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核心探索

2023-08-29 11:16:51刘巧娟
时代金融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刘巧娟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发挥出农村土地的资源潜力及市场潜力,需要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稳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全面保障农村土地经济建设的健康性与持续性。本文将以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工作状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的落实提供一定参考。

我国地域广阔,但耕地面积相对稀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91792.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依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当前的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短板,导致有限的土地资源更难以创造出理想的经济效益,农村土地产值明显不足。基于此,需要明确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农村土地经济发展的因素,由现存问题中总结经验,寻找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推动农村土地经济制度改革的道路,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研究概述

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助力乡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土地是农村的重要资源,是推动农村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媒介。在发展农村土地经济、落实土地制度改革工作时,需要重點突出农民对土地资源的相关拥有权益,保障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建设用地量迅速增加,农村耕地数量缩减。为此,需要明确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基于农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建设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充分发挥出农村土地的经济属性,并通过高效经营土地来保障农民增收。

二、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实施,需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以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为根本抓手。目前,我国“三农”发展仍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现行土地制度尚存在诸多不完善性。农村土地经济管理水平不仅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将明显决定农村土地利用效能,牵制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为此,改善创新土地制度、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一)保障农业生产稳固性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体系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建设需求。在现行土地制度下,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率及平均利润率十分低下,小农户依然保留传统耕种方式,难以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建设。为此,需要通过强化土地经济管理来维护农业生产稳固发展。通过制定出科学的土地制度,优化我国土地配置方式,保障土地资源利用率。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经济逐步复苏。但仍有一些贫瘠的土地种植效益过低,被长期荒废搁置,导致农业生产效益及土地资源利用率明显下降[1]。我国现阶段的农地规模经营并不理想,需要通过强化土地经济管理来优化土地配置方式,保障土地资源利用率。

此外,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并不理想,土地细碎化及分散经营的问题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率严重受挫。目前,我国农村民众在农业耕种期间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时间,整体效率相对较低,且机械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小农经济具有明显的衰落势态。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农业平均利润率过低。因此,需要以合理的土地经济管理制度来解决当前的农业发展问题,促使我国农业产业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国家统计局的公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3086、450904、60968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3%,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的39.4%、53.35%。与第二、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GDP占比有明显下降趋势。这在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速的同时,从侧面揭示了我国农业收益空间过于有限,需要通过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使之在增加农民受益方面作出更大贡献[2]。

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能够有效深化土地财产功能,增加农民收入。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种面积有限,且凭借传统耕种模式能够取得的收益过于有限,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应充分凸显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财政功能,使农民获得更多资产性收入。此外,我国农村农业收益空间过于有限,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大量农民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为此,需要通过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来改变农民的收入状况,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就业选择权,使其获得更为充足的社会保障。

(三)维护农村治理有效性

土地是农村地区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保障农村土地经济管理的合理性,能够进一步维护乡村稳定,解决好土地资源利用的冲突性。随着土地权属关系发生变化,将导致土地产权所有者的权力空间受到影响,改变农村社会结构、秩序以及阶级关系,并直接作用于农村治理水平。在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建设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面临着分割性、功能性、生态性的冲突,给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而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率,农民重用轻养的不当耕种理念使得农业生产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上述问题都与农村土地经济管理状况息息相关,亟待强化相应管理予以缓解。

(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步入新发展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需要积极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土地要素的活力,从而全面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首先,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和资源,需要通过完善土地经济管理制度来盘活农村土地要素,释放土地资源的发展活力,从而吸引城市生产要素流向乡村,以增强农村土地制度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适应性。通过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能够提升城乡发展权利的平衡性与对等性,形成双向的要素流动,推动城乡协同发展[3]。

三、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时,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下降,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一)迎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在全面落实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工作时,需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审视问题,把握好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农业农村社会发展要求,保障土地经济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土地是农村的重要发展资源,农村土地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与农村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随着农村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在开展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工作时,需要积极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陷入迟滞状态,现有土地经济管理体系的适用性明显降低,影响土地资本红利释放。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遵循农业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迎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我国农村土地经济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二)保障农民权益不受损

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需要始终强调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保障其基本权益不受损,满足农民的切实利益需求。在调整原有土地利益格局过程中,必须坚持其成果能被真正分流于大众手中,为土地使用权流动性创造条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民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4]。为保障农民能够更大限度地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需要在开展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工作时,进一步突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全面释放土地价值“准商品性”,提升农民对农村土地经济制度的认同感。应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杜绝强制性的命令。应关注农民的地权诉求,确保农民能够在土地经济管理体系中真正受益。

(三)牢守土地公有制底线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开展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工作的根本底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是对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的继承,避免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能够避免劳动的目的被服从于资本的目的,消灭农村土地经济发展中的阶级对抗关系。牢守土地公有制底线,能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进一步凸显农村土地资源的社会性、公益性,使土地资源创造出更高经济效益。

四、当前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我国耕地数量逐渐缩减,农村土地資源质量受到影响。城市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现阶段,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耕地遭到破坏,大量耕地被用于非农生产,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持续下降。在城镇化建设期间,建设用地规模远高于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整体布局过于分散等问题十分普遍。总体来看,由于缺乏用地为先的理念,导致农村土地经济发展遭受明显制约[5]。

我国目前实施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地区的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使得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然而现阶段,各地区常依据农村人口变化对土地资源进行二次分配,未能充分考虑到农民及农村集体组织的诉求与意愿,难以切实保障农村土地产权。

无序流转是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率、阻碍农村土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呈现出明显的零碎化特点,分散的土地不具有连片流转的条件。自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我国各农村地区基于公平角度,以平均划分的方式将不同等级、肥沃程度、距离的土地分配给每个家庭。在这种分配模式下,各家庭分得的土地面积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加大了农村土地经营流转的难度[6]。由于相关部门未发挥出有效的引导作用,因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缺乏规范性及有序性,依然处于自发性流转阶段。此外,由于缺乏对土地流转后用途的有效监管,导致农村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地非粮化、农用地非农化的问题突出,流转无序是抑制农村土地经济管理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

依据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管理权虽然属于个人所有,但其所有权始终归属于国家。而由于一些农民相关意识欠缺,导致相关部门在进行土地征用时遭受到了阻碍。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需要办理的手续过于烦琐,需要支出较高费用成本,且当前各地区所实施的土地征收标准并不统一,农民对于土地征收的补偿期望值过高,土地征收期间存在困难。

五、解决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强化耕地保护

土地是农村的重要资源,强化耕地保护、守好耕地红线是至关重要的。新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将耕地保护工作落实好。具体来说,一是要全面改革官员评价制度,全面推行耕地保护责任审查机制,以综合评价机制来反映出地方政府部门的客观工作状况,保障地方政府部门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为农村土地经济发展筑牢根基。各地区需要将土地经济管理指标融入到地方干部评价中,进一步规范其思想认知,使其充分认识到土地违法的危害性[7]。二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各地区应通过实施责任追究制来强调政府责任,严肃工作记录,针对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彻底的,需要视情况作严肃处理,督促地方政府规范自身行为。应全面实施重大土地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时、全面、真实地公开农村土地租赁、承包、转让等信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政府监管工作中。三是要强化执法监察力度,通过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来进一步深化耕地保护工作,维护农村土地管理秩序。

(二)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在强化农村土地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保障土地国有化效率。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全面实施集体所有制,能够进一步防止土地私有化的问题,避免造成土地资源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8]。各地区需要进一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据市场原则,引导农民进行合法交易。应做好土地确权、认证及登记工作,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所有权,并鼓励其进行农地经营权流转。此外,政府部门需依据地区实际状况,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村剩余人口转移至城市。应坚持以农民的基本权益为根本出发点,解决好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的问题,保障农民实际权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管理,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对组织、个人承包土地行为的监管,防止部分区域频繁调整土地承包期,保障规范用地。与此同时,考虑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来源过于单一,且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难以创造经营效益。因此,各地区可积极引入优质企业和项目,提升大规模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好农村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

(三)规范土地流转

在开展农村土地经濟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解决好流转问题。为此,一是要提升农民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应将基层干部视为开展宣传工作的主要切入点,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参与学习、培训活动,增强其对相关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提升其工作修养,保障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具备为群众指导、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的能力。在组织宣传工作时,需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及自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并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使农村地区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完善土地流转程序,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性,确保相关土地流转行为能够得到法律保护。目前,大多农民都缺乏合同意识,土地流转多为熟人间的原始流转,不具有充足的合同依据。为此,需要详细规定土地流转程序,要求双方完整记载价格、承包期限、土地状况等信息,详细记录流转双方的个人信息,规范签订合同并将复印件交至相关部门登记备份。三是要健全市场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土地流转价格信息的公开性,并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土地价值评估等服务,规范土地流转价格。

(四)完善征地补偿

当前在开展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工作时,常遇到征地难的问题,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要素,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能够解决好农民在遇到征地问题时的担忧,使其更加主动地配合征地工作。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听证会,明确广大农民群众所关注的切实利益,全面听取农民的意见,提升征地补偿机制的规范性及实效性。以此来引导自由交易,若双方仍然存在分歧,则可以寻求第三方机构介入制定替代方案。应以相关法律制度为根本参照,严格执行费用补偿倍数计算模式,科学分配土地征收补偿费。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定征用中附着物补偿,按照一年一次的比例调整补偿标准,以尽可能地提升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从而提升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的拥护。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效益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改善农村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产权划分模糊、流转等工作重点、难点,进一步规范土地经济管理制度,改善农村民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由耕地保护、产权制度、土地流转、耕地赔偿等多方面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唐浩,陈奕沙,李明贤.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约束、模式和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22(02):22-28.

[2]虎秀玲.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与经济发展策略[J].南方农业,2021,15(36):111-113.

[3]张雪峰.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山西农经,2022(13):63-65+72.

[4]张瑞杰.农村土地经济制度创新发展的思路[J].江西农业,2019(14):139.

[5]李文睿.新时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及路径选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96-100.

[6]赵舒,杨子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57-259+261.

[7] 张旺,钱世祥,倪广亚.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7):114-115.

[8]谭志琴.城镇化中的土地经济问题探微[J].商业文化,2021(01):32-33.

作者单位: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阎良分局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5:26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7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