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课堂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8-30 14:34钟帅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信息素养德育渗透

钟帅

[摘 要]信息科技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当前信息科技课堂的德育渗透存在着信息教师忽视德育、德育内容陈旧单一、信息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教师可通过强化学生的德育元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有效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发挥学生代表示范作用及巧借交叉学科典型案例,有效解决信息科技课堂德育渗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科技;德育渗透;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1-0097-03

一、在信息科技课堂渗透德育的意义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强调教学和德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就失去了目标;德育如果不在教学中进行,就缺乏了有效的手段。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信息科技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贯穿于学生各个学段的学习,在信息科技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重要且必要。

(一)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理念

教育部于2022年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课程要“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和“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这对中小学信息科技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德育要求。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理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信息科技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对课堂教学亦有正向推动作用。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可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种子,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进而对学习充满了动力;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纪律教育,可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渗透诚信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守时意识和契约精神,促使学生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可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总之,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教师除了要教授给学生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这其中信息道德最容易被忽略。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德育可弥补信息道德方面教学的缺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个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信息科技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合理应用信息科技。信息科技教师应当致力于通过在信息科技课堂渗透德育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有利于預防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及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任课教师遇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时,常常因无从下手而感到困扰不已。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有家庭教育方面的,有人际交往方面的,有学习情绪方面的,甚至还有遗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家庭教育,如“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等,有助于学生在心中构建一个温暖家庭的火种,产生和谐的亲子关系;渗透人际交往教育,有助于缓解和消除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快乐学习;渗透学习情绪引导教育,引领学生理性面对学习压力,及时释放不良情绪;引入遗传方面的案例,如海伦·凯勒、霍金与自身缺陷做斗争的事例进行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容乐观地面对生活。

二、信息科技课堂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教师忽视德育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信息科技教师认为德育与升学无关,课堂中应该争分夺秒地给学生教授知识与技能,不能浪费时间在其他“无关事宜”上;部分信息科技教师未担任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理所当然地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自己只需专心做好学科教学就好;部分信息科技教师认为自己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微乎其微,没有必要在德育上浪费时间。此外,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等方面的考核大多看教学成绩,这也间接导致了信息科技教师忽视德育。

(二)德育内容陈旧单一

德育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时代背景为基础,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题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有些信息科技教师选择的德育题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内容陈旧单一,既吸引不了学生,也无法对学生产生影响。而有些信息科技教师选择的德育题材则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把适用高年级学生的内容直接套用在低年级学生身上,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却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反而让学生产生厌烦感,起到了反作用。

(三)信息科技教师缺乏专业培训

德育虽然不是一门系统的课程,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需要信息科技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部分信息科技教师虽然有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意识,但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德育专业培训,不知道如何选择最佳的德育题材,也不知道采用何种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德育教学效果,因此往往事倍功半。学校通常也会组织一些与德育相关的培训,但培训的对象通常是班主任或“主科”教师,直接面向信息科技教师的培训几乎没有,可见信息科技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匮乏的。

三、信息科技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的德育元教育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亦是如此,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是最好的德育方法。信息科技教师应始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信息化课堂的优势,借助各式各样的信息媒介,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德育载体。如高一“初识人工智能”一课,信息科技教师可以“云游故宫”为主题,引导学生借助VR技术“参观”故宫,待“参观”故宫后学生可自行查找故宫的建筑布局、历史沿革、文创产品等相关的资料,再利用文字、图片、音频、动画等不同的信息媒介,制作特色鲜明的主题幻灯片并进行小组评比。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逐步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并学会借助信息媒介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当信息科技教师的课堂德育渗透成为一种常态时,学生的德育元教育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常态。

(二)充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来自生活。”换言之,缺少了生活经验的课堂便不是最好的课堂。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来阐述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做中学,在实践中磨炼良好的品质。如高一“我们身边的数据”一课,信息科技教师可以借助“新冠肺炎”这个主题进行德育教育,因为2020级、2021级和2022级的学生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一批学生,对于新冠疫情有着非比寻常的体验和感受。信息科技教师可以横向对比不同国家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人数,用柱状图动态展示每一个时间段内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的变化,让学生既能够直观感受到数据的真实和多变,又能够切身体会到我国政府在新冠疫情防控上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教师在展示动态变化的数据后,再结合一到两个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实例进行练习,效果会更加明显,爱国情怀将会在学生的心中滋生和加强。此外,信息科技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提高生活质量。

(三)有效针对学生心理特征

不同学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阶段论”,他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八个阶段(如表1),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小学生正处于第4阶段,需要克服“勤奋对自卑”的危机,即小学生总是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一旦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或者是他人的肯定,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并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让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不断激发学生对于成功的渴望。中学生正处于第5阶段,需要克服“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危机,即中学生要努力适应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社会环境,当适应了自己所选择的社会角色后,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否则就会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难以与他人和平相处。中学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知道自己在集体中处于何种地位,以及怎样努力才能成为理想中的人;还要注意把学生当作成人来看待,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自己忠诚的潜意识。如高二“Excel专项操作练习”一课,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结果为导向设置学习任务,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时,信息科技教师应多加巡视,及时给有疑惑的学生答疑解惑,以免学生产生“我不行”的想法。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后进生,信息科技教师应与其多加沟通并鼓励,既要让学生认清现实,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距离目标还差一小步,应继续努力,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四)发挥学生代表示范作用

很多信息科技教师忽视了信息课代表的存在,甚至有的信息科技教师认为信息科技作为一门“副科”,设置信息课代表完全没有必要。其实不然,设置信息课代表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德育作用:一是,信息课代表作为信息科技教师的“宠儿”,在课堂上会大力配合信息科技教师,提高课堂德育的效果;二是作为课代表的优越感会让信息课代表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榜样的角色,在同伴效应的作用下,其他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向其学习道德品质。除设置信息课代表外,信息科技教师还可以挖掘信息课堂中的“技术大神”,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如高一“可以复用的代码”一课,由于教学内容难度相对较大,普通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点的效果相对较差,信息科技教师可以招募几个有编程基础的小助手,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以“小老师”的身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他们的疑问或困惑,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助手”获得成就感,又可以讓其他学生很快地理解知识,同学之间的情谊也在课堂互动中得到了加强,同时还可以帮助信息科技教师减轻教学负担,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巧借交叉学科典型案例

信息科技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可以和大多数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德育渗透亦是如此。虽然信息科技学科相关的德育案例数量较少,但是借助交叉学科的典型案例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如高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课,如果只是从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对应的流程图出发,深入讲解计算机编程的语法,学生听起来会感到吃力和无趣。信息科技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学科中的“曹冲称象”故事,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分别与之对应:(1)分析问题。如何称大象的体重?(2)设计算法。大象在船上的排水量=相同重量的石头在船上的排水量。(3)编写程序:①将大象赶上船,在船上标记大象上船后的水位;②将大象赶下船,往船上加入石头,直到水位再次达到标记;③称石头的重量,得出大象的重量。通过对比实例,学生很容易理解算法的概念和意义,信息科技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程教学也将如鱼得水,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就像一个曹冲称象的过程,只有确定了清晰的人生目标,有计划地向着目标逐步前进,才能够最终实现梦想。除挖掘历史学科的典型案例,还有其他学科的典型案例,只要融合得巧妙,便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柳桂平.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初探:基于人的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田保华. 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5(7):3-11.

[4]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信息素养德育渗透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