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秉辰
一九六一年春
黛山薄暮,残阳如血,满是荒草的田埂穿过生机寥寥的田野,通向那个连炊烟都少得可怜的村庄。
小路上走着一个干瘦高挺、皮肤麦黄的青年,他叫李千里,二十四岁便已是全家的顶梁柱。他刚从分配给他家管的田里锄地归来,带着一身疲惫,一心只想往家赶,去看看自己一岁多的儿子与刚出生的女儿,去看看与自己同样辛劳的妻子。在这杂草丛生、收成欠丰的年代里,大部分人终日劳苦。大饥荒的余威尚在,谁都不敢松懈,想顿顿吃饱更是奢望。
“嘎吱——”千里推开柴门,便听见了孩子的哭闹声与女人的哄慰声。“唉,孩子们肯定又饿了。”千里想着,“爹与大哥在的话,该有多好,生活也能好些!”
李千里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战死了。此后,是大哥将他拉扯大,还供他读书。三年前,一场百年不遇的大灾席卷浙东,洪水冲走了几千人,其中便有身为党员、在前线救灾的大哥。从此,年轻的千里扛起了照顾老母、嫂侄的重任。不幸的是,母亲又在之后的饥荒中去世了。这几年,难熬啊!
思绪被呼喊声拉回,是大嫂喊他吃饭了。饭是平平的一碗,菜则只有几块冬瓜糊。“千里啊,你也不要太拼了!整个大队,就数你最累。反正最后拿到的都不变,你也得适当歇歇啊!”妻子关心道。“我们家就我一个下地干活,全靠队里的照顾,才能分到和别家一样的伙食,我不得更加卖命?咱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田地本就不多,我们不拼,再来个灾荒什么的,谁都吃不消!”千里说完便埋头继续吃饭。
晚上,李千里独自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望着星空,想着将来的日子。“古时诗里将乡村田园描述得如此美好,可为何如今却如此辛劳呢?或许是还没到时候吧!父亲给我取名‘千里,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月华星光下,年轻的李千里这样想着,也即将这样做。
一九八二年 夏
李长征独自坐在自家简陋的木匠工坊内,工作台上摆满了木工工具:刨刀、锯子、锉……昏黃的灯光将长征的身影投射在墙脚那一大堆木屑上,而他的思绪却比这纷繁琐碎的木屑更加杂乱。
今早,儿时玩伴王程从省城回来,一抵达就直奔他家,向他讲述城里面有多么繁华,薪资有多么高。他工作的模具厂,正需要李长征这般的工匠,所以,便想着拉上长征一起,去城里讨生活。照理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但长征却怎么也无法爽快地答应下来。
上个月,自己唯一的妹妹出嫁了,以后肯定是聚少离多,如果自己再离开,父母怎么办呢?况且,自己的父辈,已故的大伯与现在已是党支部书记的父亲李千里都为乡里操劳半生,如今也算是让大家过上了好生活,自己本应踏上他们走过的路,追逐他们心中诗一般的梦想,又怎能一走了之呢?
苦思无果,李长征熄了灯,走出了自己的木工坊。夏夜的星辰格外灿烂,乳白色的银河穿过天际,这是父亲经常带自己看的,长征这时也对它痴迷了起来,不知父亲已悄然走近。
“做好决定了吗?”
“还……还没。”长征顿了顿,“我还是想追随您的脚步。”
李千里用他饱经沧桑的双眼看着儿子:“我还是希望你去。”长征错愕了几秒,但很快就回过神来。“我爹给我取名‘千里,但我终究走不出千里的路,而我给你取名‘长征,便是希望你走得更远。哪儿没有诗一样的梦想?毛主席说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总理也写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你还是要去省城看看,外面的路能通向更远的地方,浙江的发展也需要你这样能干又肯吃苦的人。”
长征点点头,看向远方。
第二天早上,长征跟着王程走了。在晨雾迷蒙中,他最后看了一眼自己长大的地方。他依稀明白:人生这条路,如果故土是他的起点,那终点一定是一首奋斗的诗。
二○○八年 冬
次贷危机爆发已有一年左右了,公司的海外订单彻底熄火,之前谈好的合作协议也没了下文,预制的产品堆积在仓库中无法发出。连环的打击让公司无力购买原材料,更无法支付薪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困难。李阡陌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对此很是苦恼。李阡陌大学毕业后便和同学在港口附近合办了这家塑料加工厂,依托港口优势,定制和出口各种塑料制品,已在海外打开了销路,但这次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公司的海外市场。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是及时转手止损,还是继续坚持,是李阡陌现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走在厂房中,李阡陌回忆起自己创业的初衷:年少时,他的梦想便是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其父李长征,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对他起着引领作用。他坚信,只要勤勉劳作、诚信经营,一切便会如期而至。于是,毕业后,他便投身实体经济发展大潮。几年来兢兢业业,换得了如今不小的成绩,若此时放弃,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走至仓库,阡陌赫然发现合伙人陈思礼正坐在里面思索,便走了过去。“如今企业这么困难,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阡陌问道。
“一些同伴已经放弃了,也劝我趁早‘下船,趁现在还年轻,去更稳定的国企或许能有所发展。我不甘心,但也无奈。这些年,我们凭借港口优势,过于注重海外市场,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却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你打算怎么办?”
“我一直坚信,民营企业不比国企差。这些年,民营企业给浙江带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也绝对是浙江经济腾飞的关键。因此,我还是想坚持,这里有我们多年的心血。现在我打算以这家工厂为抵押去申请贷款,尽快将重心转移至国内市场,或许还来得及。”
“行,我再陪你背水一战!”
半个月后,国内市场的第一笔订单伴随着重生的希望传来……
二○二三年 春
李阡陌站在杭州钱塘江边,看着涌入江湾的潮水掀起几丈高的浪花。想起了刚刚新冠痊愈的祖父,想起了钻研半生至今退而不休的父亲,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充满汗水的路,想起了自己孩子的未来和浙江的未来,不觉吟出一首诗:
“钱塘入海去,春风拂岸来。诗中见潮涌,陌上待花开。”
指导老师:尹柱彪
专家点评:
徐则臣(作家,《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作者另辟蹊径,把奋斗的历程比作一首长诗。诗中潮涌,这涌动的潮便是从未褪色的理想、从未停歇的脚步、从未止住的干劲。一个家族、三代奋斗者,折射出了浙江诗一样的发展历程背后千千万万实干的身影。