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FIAS的信息化课堂互动行为研究

2023-08-30 14:29:23邹晓宇唐章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邹晓宇 唐章蔚

摘  要  选取“一师一优课”平台一节数学优质课为例,利用改进型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方法(IFIAS)对其进行观察、编码、计算分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从课堂氛围、教学结构、教师言语、师生问答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等五方面对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和描述,为课堂信息化教学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IFIAS;教学交互行为;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1-0113-05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未来中小学教育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要全力支持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1]。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中小学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推进课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育部于2014年7月组织开展全国“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動[2]。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教师合理利用网络化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并将这些资源深度纳入小学和中学的课程,促使每门课程至少有一名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带动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般的课堂观察可能无法对课堂的师生互动行为做全面而精确的分析和归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如何?信息技术到底发挥怎样的作用?使用改进型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对一节优质数学课例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同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以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互动行为特点,目的是为课堂信息化教学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  课堂交互的研究设计

2.1  优质课例来源

本研究所选的课例源于“一师一优课”平台评选的人教版小学部优级数学优质课。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加法”,主讲教师为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曹田屯小学李锦老师。

2.2  研究方法

在以前的一些研究中,通常使用传统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对课堂师生互动进行观察记录与编码统计。为了能够更好地评估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的师生互动行为,我国学者方海光[3]、高辰柱教授提出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IFIAS在FIAS原有的课堂行为中新增加了技术因素,还将课堂沉寂情况细分为两类以及增加了与学生探讨问题这一学生言语。这种改进型的分析方法既保留了FIAS传统的课堂分析功能,还可以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课堂进行分析。

2.3  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2.3.1  课堂互动行为编码系统

根据IFIAS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行为划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教师言语与学生言语,课堂沉寂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这四大类又可具体划分为14个行为编码。具体的编码系统如表1所示。

2.3.2  观察与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规定了一套具体标准,即使用时间抽样法对课堂视频进行编码,在特定时间段进行采样,并按编码系统的含义记录相应编码[4]。本文通过IFIAS编码系统,将视频剪切为多个三秒的小片段,反复观察师生互动行为所属编码类型,根据如表1所示的编码系统,平均每三秒记下一个互动编码,最终完成一个课堂观察记录表。

2.4  研究过程

2.4.1  形成教学交互行为比率表

本研究根据对师生互动行为编码的统计,分别得出师生言语,课堂沉寂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频数和比率,并创建了教学互动比率表。根据数据占比情况分析课堂结构特征,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2.4.2  课堂互动结构分析

根据表2数据计算可以得到课例“1~5的加法”课堂教学结构分析数据,具体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课堂教学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在课例“1~5的加法”中,教师发言的比例为45.7%,其值远低于贝莱克68%的正常模型。而学生发言的比率为49.4%,比贝莱克的平均水平高出20%。上述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的言语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与以前相比,已经明显减少,课堂中学生言语比率有了明显的改善,这表明教师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

2)有效沉寂比率是学生安静思考问题,独立练习等有益于教学的行为在整堂课中的占比。占比越大,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空间独立思考问题。在课例“1~5的加法”中有效沉寂比率为2.3%,表明课堂中学生的非语言行为增加,学生的独立学习率提高,反映了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推动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数学。

3)无效混乱比率是指课堂中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课堂混乱的比率。数据越小,表示课堂上学生遵守纪律,学习效果越好。在课例“1~5的加法”中无效混乱比率为0%,该数据反映出课堂纪律良好,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控课堂秩序,有效进行教学。

4)在课例“1~5的加法”中技术使用比率为2.8%,反映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课堂能够利用信息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互动,更表明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逐渐融合。

2.4.3  整理编码,形成迁移矩阵表格

本文对所选取的一节优质数学课例所记录的行为编码进行汇总处理,将每个编码与前后编码相结合,形成800对序列,进行分类排序和统计,最终形成迁移矩阵,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3  课堂交互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IFIAS,本文首先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再从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谈话、师生问答、技术运用等五个角度,具体分析这节课例中师生教学的互动行为。

3.1  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态度和情绪的混合,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但能保障教学的开展,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交流[5]。由表4可以看到,落在积极整合格(表1~3行和1~3列结交的位置)的次数为46占总次数的5.8%。缺陷格(表7~8行与6~7列结交的位置)的次数为8占总次数的1%。缺陷格的次数远远小于积极整合格的次数,说明这节教学案例总体课堂氛围良好,师生互动融洽,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稳态格(矩阵对角线上的单元格)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行为有:5—5稳态格(63,表示教师的言语讲授)、9—9稳态格(245,表示学生主动说话)、13—13稳态格(10,表示教师操纵技术)、12—12稳态格(12,表示学生自主练习),这表明课堂虽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与传统的满堂灌相比,这节课例中教师在讲授的基础上给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也把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给了学生更多思考发言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1—1穩态格(教师接受学生情感)、7—7稳态格(教师批评)、11—11稳态格(教学混乱)出现的频次相对较少,这说明教师没有批评责罚学生的情况,整体教学秩序良好,师生互动融洽,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得知识。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节数学优质课例既注重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又关注培养学生利用教学多媒体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表达的能力,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3.2  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和制约因素[6]。通常,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课堂沉寂和技术使用之间的比率来衡量的。由表3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的言语比率占了课堂行为的绝大部分,分别为45.7%和49.4%,技术使用仅次于师生言语,比率为2.8%,课堂沉寂占比2.3%。经过统计计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比例为0.9∶1,这一数据反映了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讲解,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主动思考问题,从而掌握更有深度的知识。

3.3  教师言语

教师言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间接影响,一类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包括教师激励赞美学生,接受学生情感,倾听学生想法,采纳学生意见以及提出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包括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行为的指令以及批评。若课堂中教师间接言语使用的频率高于直接言语的频率,则说明教师更倾向于使用间接影响的语言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反之,则说明教师更愿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通过讲授、指导和批评来帮助学生学习。

3.4  师生问答

通常IFIAS编码系统把教师的提问分为开放性和封闭性两大类,把学生言语分为主动应对,被动应对以及主动发问三大类别[7]。通过观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言语类型所占的百分比,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互动的情况。从表2可以看到,教学中教师提出封闭性以及开放性课堂问题的占比率分别为1.9%和6.4%,其比例为1∶3.3,表明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热忱和能力。

3.5  技术使用

在这节优秀课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完成的结果投射到主屏幕上,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和评论,当堂给出学生学习反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课堂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而且还应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其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能力去学习,这也与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高度重合。

4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及其效果

师生课堂教学交互行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多彩,本文通过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方法对一节优质数学课例进行分析,结合对数据的量化分析和定性描述,探究信息技术背景下师生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特征以及成效。

4.1  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整合,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分析表明,信息技术已逐渐进入课堂,并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整合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4.2  表扬激励学生,增强其成就感和信心

由表2中数据可以得知,在这节课堂教学案例中教师表扬鼓励学生的行为占课堂总行为的11%,整堂课中极少出现批评惩罚学生的行为。这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注意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重赞美激励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建议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

4.3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锻炼学生思考与开发学生思维

在课例“1~5的加法”中,教师采用语言讲授、直观的教学示范以及小组合作研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对数字1~5的运算有一个具体的讲解,让学生在认识数字1~5的基础上自行进行探索,鼓励学生自己解决1~5数字问题,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互相交流讨论,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5  结束语

本文利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方法对所选取的优课课例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从课堂气氛、课堂结构、师生言语、师生问答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等五方面对课堂上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和描述。目的是为课堂的信息化教学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5.1  通过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提高教学能力

从这节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频次明显提高,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互动,实现理想的教学设计。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调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更为紧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课后利用信息媒体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消除传统课堂师生之间的隔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愈发无可替代。

5.2  利用信息技术安排教学设计,注重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有学者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促进的,确切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学习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授课[8]。如果教学内容实操性较强,则应该给学生更多独立练习的机会,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为其提供便利;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应是即时融洽的,针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减少批评和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5.3  利用信息技术调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节奏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和次序性。紧凑的教学节奏是课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节奏被打乱就会出现课堂沉闷、秩序混乱等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9]。在一堂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整堂课有动有静,合理把握教学节奏。比如低年级儿童好动专注力差,一节课40分钟很难全程高度集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问题,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前准备教学课件,把控整节课的教学节奏。同时注意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

5.4  教师不断学习,掌握信息化的教学观念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对传统课堂教学有着不小的冲击,使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再局限于课堂知识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有着高度的学习敏锐度,不断学习,掌握信息化的教学观念[10]。如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去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研究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为此,学校应举办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讲座以及开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向各科教师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的理念,全力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并给予技术和资金保障,培养一批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领头人,从而带动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改变教学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  参考文献

[1] 陈双敏,张燕.基于ITIAS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行为:以一节部级优课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1):36-43.

[2] 胡小勇,郑晓丹,冯智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课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36-40.

[3] 方海光,高辰柱,陈佳.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09-113.

[4] 杨威,崔莹.基于ITIAS的智慧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7):86-90.

[5] 王冰如.课堂观察工具评价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6] 杜尚荣,王笑地.“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7(2):28-32.

[7] 朱涵,郭卿,刘飞,等.盲校数学优质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案例研究: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J].中国特殊教育,2018(7):41-47.

[8] 余蓉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投入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基于PISA上海测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8):29-36.

[9] 何正文.“粤教云”环境下弹性游击教学探究[J].教育导刊,2016(7):47-51

[10] 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8):115-11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