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约会就意味着可能要送命,那单身不香吗?对一些昆虫来说,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动画《黑猫警长》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螳螂新娘在新婚之夜把自己的新郎吃了,全无新婚的浪漫,只留下一地的残骸。经过警长们的一番调查,发现真相原来是螳螂新郎为了给螳螂新娘补充营养,生出健康的螳螂宝宝,才自愿被吃的。看到这里,不少人惊呼:这是真的吗?交配后雄螳螂被雌螳螂吃掉不仅是自愿的,而且对雄螳螂是有益的?
交配后被雌螳螂吃掉对雄螳螂来说,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黑猫警长》其实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雌性螳螂在交配后吃掉自己的伴侣是为了补充营养。那么这个回答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呢?这在生物学上是有解释的,这种行为叫作“性食同类”,其实不光是螳螂,一些寇蛛属的物种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根据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的研究,从演化的角度来看,雌螳螂在交配后吃掉雄螳螂的行为可能真的有益于雄性。为了证明“我被吃反而对我有利”的这个说法,科学家们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蟋蟀作为食物投喂给了一群螳螂,使得每一只螳螂都可以通过这个特定的标记单独进行追踪。然后他们让雄螳螂和雌螳螂进行交配。交配后,科研人员允许一半的雌螳螂吃掉自己的伴侣,另一半的雌螳螂在捕食雄螳螂时则会被他们打断。得益于吃掉伴侣所获得的营养,吃掉配偶的雌螳螂比没有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平均多产下51个卵。
不仅如此,通过放射性标记,科学家们还可以了解螳螂卵中有多少物质来自雄螳螂。结果也十分有趣,吃掉配偶的雌螳螂产的卵中含有更多来自雄螳螂的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这样看来,被吃掉的雄螳螂真的能为雌螳螂提供更多营养物质。
既然补营养这个解释大概率是正确的,那螳螂新郎心甘情愿被吃,肯定也是真的吧?别说,这还真不一定。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这世界上能为爱心甘情愿赴死的生物,想来也不会很多,雄螳螂虽被吃,但也未必毫无怨言。
对动画片中螳螂新郎在遗书里提到的“我心甘情愿”,科学家们进行了辟谣。
2021年,一项发表在《生物学通讯》上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雄螳螂在交配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了在交配后活下来,雄螳螂甚至会和雌螳螂搏斗。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收集到的雌雄螳螂放在一个倒置的塑料杯中,让它们进行交配,并进行观察,结果让人惊讶。雄螳螂在交配后,并不是毫无怨言地成为对象的营养品,而是会奋起反抗,胜则生,败则死!由此可见,雄螳螂心甘情愿奉献自我的说法并不是那么站得住脚。
知道这些情况后大家也许会心疼雄螳螂,结完婚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吃掉。事实上,被吃掉的情况确实有,为了不被吃掉,雄螳螂进行反抗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雄螳螂被吃的命运并不是一定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们在控制雌螳螂饮食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发现在自身很饥饿的情况下,雌螳螂更容易对自己的对象出手,但如果在交配前雌螳螂就已经被喂饱了,那么雄螳螂大都是可以幸免于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