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8-30 18:18:14陈礼鹏吴良茹李奇周训祥杨洋李跃张炜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陈礼鹏 吴良茹 李奇 周训祥 杨洋 李跃 张炜琛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11年以来,贵州省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历经12年。本文介绍了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展,总结了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农田建设;粮食安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4-0098-04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1,2],粮食安全[3-6]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十二五”以来,全国各地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9],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10-13],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4-15],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提供了基础保障[16-17]。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这就要求我们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18-19]。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21]。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乌蒙山腹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地形以山地与丘陵为主[22-24],平原与低地较少,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区,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25]、水稻[26]和马铃薯[27]。近年来,毕节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1 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

1.1 发展历程

2011—2018年,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由市发展改革委、原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多部门围绕本部门职责分头开发建设,2018年8月机构改革后由农业农村局集中建设。项目名称由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千亿斤粮食工程等名称统一为高标准农田项目。

1.2 建設情况

在机构改革前,也就是2011—2018年间,发改、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16 万hm2。机构改革后的2019—2022年,农业农村部门共投资20.23亿元资金,其中中央资金14.29亿元,地方资金5.93亿元,社会资金900万元,年平均投资标准22 500 元/hm2,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9.20 万hm2,建成高标准农田10.10 万hm2,完成率109.4%,主要分布在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计划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3 万hm2,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5 万hm2,完成率129.4%,主要分布于七星关区、黔西市、金沙县、织金县。

1.3 相关政策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由政府部门主导,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镇、村等多元参与服务农业生产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近年来,毕节市积极出台政策,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了多个规范性文件,如《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指南(试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细则》《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方案》《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等,从规划编制、项目申报与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对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全面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经验及成效

毕节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抓实项目建设与粮食安全、农田生态、农业基础、农民增收“4个结合”,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建设成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1 项目建设与粮食安全相结合

全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基础。一是坚持“三个优先、两个集中投向”的项目选址思路,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坝区、贫困乡镇开展建设,确保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落实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工作要求[28],为稳定全市粮食作物种植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区域,配套建成标准化基地12.26 万hm2,累计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72个。二是政策激励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加大对主要粮食品种中央财政农业保险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防止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非农化”。

2.2 项目建设与农业基础相结合

切实解决好农田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满足群众农业生产需求,建设优先解决项目区灌排、田间道路等基本生产条件,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宜机化率,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通过“整县整镇推进、示范创建引领”方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田基础条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二是综合考虑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耕地质量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坚持建设标准,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两区”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田建设综合效益。三是将高标准农田与灌区建设相衔接,注重沟渠路网、桥涵闸站综合配套,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四是推动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合理配套设置农机下田坡道、过机盖板、桥涵等附属设施,拓展农机运用空间,补齐宜机化薄弱短板,进一步提高农田宜机化水平,提升农机作业便捷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3 项目建设与农田生态相结合

一是针对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堤岸防洪系数低等难题,扎实开展排洪沟治理和坡面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提高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维护全过程,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齐耕地“绿色”“生态”问题短板,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防止土壤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提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2.4 项目建设与促农增收相结合

采取“一推两促”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当地农民有稳定收入来源提供支撑。一是推以工代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田建设运营和管理,通过以工代赈方式促农增收。二是促粮食增产,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粮食稳产增产和粮食安全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三是促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土地成方成块,便于机械化生产,吸引粮食种植大户、农业经营主体前来洽谈承包土地,促进了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的规模化发展,农民的租赁收入大大提升。

3 毕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情况复杂

机构改革前,由于各部门项目建设的侧重点与管理程序不甚相同,反映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做好历史项目的清查整合,对以往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图斑比对,及时将已建项目和在建项目上图入库,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矢量数据库,而这些均需要市直部门、县、乡、村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3.2 技术人才欠缺

毕节市机构改革后,以往的农田建设职能职责虽全部归入农业农村部门,但是相关技术人员并未划转到农业农村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人才队伍面临短缺情况,虽然全市大部分縣区都组建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指导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但专业技术均为农业、畜牧、农村经济、农机等专业,水利、国土、交通等专业技术人才仍然不足。

3.3 投入标准较低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的建设标准,平原地区农田建设成本约为45 000元/hm2,而毕节属于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分散破碎,海拔落差较大,工程施工难度大、造价高,22 500元/hm2的投资标准偏低,多数项目建设内容单一,只能优先满足田间道路和排灌沟渠建设,无足够资金实施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等其他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据测算,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至少要投入52 500元/hm2以上才能基本达到建设标准。

4 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策建议

4.1 建立多元共建机制

积极探索多部门协作,在项目规划、产业配套、资金筹措、生态保护等方面与发改、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推动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共享农田建设发展成果。

4.2 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综合考虑种植结构、土壤类型、耕地等级及环境等因素,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收集土壤有机质、pH值、矿质元素、微量元素、水分含量、重金属等指标数据,形成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合理采取增施有机肥及土壤调节剂,推广测土配方、种肥同播、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30]、土壤深松、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改善施肥结构,调节土壤pH,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耕地用养结合。

4.3 积极打造示范样板

毕节市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围绕田间道路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设方向已成惯例,为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样板[31],综合考虑农业规模化生产、绿色发展、宜机化、产业融合发展等,将更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纳入,大力推广宜机化、土壤改良、智慧农业[32]等建设,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实现典型引领。

4.4 全面提升建设标准

目前,国家已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明确了各阶段、各区域、各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各项工作,构建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毕节市可依据国家标准编制地方标准,因地制宜开展农田建设,完善细化各项建设内容,统一规范工程建设、科技服务、建后管护、绿色发展等要求。

4.5 加强农田建后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三分建、七分管”,加强项目建后管护,确保高标准农田工程长期发挥作用。围绕工程质量、粮食产能、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定期对以往建设项目开展监测评价。同时,完善农田建设管理数据平台,将已建和在建项目立项批复、招投标、建设进度及后续管护等各阶段信息录入系统,实行图斑化管理,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刘慧. 切实维护粮食产业安全[N]. 经济日报,2023-05-18(5).

[2] 张冲. 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 郑州:郑州大学,2021.

[3] 谢亚宏. 携手维护全球粮食安全[N]. 人民日报,2023-05-16(17).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二〇二一年一月四日)[N]. 人民日报,2021-02-22(1).

[5] 王永生.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的解读[J]. 南方自然资源,2022(7):12-16.

[6] 國务院. 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J]. 农村实用技术,2018(1):5-7.

[7] 杨鑫,穆月英.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水资源风险及其治理重点[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3):83-94.

[8] 陈涛,邓大才. 粮食安全观的转变与构建[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3):10-17.

[9] 赵晓宇,李超,陈静,等.基于粮食安全的南方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分析[J/OL].自然资源情报:1-6[2023-08-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798.N.20230508.1512.008.html.

[10] 王玉洁.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J]. 农业经济,2023(4):22-23.

[11] 郝晓燕,亢霞,袁舟航.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内涵逻辑与政策建议[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5):24-30.

[12] 梁鑫源,金晓斌,韩博,等. 新时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析与路径探索[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4):1-12.

[13] 张斌,尹昌斌,杨鹏.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必须守住耕地红线 持续保育耕地和土壤质量[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3):17-22.

[14] 蔡继明. 如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4):43-48.

[15] 王红茹. 如何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J]. 中国经济周刊,2021(5):49-51.

[16] 顾仲阳,常钦,庞革平,等.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N]. 人民日报,2022-02-19(1).

[17] 汪晓东,李翔,刘书文. 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综述[N]. 人民日报,2021-09-23(1).

[18] 肖湘雄,周梦芬.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回溯与展望[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6):44-51.

[19] 吴宁,陈涛,陈奕如.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与对策[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4):1-10.

[20] 新华社.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J]. 人大建设,2019(10):3-6.

[21]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牢记总书记嘱托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N]. 农民日报,2021-07-09(3).

[22] 蔡向西,吕丽丹,薛梅,等. 毕节山区马铃薯种薯生产优势及发展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7(6):111-112.

[23] 翟香,兰安军,廖艳梅,等. 地形梯度对土地利用格局时空特征的影响——以毕节市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45(6):70-80.

[24] 兰叶芳,任传建,李小彩,等.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 地球学报,2022,43(3):309-324.

[25] 陈礼鹏,吴良茹,郭正厅,等. 基于“两区”划定的农田数字化管理方法研究[J]. 现代农业装备,2023,44(2):92-97.

[26] 郭军,刘永红,文静. 毕节市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及采取的措施[J]. 粮食加工,2022,47(5):96-99.

[27] 杨佼,杨永标,王悦悦,等. 毕节市水稻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8):43-44.

[28] 金黎平,吕文河. 马铃薯产业与种业创新-2022[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34-36.

[29] 杨涛,马宝玲,周繁,等. 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J]. 河北农业,2022(11):9-10.

[30] 马丽娟,杨平. 甘肃临泽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成效[J]. 中国种业,2023(5):42-45.

[31] 谷娟,冯锦军. 乡村振兴视角下山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以L县为例[J]. 山西农经,2023(8):111-113.

[32] 刘姝言.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4):46-48.

[33]建好高标准农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4):4-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