,逐渐地聚焦到高精尖领域的历时探索;增强学生持续创新的能力。希望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加强院校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形式课堂。

陆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学科发展一是要重视赋能,强化交叉,提升能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对技术的高度依赖。赋能包括外部赋能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相互赋能、学科赋能行业(比如档案管理、图书馆发展、出版、医学等等)。学科只有在不断的赋能中才能得到提升。二是要有开创心态,直面竞争,做大做强。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不同学科领域加强渗透、竞争,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必须以开放心态,提升能力,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过程中扩大学科规模、增强吸引力。

马捷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学科更名带来了切实利好,让学校领导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本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对于更好地引进人才,推动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吉林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加强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建设,能够为本学科硕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还要直面竞争和挑战。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如何在大类招生中与相近学科协调,保证优质生源,等等。

裴雷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更名体现了本学科对时代需求、现实需求与科学需求的及时回应。从时代需求看,数字中国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本学科创造了更大的发展舞台;从现实角度看,普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科竞争与知识结构需要提升学科的适用性与竞争力;从科学需求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学科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其核心科学问题的口径更宽、范围更广、融合性更强。这三个因素共同促进了学科内部、学科外部的认知快速变化与学科发展。如果讨论学科未来的发展路径的话,以下三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需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手段。总体来看,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规模相对社科管理类学科而言还较小,应当进一步加强创新,主动拓展学科外延,积极争取学科交叉领域,通过创新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与内涵。

二是学科发展要重视以人为本。学科发展需要舞台,也需要演员。近年来,高校在招生方式、教师招聘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比较大,大类招生、准长聘制度改革,都给学科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如何应对学科竞争,吸引优秀生源、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学科发展中的现实挑战和重中之重。在讨论学科和人才的矛盾时,如果把学科比作领地,可以引用毛主席的一段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所以,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如何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并长期发展。

三是需要注重学科影响力的拓展。客观上,不仅国与国之间存在知识供给的“落差、反差与逆差”,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的“三差问题”也存在。要破解“三差问题”,根本上要面向未来发展学科的国际认同与影响力,不仅要吸收国外优秀成果,也要加强推动中国理论走向世界;发挥文理交叉优势,采取差异化竞争进一步扩大生存空间;提升学科的显示度和传播度,要获得大学科同行的认可,需要有超越机构范式、服务范式的“大科学问题”观,尤其要在超一流成果上有所突破。

王协舟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一是要坚持守正创新,高度整合资源。地方高校普遍面临资源匮乏,不整合资源就难以发展,同时应当促进新兴二级学科方向的协调发展。二是缩小认知差异,促进学科认同。现在的学科发展正处于大变革时代,要合理运用不同传媒手段,通过不同渠道宣传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形成对学科发展的高度共识。三是运用超学科思维,促进学科嫁接移植。现在的数字人文、数据管理、数据科学、公共文化遗产保护等等,许多学科都在发展这些方向,如何使这些方向真正融入本学科,需要运用超学科思维,促进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知识内容嫁接移植。

杨安莲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信息与网络舆论系副系主任

学科已走上了再绘蓝图的新起点,我们系统也要积极调整布局,筹谋军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新发展。一是思考学科使命的变革和特质的变革。从关注“文献”转向关注“资源”,从关注信息的收管用转向数据管理、信息分析,知识服务;我们的目光应该从对资源本身的管理投向资源的运作、放大、增值;继承与强化学科“计算传统”这一天然特质,关注算法、逻辑、数学等应用于军事信息资源的管理。二是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所谓守正,是坚守图情档的特色、优势、活力与核心竞争力;所谓创新,是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深化为战服务的能力,探索军事信息管理智能化、军事大数据管理、军事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知识服务等新领域,促进学科内部交叉彼此赋能,外部与认知域作战、开源军事情报等交叉融合。三是借军民融合之力建设学科队伍,积极招收文职教师,在固守军内唯一的学科优势之下,创新、发展、改变也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袁莉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四川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面临挑战。在学科方向定位上,我们考虑在现有图情档三个二级学科基础上,一是在文化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研究方面,与西部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等相结合;二是立足所在学院,与公共管理融合,探索智慧社会数据治理;三是在档案方面,从档案文献智能化角度尝试突破。希望兄弟院校加强沟通交流,为我们新申报到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在本硕博贯通衔接培养方面提供经验借鉴。

臧国全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作为独立的学科,尽管学科交叉融合,但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研究对象。一个学科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由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方法论构成,只有清晰地界定学科的研究对象,才能够使学科保持独立存在的基本条件,才能够形成学科的理论体系,以及明确界定学科性质。

张鹏翼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学科改名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拓展的机会。北大信管系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思考、梳理和阐释新的学科名称内涵。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近两年学科发展的一些情况。

一是能见度提升。近几年在数字人文、大数据应用管理、出版等方向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增长,在校内外都有了更高的能见度。二是认同增强。从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看,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等方面都高于其他学科,在跨学科的视野、信息和计算素养等综合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三是学科发展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学生规模较小,内外部一直有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讨论,但这样也存在弱化二级学科特色的风险。未来还需要坚持守正与创新,迎接挑战和机遇。

最后想代表我系青年教师群体表达对学科的认同和热爱,相信学科未来会有更长足的发展,能够提升公众认知,产生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张洋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近年来,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扎根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区域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比如,图情专硕特别是非全日制的专硕报名人数大幅增长,录取分数线排名靠前,学生来源也更加多元化,以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考生比例越来越高。从本学科毕业生的发展情况来看,杰出的校友散布在各行各业,充分体现出本学科宽口径特点。通过对优秀校友的走访调研,他们普遍表示在学科学习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专业知识,比如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判断等,培养出一种超越学科边界、跨学科的思维和格局,令他们受益一生。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意味着更高的学科站位,跨领域、多维度的学科特点更加突出,具有更加广阔的学科发展前景。关于守正和创新,我们认为应该是核心和特色相结合。坚持发扬学科核心的、关键的东西就是守正,比如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要坚持发展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等这些本学科最核心的知识领域。创新则要突出特色。各个高校所处的区域不一样,具体情况也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办新的特色专业和方向,努力提高本学科在学校和当地区域社会的影响力,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
【学科新书导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战略概况研究与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数据在部队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超学科”来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