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付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表达,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
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握和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必须坚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作出的哲学概括,并从实践目的、实践要求、实践动力、实践方法、实践运用和实践格局等方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范畴及原则,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回答“四个之问”是把握和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中国之问”侧重强调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世界之问”侧重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人民之问”侧重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践行于人民群众之中;“时代之问”侧重强调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虽然所处的历史时空不同,“四个之问”具体指向也会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实践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把握和运用“六个必须坚持”中科学回答“四个之问”。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把握和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六个必须坚持”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就是要把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工程来对待,在高质量发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彰显了既要增进当代人福祉,又要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